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_998【完结】(250)

  黄夫人大概四十出头,圆脸身材略有些丰满,身穿一身石青色的对襟褙子,看见他立马热情招呼他,“这位是陈大人的夫郎吧,快过来。”

  王瑛有些拘谨走上前拱了拱手道,“路上有些堵车,来的迟了些。”

  “不迟不迟,我们也都是刚到。”旁边一位年纪略长些的夫郎接话道。

  王瑛朝他笑着点了点头。

  因为是第一次相见,黄夫人帮忙介绍了一下大家,王瑛挨着记下来。幸好他脑子好使,不然真记不住这些人都是谁家的夫人夫郎。

  今天来的官职都不高,大多是从四品、五品、六品官员的内眷,当然也没有官职太低的。

  这相当于一个阶层圈子,能进这个圈子,黄夫人邀请了王瑛说明已经认可了他的身份。交往好了,以后若是家中有适龄儿女的,也不失为儿女亲家的好选则。

  不多时又来了两个人,人到齐了依次落座,下人们将提起准备好的茶水,还有客人们带来的糕点端上来。

  说是品茶,其实不过是一群人坐在一起闲聊罢了,王瑛因为刚从外地回来不久,插不上话便端着茶杯安静的坐在旁边听他们说。

  刚开始话题聊的还好,慢慢开始变得劲爆起来。

  “你们知道吗,刑部侍郎家前几天又闹起来了,一把年纪的人要和离了。”

  “听说了,真要和离啊?”

  “真的!都闹到顺天府去了,去年被劝回来一次,昨日又去了,想必这次应当是和离了。”

  旁边有不知情的询问道:“刑付大人不是都快六十岁了,孙儿都快成亲了吧?老夫妻因为什么闹成这样啊?”

  “嗨,这说起来就话长了!”

  王瑛握着茶杯,支棱起耳朵。

  张夫人喝了口茶润润喉开始八卦起来,“这件事最早要从冯国公说起,他这人大家都有所耳闻吧,最好给人送侍妾,因为身份特殊还没发拒绝,多少人家都因为他闹得人仰马翻,这付家也不例外。

  前年冬天,付大人参加冯国公的六十寿辰,被顺手赏了个侍妾回去,结果这个侍妾惹了麻烦。”

  付大人和夫人是少年夫妻,两人一起过了四十多年,生了七个儿女,这些年一直琴瑟和鸣被人称赞。

  谁承想自打这个侍妾进了府后,付大人像着了魔似的,日日宿在她屋里不说,还给他提了身份纳为良妾。

  付老夫人虽然生气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侍妾身份不一般,她没办法轻易处置,不然得罪了冯国公免不了吃挂落。

  没过多久,这侍妾竟然还怀孕了!

  付大人老来得子高兴的够呛,鬼迷心窍般竟然想抬那女子做平妻。

  这下付老夫人可不干了,那女子什么身份,也配与她平起平坐?

  当天晚上就跟付大人大吵了一架,说除非自己死了或者和离,否则这妾室永远不可能抬平妻。

  其他儿女也劝付大人,莫要做的太过分,把一个伺候人的玩意抬平妻,这不是打他们娘亲的脸吗?荒唐也有个限度,传出去别让人笑话。

  可付大人死活不同意,竟真生出和离的心思。这消息传出去,真真成了京都的笑柄。

  去年和离的时候被儿女和府尹劝了回去,今年是付老夫人主动要求的,反正他都不要脸的自己也没必要将就,直接让两人净身出户撵了出去。

  几个人听完忍不住嗤笑,“几十岁的人了也不害臊,能被一个小妖精迷了心窍。”

  “男人不都那个德行。”

  王瑛尴尬的挠挠脸,想起自己现在是哥儿,不算男人。

  说完了付家,黄夫人又提起沈家,这可是曾经的大世家,过去他们可不敢这么堂而皇之的议论,传出去免不了相公被牵连。

  不过沈家主家因为突厥一战逃到了南地,如今剩下的只是偏支早就没了往日的威风。

  “当年我家大闺女不是定了沈明秋家的小儿子吗,本来都商定好成亲的日子,结果临订亲前沈家突然反悔,莫名其妙的就退了婚,转头就娶了县主。”

  那婚姻大事岂是儿戏,说订就订说退就退的?

  况且他们家还是女儿最重视名节,传出去免不了被别人非议,当时害得她大女儿差点投了井。

  “如今他们家落魄了,听说县主在外养了好几个面首,他沈家戴着偌大一顶绿帽子,也是敢怒不敢言。”

  这件事大伙都听说过,坐在旁边的江夫人道:“幸好没嫁过去,这叫有福之女不入无福之门。”

  王瑛听得津津有味,若是茶会都是这般有意思,那下次他还来!

  黄夫人吃到一口蛋挞,惊讶的托在手心道:“这是谁拿来的?”

  王瑛连忙道:“是我做的,不知合不合夫人的口味。”

  “好吃,味道真香!你们也尝尝。听说陈夫郎老家是冀州人士,算起来我们还是同乡呢。”

  王瑛连忙道:“怪不得听着黄夫人口音就觉得亲切,不过我们家不是冀州府本地人,是下面一个小县城镇上的人。”

  其他人皆是不可思道:“小镇上的?那你相公考中状元可真文曲星下凡了!”

  不怪大家这么惊讶,因为很少有小地方的人考中进士,就拿当年陈靖来说,他以一个耕读之家能考中二甲已经是登天了,状元更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

  王瑛又道:“光靠我相公自己也难考中,主要是师父教的好。”

  “敢问您家相公的师父是谁啊?”

  “粱柳芳,粱大儒。”

  张夫人激动道:“哎呦!竟然是他!”

  旁边几个人夫人也跟着附和,还有人询问粱老收不收徒弟,哪怕是多花点钱也成。

  王瑛歉意道:“老爷子年前病了一场,如今正在修养怕是收不了徒弟。”

  几位夫人都有些惋惜,这样好的机会很难遇上,若是能得粱大儒指点,自家的儿孙兴许会有大进益。

  一直到未时,茶会才结束,大家告别后各自回家。

  王瑛疲惫的靠在软垫上,这茶会比收一天麦子还累。

  第225章

  月末的时候,元宝的成绩终于送到京都——县试第二名。

  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虽然照比他爹当年的县案首差了一点,但家里人都高兴不已。

  随行寄来的还有青松的信,将大侄子狠夸的一顿。

  像他们这种小门户,一代人出一个举人或者进士不容易,连续几代人考中更是难上加难。

  就拿大舅家来说,祖上也是出过好几个进士,结果中间两代人没续上家族就落魄了。再加上没有好的教育资源,之后想要再起来难如登天。

  前些年大舅去世,他们在京都也没能回去,这几年慢慢也不怎么走动了,亲戚都是这般,老的没了关系就淡了。

  如今小辈里,元宝读书上有了成绩,家里的大人们怎能不高兴!

  信上还有另一桩好消息,就是青松的夫郎生了个哥儿,足足八斤是个大胖小子。

  生产时可把秦小郎折腾的不轻,好在他常年练武,身体好骨架大才没出意外,换做普通人肯定是要鬼门关走一遭的!

  孩子起名叫陈沐,小名叫球球。

  王瑛看着这个小名忍俊不禁,多半是因为孩子太胖乎所以才起的这个名字。

  “添人进口是喜事,抽空给孩子买点东西寄过去,不然咱们一时半刻也回不去。”

  “行,你看着安排就好。”

  陈青岩这阵子都快忙疯了,他刚入职户部,户部是六部中公认事最多的部门,他从基础的给事做起,什么都要从头学习一遍。

  光全国历年的账册都快把他头看晕了,至少要花半年时间才能摸清其中的门道。

  王瑛知道他的情况,所以家里的大事小事都不去打扰他。

  元宝回到上京也该找地方念书了,粱老身体不好,若是天天教元宝读书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况且王瑛也不打算让他太过劳累。

  刚巧上次茶会结识了几位夫郎,其中一位杨姓郎君年纪与他相仿,相公是工部给事中,家中有三个孩子,其中大儿子的年纪跟元宝同岁。

  王瑛便问了他一句,孩子在哪读书。

  这人倒是个热心肠的,直接拉着他给他介绍了一遍京都里的学府。

  “如今京都比较大的学府有太学馆、博士苑和百业书院。

  太学官是官办的,进去的名额十分紧俏,五品以上官员家的子嗣才有资格进去读书,而且还限制人数,五品最多能送进去一人,四品以上官员是两人,三品以上都是三人。

  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当然是优先给自家子嗣,也有孩子不争气的,只能让给族中有前途的孩子。

  其次就博士苑,这个学府是世家创办的,服务的当然也都是世家子弟,普通人根本没办法进去,姓氏才是叩门砖。

  哪怕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只要你是世家子都可以进去接受最顶级的教育。

  最后是百业书院,这个是民间创办的书院,也是京都最大的书院之一,只要是考中秀才都可以来这里读书,但是束脩昂贵,一年三十贯读书费把普通百姓挡在了门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