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的人走后王瑛压下心中的喜悦,依旧同往常一般过着平静生活。
五月末,上京给梁老送来的一封信,王瑛借着送信的机会回了一趟庄子。
天气越来越热,铺子里也该开始做起冰棍生意了。
往年都是在庄子上做,今年也一样,顺便回去看看庄稼长的怎么样了。
今天天气不错,路上王瑛发现沿途的地里种的粟才刚拔节,看样子是三月份补种的,至少得七月底才能成熟。
快到陈家庄的时候,才看到一片片泛黄的麦子,穗子沉甸甸的将麦秆都压弯了。
往年端午前后就可以收麦了,今年因为开春比较晚,麦子成熟的也晚,快六月了百姓们才开始收割。
路上碰见不少在田间干活的熟人,王瑛干脆下了车,边走边打招呼。
“东家郎君来啦!”
“哎哟,有半年时间没见过东家郎君了!您身体可还好?”
王瑛笑着点点头,“挺好的,年初刚生完孩子。”
“怎么没把小东家抱过来?”
“天太热了,等凉快了再抱来给大伙瞧瞧。”
本来王瑛是打算带着元宝来的,但李氏说什么都不许,这么热的天大人在外头待着都难受,孩子出去肯定会伤热,还是留在家里让婆子看着吧。
越往村里走,身边随行的人就越多,大家伙早就想念东家郎君了。
刘婶子道:“郎君可知,除了咱们庄子,其他几个庄子今年冬麦都绝收了!”
王瑛道:“听说了一些。”
“幸好您提前给我们想了法子,不然今年只能收一茬粮了。”
张大嫂道:“也并非是只有咱们村压了麦苗,孟村和隔壁郑庄都有人家学着咱们压麦了。”
“还说呢,郑庄有几户人家压了麦子浇了水,长势也不错,结果前两天夜里麦地突然被人点了火,烧得一个粒粮都不剩!”
王瑛一听惊愕道:“竟有这样的事?这也太缺德了!”
“可不是嘛,那烟飘得老高,半夜都能看见通红的火光!可怜那家人忙活了一个冬天,结果马上该收麦子了,被人烧得精光。”
刘婶子啐了一口,“这些人也忒歹毒了,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因为这件事陈家庄的人夜里都不敢睡觉,家家户户都派出男丁,守着麦田生怕被歹人害了。
走到别院门口人们才散去,二顺停下车敲了敲大门,不多时里面传来梁老的声音。
“谁啊?”
“是我,王瑛。”
梁伯卿脚步匆匆的过来打开大门,“王小郎来啦!元宝呢?”
“天太热了,没带过来。”
老爷子脸上的笑意瞬间消散,半句话都懒得说,扭头往回走。
王瑛哭笑不得,老人家变脸这么快的吗?
第72章
“你来做什么,也不把小元宝带过来。”粱伯卿背着手边走边道。
“过来给您送封信,顺便看看庄稼怎么样了,下次一定把元宝带来给您看。”
粱伯卿哼了一声,从他手里接过信,一看上面的字迹眉头瞬间挑了起来,连忙拿去书房看了起来。
王瑛趴着窗户朝屋里看了眼,见青岩和两个弟弟正在奋笔疾书便没进去打扰,自己先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其实屋里的人早就听见王瑛的声音,但一直没敢出声,而是专心答卷。
自打年后回来,粱老给三人订了规定,每个月进行一次小考,按照县试的时间和方式考三场,每场是半日,今天刚好就是月考日。
院子里小黄狗已经长成了大黄,乍一见王瑛吠了几声,被陈伯呵斥完立马安静下来,歪着头打量他。
王瑛道:“不认得我了?”
狗子伸着鼻子嗅了嗅,突然想起来一般,快速摆动着尾巴,围着王瑛的小腿来回转。
“想起来了?不枉我喂了你那么多骨头。”
“喵呜~”房上传来一声猫叫,王瑛抬起头,见之前聘来的小橘猫趴在仓房的房檐上晒太阳。
果然是大橘为重,半年没见胖了一大圈。
“小橘,过来。”
狸奴慵懒的站起来打了个哈欠,支着腿弓起身子伸了个懒腰,看了看院里的王瑛,甩了甩尾巴换个姿势又躺下了。
“啧,这小懒猫。”
王瑛又去灶房转了转,里面收拾的很干净,上次在试验田里听青岩说墩子的娘子帮忙给他们做饭,也不要工钱。
没办法只能每次都让她多做一些,吃不了让墩子拿回家去,算是给家里的孩子改善伙食。
王瑛觉得这样不妥,哪有总让人白帮忙的,这次来正好跟她讲清楚,以后做饭也是一个月一百文工钱。
简单收拾了下厨房刷了刷锅,从后院揪了几把新鲜的蔬菜和了个团面,煮了一锅细面条。
不一会儿粱老看完信出来了,闻着香味踱步到厨房,“还汤饼有吗。?”
“有。”王瑛连忙起身去给他也盛了一碗,幸好自己煮的够多。
两人端着碗坐在台阶上秃噜起来,面条切得细又劲道,配上小葱和绿叶菜再打上两个荷包蛋,简简单单一碗面吃的人食欲大开。
吃完老爷子擦了擦胡子上的菜汤道:“前几日县城来人了吗?”
“您料事如神啊,来人了!”
“少跟我贫,给你了奖赏吗?”
“封了一百两银子的赏赐。”
“啧,可够抠的,还说了什么没有?”
王瑛压低声音道:“说要帮青岩彻查科举作弊那件事。”
“那就好,看来这老东西还有点能耐,没让我白费口舌。”
“青岩这是有希望科举了?我都没敢告诉他,生怕再空欢喜一场。”
“先不着急告诉他,等上面的文书下来再说。”
“哎!”王瑛听他这话就知道八/九不离十了!激动的拿起老爷子的碗,去后面的溪水刷洗。
粱伯卿站起身看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可王瑛惜是哥儿,不然高低能帮他某个一官半职。
老友信上说,那预防倒春寒的法子帮了他大忙。
大司农不光掌管全国的农业、牧业、养殖业,就连京都郊野方圆百里的皇家贡田都归司农鉴负责。
每年皇家贡田的产粮是有数额的,若是完成不了肯定会受到惩罚,说不好还会贬斥。别看大司农只有四品官职,但也是每日朝见天家,多少人想踩着他爬上来呢。
去年冬天是个暖冬,查看往年的记录,多半要遇上倒春寒。
每逢倒春寒粮食都会严重减产,两收变一收都是好事,若补种不及时绝收也是有的。
正当他一筹不展的时候,粱伯卿的信送到了,里面有详细的防治倒春寒办法,本着死马当成活马医,他立刻派人按照信上的细节将上百倾贡田全部用石磙碾了一遍,灌了水。
没想到今年春天真的半点没影响到冬麦的涨势,而且去年从冀州送来的那袋麦种,涨势比旁边的地都要好太多了,结的麦穗硕大饱满还十分耐旱,看得出是好品种!
没过多久,各地州府纷纷送来倒春寒导致的减产折子,作为大司农温彦平免不了要叫进宫责问。
进了宫他便将倒春寒的防治办法说了出来。
“因为是第一次用,下官不敢擅自推广,只在京郊的贡田试了试,效果颇为不错!”
皇上面色稍霁,“这法子是谁想出来的?”
“回禀陛下,是我一位同窗旧友的学生夫郎想出来的,这朋友陛下也认得。”
皇上一听来了兴致,“哦?说给朕听听。”
“扬州的才子粱柳芳。”
皇上坐直身体,“先皇在世之时曾提起过此人好多次,说他恃才傲物不能为己用实在可惜,他不是才子么,怎么还研究起农学来了?”
“此法并非是他教授的,而是他学生的夫郎自己研究出来的。
那夫郎擅农事,不光研究出防治倒春寒的办法,还培育了高产耐旱的麦子。送来的种子今年的涨势非常好,下官打算春收过后派人再去收一批过来,将整个贡田都种上新的冬麦,再逐渐发展到各地。”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国之根,好好把这件事落实下去,办好了朕重重有赏。”
“谢陛下!”
“下官还有一事……”
皇上心情不错,直接挥手道:“起来说。”
“粱柳芳这个徒弟同他境遇相同,也是科举被人诬陷作弊,梁柳芳惜才将他收为弟子,但却没办法参加科举,为朝廷所用……”
皇子知道他话里什么意思,“你去找礼部侍郎,跟他说明情况。”
温彦平连忙磕头谢恩。
从大殿里出来他后背的衣衫都被汗湿透了,幸好同窗给他送了这么一封信过来,才免得自己遭斥责,自己投桃报李怎么着也得帮他一把。
可惜皇上并未询问那培育种子的王郎君,这么好的人才,若能提拔到司农鉴肯定大有作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下 种田文 轻松 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