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神佑笑了:“这其实是极容易的。”
楚氏道:“计将安出?”
颜神佑道:“我计,将一些女子集中起来做工,譬如做纺织工,做军衣。我发钱,买。又或者,算征发她们的徭役。”
“这算什么?”
颜神佑道:“集中呀。无论是女工,或是将士,都有一条好处,集中!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一个师傅,教几十上面的人,只教最简单的道理。教一些简单的文字。很难么?”为什么工人罢工能这么容易的发动起来?为什么士兵炸营哗变这么快就能成气候,就是因为集中。
楚氏一想,笑了:“也是,只是你也太敢想了!教武人识字,呵。”
她认真地对楚氏道:“士人、门阀,统治了这片土地数百年,尾大不掉!天下人心里,还是重门第,重声望。就算他们不做官儿,说出来的话,比做官的还让人信。” 光靠一场战乱,让门阀瓦解,那是不可能的。好一点的,是削弱,差一点,门阀因为战乱自保,势力来越来越强,成为割据。
如果楚氏没有志在天下,她必然是要反对到底,是要维护着士人的利益。然而,她有天下之志,立场变了,想法自然就会改变。所以颜神佑说士人的弊端的时候,楚氏默认了,点头了。
颜神佑想最大限度地保全子弟们,形成一个新的阶层,一个新的集团,用以对抗旧的门阀集团。这必然不能只靠一些新兴的新书人来搞,这些人的思想,也不是可控的。搞不好,就是弄出一个嘴炮集团来!
真搞成那样,颜神佑才要哭了。必须有制衡。
颜神佑道:“这事儿,得改改了。”
楚氏毕竟士族出身,还是说了一句求情的话:“不必暴风骤雨。士人数百年底蕴,非同一般。”
颜神佑道:“这是自然的,咱们家的亲戚们,都这样呀。只是不过……我想,为了保全他们,还是限制一下的好。这也是为了大家好。朝廷不强,压不住阵,天下就要乱。乱世人命如草芥,士人又如何?扬州袁氏,还不是被韩斗灭门了?”
楚氏舒缓地笑道:“你就这一点,真不像个年轻人。”
颜神佑道:“大家都好,不行么?其实,近百年来,朝廷为士人把持,哪家没有隐田隐户,哪代又说过这是合法的?大家早有共识,只是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又忍不住伸手要撬国家的墙角了。”
楚氏道:“你既有了主意,便去做罢。”
颜神佑就去计划军队建设这么一回事儿了。
她也没有跟楚氏说得特别明白,因为,她还没有想好要怎么跟楚氏说,怎么描述一个军功地主阶级,却又不完全是军功地主阶级的存在。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不被嘴炮流辖制。为了保证国家机器的“务实”,这一条,需要慢慢地磨合。
通过这样一个集团的存在,颜神佑希望能变成强秦一样的存在。当然,秦法之严苛,是需要变通的。
再好的制度,遇到乱人,也就不好了。
这样,她就更想最大限度地保证士卒们的战场生存率了。比如,组建一支卫生兵的队伍。如果士卒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致残率会大大的降低。这是毋庸置疑的。
颜神佑也不求零伤亡,这是不可能的。卫生兵的队伍,培训也不需要太费事。战场上的伤亡,绝大多数是外科。有蒙古大夫最佳,专治跌打摔伤。只要也跟练兵似的,搞一套标准来,让他们照着操作,培训的时间也能大大地缩短。
这也不算是首创,哪个部队不跟着几个大夫呢?尤其是高级军官,必然是要带着的。而且,军医的人数不会特别少。
她要做的,就是标准化,成建制。当然,女卫生兵是不要想了,那不现实。男的也行啊!还能借机普及一些文化知识呢。
以及,如果能大量地制作急救包,比如一包里放一卷绷带,一些简单的止血药之类的。每个士卒发一份,或者至少一伍发一份。伤亡率又会降一大截。
最妙的是,这样的事情,反对的人不好张嘴。这是仁政,这是爱护士卒。
颜神佑除了保证了士卒的存活率,得到好名声之外。还能再通过这项工程,将一些妇女集中起来,搞流水线的急救包的生产!再聚齐一批女工人。
这两批女工的人数,加起来可能也不会特别多,但是,有些火种,总是好的。
颜神佑下笔刷刷地写,休息的空档,丁琳捧来一封书信,神色有异地道:“怎地有书生给小娘子上书来了?”
第202章 大胆的试探
丁琳眼下升格成颜神佑的秘书了,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丁号是乐观其成的。也许,丁号是察觉到了什么,总之,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儿。
颜神佑看着丁琳拿来的书信,说是书信,其实是包着个封皮儿的自荐书。这样的自荐书,州府每天都会收到一些。无一例外的,都是要投递给颜肃之。颜神佑主政再久,做得再好,她也不是昂州名义上的主人。她行事,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只能以颜肃之的名义,她就是个代理。
颜神佑以前也看过不少自荐信。只是,自荐信们,会经过书吏们的筛选,最后她揽总。
这么直接给她上书,这还是头一回。
并且,是用纸。
昂州造纸业颇为发达,颜神佑比较提倡之个,再者说了,甘蔗制糖,甘蔗渣造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扩大了造纸原料的选择范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我想吃肉 爽文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