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好生生跟着宋夫子离开贡院的,只剩下六人。
当夜,宋夫子手书几封亲笔信,秘密派人送到这六个书生手中,失意的六人一看,登时冷汗直流,连忙照信中所说,连夜出城。
方才出城不久,许多官兵赶至六个书生落脚处,欲杀人灭口,却是扑了个空。
原来宋夫子核查考卷时便发现了猫腻,那三十五份试卷里,有三十四份全为他人代写,阅卷时宋夫子分到过一两份,然而混杂在若干考卷中很是不易察觉。
如此大型的舞弊,绝非三两人可做到的,宋夫子当即意识到阳州上下都教人把控了,略一思索,马上告罪,只当并未发觉不妥,夸谈上榜考生几句,又训斥了“闹事”考生向考官赔罪,意欲把人带走。
“可惜了那十二个孩子,”宋夫子语气沉痛,“恐怕已经遭了毒手。”
宋夫人听得后怕,一阵阵拍着心口,宽慰说:“好歹救了六人,你也平安回来了……”宋夫子摇摇头,长长叹气。
梅寒道:“夫子不要过于神伤自责,若是他们不来寻夫子,恐怕十八人都没有活路,夫子已然尽力了。”
“是呀爹,这厢你可差点遭了殃!”宋敏安慰一声,想到什么,又愤愤道:“那李山长何时与他们勾结到一处去的?当真可恶!”
却说岭安府这次与宋夫子同去阳州的,便是青松书院的李山长。宋夫子让小厮给六人送完信就自行出城,他去叫上李山长一起离开,届时与人在城门口汇合。
宋夫子到李山长住处与人说了这回事,李山长尤为震惊,且让宋夫子稍等,借口说宋夫子来前他头风犯了,让小厮去医馆抓药,这厢马上派人去唤小厮回来一起离去。
宋夫子以己度人,答应人稍等片刻,却不想李山长却是派人通风报信。宋夫子没等来李山长小厮,却是等来了捉拿他的官兵。城外等宋夫子的小厮亦被捉拿。
不幸中的万幸便是阳州主考官老家是江州人士,忌惮着宋夫子女婿刘家的兵权,没敢将宋夫子灭口了,只费尽手段说服人上他们的贼船。
宋夫子自是不肯,期间那行人用宋家小厮性命要挟,宋夫子亦是不肯,只道若小厮有何差池,他也一头撞死。
主仆两个受了好一番皮肉之苦,熬到九月,那六个书生逃脱追杀,又如言将宋夫子手书送到他在阳州其他府城的故旧手上,好一番周折斡旋,宋夫子才被解救出来。
沉川听得不平:“要是早知这帮子人如此大胆,我该护送宋夫子去阳州的,哪个有小动作我便弄哪个,平白教夫子受这么大的磨难!”
愤愤不平一番话惹得一屋人有些好笑,宋夫子摆摆手:“下回,下回仰仗驱虎神人小沉,想必人便不敢如何了。”
一屋人又说了说阳州舞弊案的后续进展,夫夫俩才带着小孩儿回家,让宋夫子和宋夫人好生休息。
-----------------------
作者有话说:3500,好像还欠10000[眼镜]
我改文名了脑婆们,现在叫《大当家[种田]》[垂耳兔头]
其实请假这两天我也没闲着,在做新封面,等做完就抬上来[垂耳兔头]
估计还有3w+字完结,完结前一定把新封面抬上来[求你了]
第107章 江州
宋夫子回岭安府后, 城中城中消息灵通的富户若有所觉,行事低调不少。李家迟迟不见李山长归来,等得心焦, 派人到宋家询问, 宋家却将毫不客气地将其派去的小厮赶出门, 登时更令人心里摸不着底儿。
没两日,江州刘家的官兵入城,说是协助阳州司马即宋夫子弃文从武的友人督查阳州秋闱舞弊案,与府令吴大人打过招呼后, 径直去了李山长家,里外一查,搜罗出金银珠宝无数, 皆为来历不明之财, 远非一个书院山长能拥有的,可见其收受了多少好处。
李山长、阳州监考官员和其余涉案考生,一律被押解进京, 其家眷皆被控制查办, 等待论罪惩处。
岭安府城中最大书院颇有威望的山长犯了罪, 有子嗣在书院研学的大小官员和乡绅富户都有些风声鹤唳起来,尤其是做了亏心事的,最怕上头拔出萝卜带出泥,日日小心谨慎得不行。
不过这些与小老百姓并无干系, 该吃吃该乐乐, 只是寻常生活中多了几项谈资, 都道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李山长瞧着多有威望,背地里竟也是这样一个身形不端的贪财之人。
沉川和梅寒却几方关注着, 因着宋夫子宋夫人,夫夫俩与宋敏来往多了,自晓得是宋敏丈夫刘肃回江州调了兵来协助缉拿的人,还有其间的许多官场博弈、几方对峙,一样了解了些许,都觉复杂难言。
不过有一样是肯定的,此番参与舞弊的人员必定会遭受重罚,轻则流放,重则斩首示众,其家眷也难免被牵连,不义之财必然尽皆充公。
书院山长换了人,新山长夫夫二人也熟识,便是宋夫子交好的陈夫子。陈夫子休养几日后,继续回到书院任教,小米和阿简也开始上学。
夫夫俩这段时日处理好每日事宜后,时常驻留茶馆,很是关注赵家书斋旁边的砚香茶楼。
宋夫子刚回岭安府时,砚香茶楼的金掌柜露了几次面,然后听闻城中风声,被吓破了胆,马上收拾了细软躲到乡下去,生怕被李山长连累,砚香茶楼门庭萧条了几日,很快随着李家的查办被查封,再无人员往来,常常去砚香茶楼花销的文人茶客亦人人自危,悔之莫及。
夫夫二人便是等着砚香茶楼充公后拿到第一手消息,四处走动走动,看能不能捡个漏,毕竟他们肖想茶楼已经许久了。
梅寒的话本约莫五十万字,尚未拓印好,但二人与赵老板赵夫郎商量了,把话本分作五册拓印,如此一来,十名工匠约莫一月便能排版、拓印一册书近千部。
而话本还未上市,尚品茗茶馆便抄录了梅寒第一册手稿,置办了一桌一椅一惊堂木,请来说书人专讲这册,一日讲个一二回,反响十分不错。
便说他们居竹路的第一家茶馆,也是占地最小的一家茶馆,本就好生意,开始说书后生意又更上一层楼,且他们店里不是那等不花销便不许人进的,来听书的人尤其多。
有些客来晚了抢不到座、拼不上桌,自想法子带了凳儿来找空位坐,来人之多,常常将后院也挤了。一些兜售花生瓜子的小摊小贩也爱往这面来,走一趟既能卖钱又能听两耳朵。
部分客是不爱喝茶的,或是使两个铜子买包花生瓜子,或是在茶馆买碟子爆米花炸薯片,往那儿一坐便能舒舒服服听一回合说书。
九月底沉川将山寨产业巡视一番,十月初一这日便没上山,和梅寒送了小孩到宋夫子家便来了茶馆,同行的还多了宋敏。
宋敏先没同刘肃回江州,在家陪伴宋夫子宋夫人,准备待阳州舞弊案了解了,再让刘肃来接。她和梅寒颇聊得来,一日跟人到茶馆耍玩,就爱上了乳茶和小吃,隔三差五就要和梅寒到茶馆来。
今日前来却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是请夫夫俩引荐赵老板赵夫郎。
宋敏在茶馆听完了话本,喜欢得很,转日再来却发现又从头开始讲话本了,问了梅寒才知,原来这话本已经卖给赵家书斋拓印,如今他们茶馆说书的这一册是拿来试水宣传的。
又得知还要半月这话本才能印好,且第二册是一个半月后的事情了,宋敏只觉天都塌了,那时她都回江州了,派人来岭安府买路上又是一段时日,更别提更往后的三四五册了。
宋敏教话本勾得抓心挠肝的,辗转反侧了一个晚上,脑子里一会儿是梅寒笔下光怪陆离的世界,一会儿是梅寒一个夫郎井井有条打理产业的模样,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她打小受宋夫子耳濡目染,幼时学习也算刻苦,自觉学问不比男子差,偏生大虞朝女子不得参加科举。后来选了刘肃做夫婿,除却二人情愫,更多还是因为刘家是武将之家,后宅没那般多规矩讲究,且刘家上下都是武将,对宋家尤为敬重。
出嫁后夫妻恩爱,又受婆家敬重,却没得三五个聊得来的人,与妯娌们和谐却不算亲近,没有能交心交底、好恶相近的知己,日子过得相对自由,心里却不如何得劲。
这回到岭安府认识了梅寒,一番相处下来,看人又是写书出书,又是安排人手、打理产业的,在这些门道上侃侃而谈且言之有物,尤为从容,越是相处越是喜欢,渐渐明白心底那股滋味是羡慕。
宋敏越想越心热,今儿一早起来,当即拍板决定向梅寒买书,等回江州开一家书斋,她也做事!
只不过并非所有书斋都和赵家书斋这样有自己的印书坊和工匠,大多是向印书坊买了拿回去卖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生子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