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时赶山记_菇菇弗斯【完结】(135)

  叶素萍撩水洗了手,挽起袖子就开始干活。

  馅料和面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只是包馅饼和烙馅饼,别人也能干,不一定非得是颜祺。

  过了不久,赶着车去镇上民巷中卖鸡蛋的霍峰先回来,跟他前后脚的还有代霍凌往一处食肆送了几只野味的赵寅生。

  铺子里一时间又多两个人手,霍峰替下霍凌,赵寅生也替下赵辰生。

  “吱呀”声响,木门轻启。

  一间铺子分成两半,门后别有洞天。

  中间摆了一张小桌,一条长凳,最里面靠墙是一张简单的木榻,另有一只木柜子,一个支在墙角的脸盆架。

  这时木榻上并排摆着两个大号的藤编篮子,里面铺着软被,各躺着一个裹在襁褓里的小娃娃。

  颜祺坐在旁边,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

  林哥儿比小七哥儿大好几个月,个头大了不止一圈,精力也更旺盛。

  两人的摇篮上都挂了几个布缝的棉花小球,林哥儿都已经看腻了,现在更喜欢啃东西,看见什么都要往嘴里塞。

  小七哥儿最近才开始尝试伸手去抓球,做这事的时候他认真得很,眼看亲爹进门了也没有放弃。

  颜祺想引他去看,他压根不为所动。

  “挺好,有这认真劲头,将来长大了什么干不成。”

  自家的孩子,怎么看都好,做什么都对。

  颜祺忍不住笑起来,他信手拨弄两下小球,看它们晃得更远,而小七哥儿眼睛跟着来回转。

  孩子哄住了,两人也能坐下安生地说一会儿话。

  他去桌边坐下倒一碗水递给霍凌,问道:“是大哥还是寅生回来了?”

  “都回来了,大哥说好的鸡蛋都卖完了,还剩几个压在下面破了壳的,没坏,但他也没卖,怕被人讹上,拿回来晚上咱们自己吃了。”

  颜祺点头,“是该如此,也不差那几个蛋钱,有些人心黑得很。”

  又道:“冬天蛋价贵,挡不住好些人家不差钱,宁肯多花钱也不能不吃蛋,大哥卖的比城里卖的便宜一文,生意哪能不好。”

  在关外,雪季养鸡需要有暖房,即使不是专门盖的,凡是家里烧炕的都有,但照料起来比暖和时麻烦许多,光天天进去铲鸡粪就够难办的,养得越多越头疼。

  好些人家最多养七八只,供得上自家吃用足矣,不像霍峰和叶素萍,春天买的那批雏儿,减去中途死了的还剩四十只,入冬下雪后,一天也能捡二十几个蛋。

  这还只是母鸡,没算母鸭和几只大鹅。

  问题在于小母鸡头一年下的蛋,个头还不是很大,因此霍峰卖三文一个,近来已经卖了两批快三百个,销路很不错。

  日子都是越过越好的,家家情形不同,但各有各的奔头。

  临近晌午时,布施的包子和饼已经没有了,只剩热粥,依旧不断有人来领,有这些排队的人在,香客们也更乐意来照顾他们的生意。

  大半日下来,除了白送的三百个饼、十桶热粥外,还卖了二百五十个肉馅饼,肖明明也卖出去一百多个包子,他的包子能提前蒸好,馅饼却不能,到后来是霍峰去后面看孩子,三个妇人小哥儿加上霍凌,四人一齐包馅饼、烙馅饼,好歹是没断了供,中间面没了,还特地去粮铺现买了些面,重新发面。

  期间尚有其它惊喜,譬如有人得知霍峰这里有新鲜的鸡蛋卖,当即定下一百个,说家里摆宴要用,要求七日后送到,也就是说家里母鸡未来五六日里下的蛋都不愁销路。

  忙碌的一天告终,赶回村时天已擦黑。

  说好一起去霍家吃个饭,凡是今天去了镇上的人都在,霍凌搬出侯力白日送来的好酒,再添上特意新买的甜米酒和今年新酿的梨儿酒。

  原先没见过卖梨儿酒的,乃是他去打米酒时,听那人说此酒又甜又冰,不醉人不上头。

  他料着颜祺应当爱喝,要了些带回去给小哥儿尝尝。

  晚食桌上一圈人,独叶素萍还在喂奶,不能吃酒,买回的甜酒加起来是一斤,全让颜祺与肖明明分着喝了。

  哪知小哥儿的酒量比他自己以为的还要差劲,几盏甜酒进肚子就有些晕乎。

  霍凌先照顾完小的,再回头照顾大的,炕烧热后脸颊热扑扑的小哥儿卧在上面,他嫌被子里闷,露在被子外的肩头触之温润,如同一块暖玉。

  霍凌望在眼中,伸手覆上,掌心的温度却比小哥儿的体温更烫。

  粗糙的茧磨过温软的皮肉,吃过酒的唇仍存着梨儿的清甜,加之人在犯困时手脚都软绵绵的懒得使力气,到底是让霍凌“吃”了个透。

  舌尖被吮得发麻,连咸苦的泪也被人尽数卷去。

  颜祺恍惚间觉得自己变成了冬日里的冻梨,在霍凌的怀中和掌下徐徐化冻,一捏便是一手的汁汁水水。

  屋外雪冷。

  屋内如春。

  第113章 正文完

  一整个雪季, 霍凌与颜祺都在村子与镇上两点一线中忙碌。

  虽说铺子里有看顾孩子的地方,但实际上将孩子带去的时候并不多,外面天寒, 孩子太小, 哪怕出了屋子就能坐车, 车上挂了厚实棉帘,摆了暖炉, 依旧怕他吹风受冻。

  小孩子生病比大人生病更麻烦,也更要命。

  大多数时候,都是叶素萍在家守着,用她的话说, 一个也是看,两个也是带, 没什么费劲的。

  她奶水足,小七哥儿时不时还能蹭两口奶喝, 他不挑嘴, 怎么样都吃得香。

  期间霍凌带着赵寅生和赵辰生上山三次,除了雪天里常见的几样山货,还有不少靠打猎得来的收获。

  与往年不同, 今年霍凌多了两个徒弟当帮手,一岁多的黑豆儿去年此时还是半大小狗,如今亦能独当一面了。

  三人三狗又是下套又是挖坑, 还不忘提着弹弓在山中游走,想法子射獾子和貂鼠。

  貂鼠灵活, 体型又小,不像野兔和榛鸡那般容易进套,很难打中, 去年霍凌就曾打算攒几张貂鼠皮给颜祺,结果没能成,只攒下了几张兔皮和獾子皮。

  等来年天冷时,林哥儿和小七哥儿就都能满地跑了,肯定也得新做皮袄子,现在有的多半不够用。

  因此霍凌想好,若打到这几样就不卖了,倘若没打到,只有羊皮、狍鹿皮,就拿去换钱。

  三次进山,次次都未空手而归,一共得了五只青羊、三只狍子、一头马鹿、六只獾子。

  野兔和榛鸡就更多了,每回都有个十几只,这还不算三只狗围追堵截捉到后分着吃掉的。

  貂鼠也有,只是最少,仅两只,都是紫貂。

  用颜祺的话讲,他是舍不得用的,在他眼里毛皮都一样保暖,不过是貂皮摸着最软和。

  按理说给孩子用是最好的,可小孩子长得快,无论做成个什么,用不得多久就穿不上了,遂暂时收进了箱子里,看看今后能不能派上用场。

  再不济,真到用钱时,直接换钱也成,在关外,毛皮其实是能当银子用的,是绝对的硬通货。

  除却这两张不卖的貂鼠皮,剩下的猎物里,霍凌还留了半扇羊肉、一条鹿腿、两张獾子皮,兔子和榛鸡各五只,又让赵家兄弟带回去一张羊皮和一条羊腿,兔子和榛鸡各一双。

  兄弟俩用羊皮做了两双靴,方便进山穿,余下的料子给老爹做了条护腰,给老娘制了一小张在炕上做针线时盖腿的毯子,过了个不缺肉吃的暖和年。

  林长岁也拿着钱找到霍凌,买走一张羊皮和一张獾子皮,赶在年前将其变成了一家人身上保暖的衣裳鞋帽。

  霍家早不缺皮子,霍凌将毛皮和肉尽数卖掉,得了十九两有余,再加山货和卖馅饼,他和颜祺手里的存银一下子增到了近七十两。

  霍凌咂摸出兼做猎户的好处,不上山的日子里,他和赵寅生与赵辰生用院子里的靶子练习弹弓,琢磨陷阱和绳套上的机关。

  这些东西是旁人安身立命的本事,去问别的老道猎户,没人会告诉你,他只能靠自己摸索精进,好在就算蹩脚一些也无妨,够用就行,若能猎到东西便是意外之喜,猎不到,总还有其它保底的进账。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钱匣子里成贯的铜钱一点点地增多,路边经冬的积雪开始出现融化迹象时,霍小七也从一个只会咿咿呀呀的小不点,长成了会满炕乱爬,吐着口水泡泡学叫“爹爹”的大胖娃娃,比他大几个月的霍林更是已经会摇摇晃晃地走路。

  土炕上,霍凌拿着一个布缝的小狗,在面前来回挪动,引着小哥儿往自己这边爬,还时不时“汪汪”叫两声。

  霍小七原本坐在颜祺怀里啃手指,见那边有东西在动,他咧嘴笑开,伸手就往前扑。

  一下子脸朝下摔到被子上也不哭,直直奔着小狗所在的方向去,成功碰到小狗后,他一下子把狗抱住,压在身下,张嘴去咬布狗的尾巴。

  小孩子六个月上下的时候就开始冒小牙了,那之后越来越喜欢咬东西,凡是他的玩具,全都是口水印子,隔不了多久就要洗一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 甜宠文 菇菇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