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府自也能招到人,且还不用提供吃住,不过人自家里也有地,农忙时候多半顾不得他们农庄,不如小丰县人稳定。
自然,若也开出给小丰县人的这样待遇,青原府不乏人多地少的农家,自也愿意长期给他们庄子干,只是韩大人给他们要来的好处,小丰县人又更穷困,当然得优先想着他们。若这头招不满人,再让万凯从青原府当地招人。
众人起初听梅寒念招人待遇时,有些听不明白,只晓得要出远门干活,一月给一两银子很是稳定。
有人是无条件信任沉川梅寒夫夫二人的,这可是韩大人给他们找的东家!再者在老鸦山干了这么久活儿,人家为人知道得清清楚楚,没有不放心的,都愿意去。不过毕竟是安土重迁的庄稼人,不少人因自己也是两眼一抹黑,没有胆量离家太远。
梅寒便给人细细解释了:他们招的不是与富农签书契、没主家允许便不得自由的长工,而是与在山寨、在他们肉肠工坊做活儿差不多的情况,每日定时定点上下工。
不过也有些许区别,不同于山寨工钱日结,青原府农庄和肉肠坊一样工钱月结,但又比肉肠坊多两个名目的钱:六月到九月的高温补贴五百文——这个今年只能发九月的了——还有到外地务工的辛苦费,每月两百文,只要一直干就一直有。
先前不明所以的众人听明白了,供吃供住,不想干了就能走人不用赔钱,每月还能拿二两多银子,也就是说一月便能攒下二两银子。一下报名的人就多了。
部分没报名但俨然心动的,回家跟家里人商议一番,隔天来山寨也陆陆续续找梅寒报名。
直到沉川回来,预备去小丰县做工的人已经招满,一共二十人,男女哥儿都有,都是身强体健的。之后还有些犹豫几日终于下定决心来报名的,都没再要,只让人留意消息,若缺人还会再招,人顿时恨自己来晚了。
拟定了去青原府农庄的名单,夫夫俩又到茶馆临时抽调了清水、秋霜二人,预备让人到青原府待个十天半个月,给万凯带一批新人出来。
夫夫俩有考虑,等二人从青原府回来,就能让二人独挑大梁自开新店。
小丰县二十人和清水秋霜是头一回去青原府,小米和阿简也要上学了,本来夫夫俩打算的是让沉川送人过去,然而宋夫人差人来报,说宋夫子还要在阳州耽搁几日,让两个小孩先不忙上学。
沉川一想,便提议让梅寒和两个小孩也一起去青原府。这家里多了个农庄,自家人怎么也得去认认才是,这有车有马的,权当是外出游玩也不错。
梅寒手头的事也告一段落,又听沉川诡辩活儿是永远忙不完的,也便点头应了。得知要去青原府,两个小孩儿多开心,还没到日子就收拾起想带在车上玩的东西来。
九月初二,夫夫俩大手笔地在城里雇了五辆马车载人去青原府,又把自家新打的马车套上,载了茶叶粮种等物,一行人浩浩荡荡向青原府进发。
此行许多人还是头一次坐马车,先时很是拘谨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后来见同样第一次坐马车的清水秋霜大大方方说起心里多稀奇多雀跃,也渐渐放松下来,一面与同车的人闲话着,一面望着车外的光景,既是稀罕也是记着离家的路。
到了青原府农庄上,夫夫俩唤了清水秋霜和万凯,给人交代了农庄和城中茶馆的管理细则,便撒手让三人大胆去干,实在没把握的大事儿再来找他们。
茶馆那头还好,三人都早已驾轻就熟,主要是农庄,这么多地和人,万凯也是头一次管理,许多事都拿不定主意,总爱过问沉川梅寒的意思。
夫夫二人干脆将农庄上所要种植作物各个时期的注意事项写下来,交给万凯,让人把控着田间大方向如此便好,其余人际、琐事一类不是三言两语便能教会人的,要人亲身经历最好,且也不如地里庄稼重要,便都让他看着办。
如此,万凯晓得夫夫二人的意思,自琢磨着安排人开始耕地播种。夫夫俩腾出时间来,带小孩在青原府城里城外吃喝玩乐了个遍,好生放松了两日。
九月初十,估摸着宋夫子该回到岭安府了,夫夫二人才让小孩儿收收心,带人回家了。
回到家休息一日,第二日一大早,夫夫二人就收拾起家里东西来。
这厢小米和阿简要跟着宋夫子上学,他们也要去城里住才方便接送孩子。所幸是沉川有了爱马,每日骑马往返山寨花不了多少时间,不会耽搁了寨里的一应事宜。
只夫夫俩很是吸取了几月前回山寨泡蕨腌苔坏了许多的教训,这回将家里的酱菜吃食收得干干净净的,连食盐花椒这些调料都不放过,全部带下山。
之前一家人住的小院已经买了下来,隔壁的清水秋霜后来也搬去和其他人住,小院一直空置着。
夫夫俩收拾完带下山的东西后,一人准备午食,一人出门找泥瓦匠,准备将两个小院中间的那堵墙砸开,恢复原先一进小院的格局,再给沉川的爱马建一个小马厩,用于养马和停放马车。
沉川找泥瓦匠的路上,还拐去菜场找了卖豆腐的王夫郎夫夫二人,问人买豆渣来养马,实在用心得很。
忙活完已是午后,不好再去宋夫子家拜访,夫夫俩干脆锁了房门,只给泥瓦匠留着院门,然后往茶馆去了——主要是去赵老板家书斋。
几月过去,梅寒的话本子已是写好,先前沉川说要问赵老板给人印书,却一直忙着没得空闲,眼下梅寒书已写完,他自然得兑现承诺才是。
“沉老板梅夫郎下山了?许久没瞧见你们。”赵夫郎见一家四口进店,热情起身迎人,“小米阿简也来了,来夫郎这里吃果子。”
赵老板赵夫郎时常光顾他们茶馆,夫夫俩也时不时地给人送些菜蔬,你来我往的,邻里关系维护得极好。
前几日茶馆整改,下了肉肠土豆球等小吃,赵夫郎喜欢这个,隔一日去买又不见了,还以为人是觉着肉肠生意不好不卖了,特意到隔壁问人,得知是放到小吃铺子卖,才堪堪松了口气。
只是听小吃铺离自家书斋有些距离,赵夫郎看着书斋不得常去,颇有些遗憾,马上听闻隔壁街上他们新开的菜行有卖肉肠,又欢喜起来,日日到菜行买肉肠、菜蔬还有米面粮油,俨然是菜行的忠实老客了。
赵老板听见声音,也从二楼上下来,夫夫俩共同迎一家四口坐下。
只小米和阿简两个小孩坐不住,赵夫郎唤来伙计,让小孩跟着伙计上二楼耍玩,梅寒嘱咐小孩一句不要吵闹到别人或是胡乱攀爬,小孩点头如捣蒜,欢喜地跟着书斋伙计上楼了。
赵老板一坐下,就问起了沉川去青原府解决虎患的事,言语间甚是惊异,听得沉川详细叙述,更是瞠目结舌。
“这可不是神人了嘛!”赵老板奇道,“也不知你们晓不晓得,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玄乎得很,昨儿还有书生到我们斋子卖话本,我一瞧就看出来,里边儿化用了小沉打虎的事迹,人消息也灵通。”
赵夫郎:“只我觉着昨儿那书生写的,还不如小沉说的精彩骇人,小沉到底是亲身经历过的,不比书生只能想象。”
沉川梅寒倒还不知此事,只话赶话提到话本,与人寒暄自谦一二后,便顺势道出此行给梅寒拓印话本的目的。
“小梅还会写话本子?好生厉害!”赵夫郎一听,当即坐到梅寒身边来,让梅寒拿给他看看。
梅寒有些不好意思地拿出话本,赵夫郎翻开书页,还没开始看呢,先哐哐夸了一顿梅寒字写得好,然后恨不得看一列夸一句,直将人夸习惯了,不在羞于将文字示人。
然也没夸赞多久,赵夫郎便话语越来越稀疏零落,很快沉浸其中,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赵老板与沉川梅寒聊了几句,见自家夫郎如此模样,也忍不住凑近去看,这一看也两眼黏到引人入胜的话本上,停不下来了。
沉川梅寒夫夫俩也不催二人,静着坐在一旁等待。
只等待间,沉川不老实地牵了梅寒的手捏着手指,梅寒看去,就见沉川朝他挑挑眉头,仿佛在说:你看吧,我就说你写得好,指定能拓印成册、风靡岭安府!
梅寒抿唇笑笑,没说话,只轻轻挠了挠人手心,引得沉川用力些捉住他手指。
夫夫俩小动作了好一会儿,赵老板看完一个章节,才惊觉忽略了夫夫二人,马上从书中抬起头来。
“早知沉老板本事,今日才知梅夫郎更是文采斐然,尤有一番神思妙想,经我这双眼睛的话本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还是头一次看见如此天马行空、扣人心弦之作,妙啊!”赵老板几欲拍案叫绝。
梅寒靠近了些沉川,腼腆笑说:“赵老板过誉了,不过是东涂西抹之作,厚着脸皮班门弄斧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生子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