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宴办在明堂,他外婆舅母和舅舅坐在上首,他被长平牵着,和驸马爹一起坐在下首。
来人都是宗谱上的亲戚,他细细数一遍,连亲戚带家眷,百个人头都凑不齐,这还是皇家,人丁凋零的可怕。
人虽少但他不熟,说太复杂的话又容易舌头打结,索性坐在驸马爹怀里逢人抿个腼腆的笑。
他每每笑完,一旁坐着的长平就抓点心往他嘴里塞,他案前的点心都小巧极了,拇指大的花儿朵儿小元宝模样,一口一个也不容易噎,边吃边看中间的杂耍歌舞,等这些亲戚长辈们酒足饭饱,叙旧谈天结束,堂中杂耍歌舞都退了下去,十八个小太监抬着一张巨大的桌子走了上来。
亲戚们将小巧礼物一件件摆上桌,十八人抬的桌案两旁摆的满当当,大多都是重复的金银玉器制成的笔墨纸砚,还有同样材质的小武器,刀枪剑戟都摆上了,连姑娘家用的头面也不缺,红宝石插梳在阳光下闪着光,令人忍不住琢磨物主是用什么心态摆上的。
还有调香的香盒、不知谁从身上扯下来的印章、鬼知道哪来的米斗、算筹、一柄小秤、一捧子五颜六色的绢花、金银打制的一盏茶叶等等,抓周物的丰富令伊珏大开眼界。
其中一柄金灿灿的金瓜小锤让伊珏盯了三秒,连忙移开视线深怕他爹冒一句:好孩子我就知道你中意看大门。
压轴是他舅舅走下来时提着的一杆六角宫灯。
灯罩仿佛偏乳白的琉璃,净透极了,却反射出璀璨绚烂的光,让人联想到贝类的壳,打磨到薄如蝉翼,又仿佛本身就是没有丝络的蝉翼,阳光下五彩缤纷。
与灯罩相反的是灯骨,像玉又像石,却不同木材打磨的笔直,有着颇为微妙的弧度,伊珏觉得像骨头。
某种兽类的腿骨,打磨成为灯骨。
“像不像鸟妖的腿骨?”伊珏问白玉山:“活着砍腿取骨,所以妖力未散,便是这个模样。”
他这辈子是个凡人,未开天眼,看不出甚么明堂,但见识还在,一眨眼自问自答便得出答案。
再看那灯笼六角垂下长长的“流苏珠串”,每一粒都是妖骨,有些取于腿,有些取于翅或尾,又或头骨——选好位置,直接凿开活取,以免妖精断气后骨殖里的妖气被妖丹汲取,化作寻常兽骨。
再细细炮制,反复打磨,成为异常精美的串珠,在灯笼上做个装饰搭头。
“我有些不明白。”伊珏看着那盏灯笼,被他舅随意地摆上抓周的桌案,对白玉山道:
“我真的开始迷糊了。”
白玉山说:“去拿它。”
被抱上桌案坐下,伊珏左右看着所有洋溢笑容的熟悉或陌生的脸,尔后爬起身目标明确地小跑着冲向了骨灯。
桌案又长又宽,刚满周岁的幼儿一双短腿跑起来像个摇摇摆摆的大肥鹅,白玉山在他脑子里接着上一句未完的话,“别怕。”
他略过那些金银玉石,璀璨的,夺目的,贵重的,一直跑到灯笼前停住脚,弯腰将灯笼提手捏在掌心,举的很高,让流苏串垂在脚面。
伊珏举着灯笼仰起头看向他舅,他舅扬眉看向长平,长平大不敬地瞪了哥哥一眼。
站高高的伊珏将眉眼官司看的彻底,忍不住在脑海中发出嗤笑:
“如果沈家的家风是护短,你们赵家的家风便是逮自家人往死里坑。”
他冲着舅舅抿出一个格外矜持腼腆又可爱的笑容,以自己千年的眼光发誓,这破灯笼如果不是故意拿出来引他跳坑,他就改姓赵。
第九十一章
夏雨暴烈,屋檐从流淌小溪逐渐变成了瀑布,伊珏坐在廊庑里捧着下巴看雨。
他刚满了三岁,仍旧住在宫里。
舅舅的身体实在不争气,上个月才让舅母传出喜讯,正经皇子出生前,满宫唯他独独一根苗——他是这样弱小,稚嫩,才冒尖尖的小嫩苗。
满朝夫子对这颗稚苗虎视眈眈,只等太常择吉日,好替他开蒙。
按捺不住的人师之心,终于有施展之地。
伊珏悠悠地叹了口气,既然躲不开便坦然从了命,叹息完安静地与住在脑子里的白玉山一起默默看雨。
雨水过于丰沛,不知哪处又要被淹,从廊庑能看到高高宫墙,却看不见乱窜的王八和肥硕锦鲤。
他如今住在赵景铄曾住过的宫苑,走过他曾踏过的石板,坐在他曾停驻的廊下,看一场千年时光编织出的奇异的雨。
雨水哗啦啦,微小水雾冲入宽敞廊檐轻轻地扑在面上,伊珏微微眯起眼,顺手摩挲着放在一旁的骨灯握柄。
从抓周宴上抓来的骨灯成为他的玩具,走到哪里便提到哪处,从不离身。
侍候的人和舅母及外祖母也没看出这是一盏妖兽骨灯,便纵容他这份执拗。
骨灯的来历已不可考,从前朝史册的缝隙里遗留出两分痕迹,据说骨灯曾是一对,一盏人骨,一盏妖骨,人骨灯遗失已久,妖骨灯丢在杂物库房里吃了三百多年的土,直到前朝覆灭,本朝才从杂物库房里将它翻出来,并试图通过史册记载寻溯来历——只找到这么含糊的一句话。
听起来像是从什么野史怪谈里的一句话,让骨灯又被封回箱底,塞进库房角落继续吃土,直到赵景铄那一朝。
“是我翻出来的。”白玉山说:“我那时候哪知道世上真有妖?我又不是正经受帝训的皇子。”
开家膳食铺子,秘方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况论这种皇室嫡系才能得知的秘闻,他一个造自家反的不孝子孙——他祖上也一样,悖逆之臣。
看得明白的只有眼前的功名权势,并不知道世间还有另一面。
隐秘成为隐秘,因为知之甚少。
直到人生头一次遇到会变身的狼妖,方知世界浩大,无奇不有,赵景铄除了撒人出去探查,也在自家各处翻找记载。尤其桌案床榻之类木料库房里,挑着在位时间长的前人曾用过后又收回的,奇奇怪怪的暗格里翻出来不少隐秘故事。
更有许多陈旧书册虫蛀斑驳里,得知了部分人间事。
骨灯便是他循着各处库房的记录簿找到的。
之后就有了“执灯”。
“……”伊珏摸着灯说:“你让我缓缓,我知道这灯里肯定有事,却没想到事从你起。”
白玉山并不客气,反问道:“难道不是从你起?”
伊珏无言以对,短短七个字便封了嘴。
妖精与凡人轶事,流传在乡野奇谈中,最多为当地县志所及,譬如伊墨。
他一个小小半妖,却将自己送进皇帝眼皮子底下,让他知道所谓忠臣良将,庶民黔首且只是世间一部分,许多流传的故事并非怪谈,掌控天下的陛下由此而生出怎样的行径,完全不可预料。
“其实你死后很多年后,我也发觉了奇怪之处。”伊珏不知多少次感叹自己的后知后觉:“翻看史书,王朝三百年而终已是长命,短命的王朝十几年就会倾覆,怎么我都八百岁了,你的子孙还在当皇帝。”
但他那时是个孤寡,性情也变得孤僻,大多时间放空了脑袋盲目行走,未有心思去琢磨这些事——谁做皇帝与他何干,陛下总是姓赵,难道不是合该如此吗?
现在才回过味来——凭什么?皇帝轮流坐,流水的陛下才是寻常。怎么就姓赵的始终顶着十二冕旒高高在上。
还真就天权神授,代天牧民不成?不管哪任赵陛下,仰头冲天喊声爹,看老天应不应。
“因为我,因为你。”伊珏开动他经常不爱用的脑筋,“你创造了‘执灯’。”
伊珏又问:“执灯里应该有妖,有和尚,有道士,这些方外人都被你网罗了去,是不是?”
“开始只有妖。”白玉山说。
正如人类多样,不是所有修行的妖都想要成仙,享受凡俗烟火的妖亦不缺,在赵景铄大把人手撒出去的倾力探查下行迹毕露,足够他挑挑拣拣,将那些耐不下性子餐风饮露,又不愿意走邪路去修得满身孽债的妖收进来各取所长,擅挖地的去修桥开路,水里的去清淤通渠,擅长幻术的入刑狱司,用一点小术法让不肯认罪的恶囚开口招供……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心胸广博,不因种族不同便排斥异己——能干活的统统找出来干活。
很是一视同仁的赵景铄陛下悄无声息的聚起了妖精,让他们干着活,享受人间热闹,还能赚得功德修行,挂着印信吃上皇粮。
有了印信便天然享有国运庇护,魑魅魍魉不敢欺负。
“这只是开始。”白玉山说,“很多事情一开始都是好的。”
善始善终。
四个字代表美好愿景,就像赵景铄成立“提灯”,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第一个做这件事的皇帝,但史书上没有前人给他做例子,一切都在试探着中前行。
直到皇位稳稳传下去时,“提灯”都还是幼小的雏形。
这些隐秘的存在让国运昌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