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幕剧透我是太宗_织鹊【完结】(25)

  不止安王世子,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想法,他怎么敢的啊!

  安王却是轻嘲出声,“因为小九,说得没错啊。”唯有小九能跟上父皇的节奏,甚至反过来让父皇去适应他,也唯有小九能从文人手中悄无声息的夺取话语权,唯有小九敢实话实说,让父皇爱恨交织,父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舍不得权力。

  且小九,行的从来都是阳谋,阳谋,最是无解。

  【“朕已立太孙,你……太小了。”元泰帝自己都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有些牵强。

  果不其然,宁王哼了一声,“借口。”

  “您看着吧,襄侄子和四哥都到这个地步了,迟早动真格见血。”不管这次最后伤的是谁,晋王已经打出了真伤牌,后续,就不是轻易能控制住的了。

  元泰帝眉毛一跳,“不可能,他们没这个胆子!”

  “您也说是没这个胆子,”而不是没这个心,“您信不信,您身体但凡虚弱点,什么都试出来了。”

  元泰帝久久未语,宁王叹息,“爹,叔侄的感情与父子,兄弟不一样,当初您要立太孙我就说了您在玩儿火,您不听就罢了,还追着我打。”

  “叔叔本是长辈,侄儿天生低一头,偏偏侄儿是储君,以后会是新君,四哥还有兵权,六哥更是他嫡亲叔叔,七哥八哥低调倒还好,儿臣既占了民望,又在朝堂竖敌,十弟天然和我一派,十二外家也是国公掌兵。”

  宁王在榻上退后些许,正经跪坐:“父皇,若太孙继位,必然会对我等叔叔动手,儿臣自认,不是束手就擒的性子。”

  弯腰俯首请奏:“儿臣奏请父皇,佯病半年,令太孙监国。”】

  安王府的二公子姜襄不由得后背一凉,宫宴场上,兄弟们齐齐望向勇士姜衡,由衷发出敬佩的眼神,当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杀招。

  晋王更是感激的看向姜衡,对嘛!还是兄弟更能理解兄弟!若是太孙上位,他和宁王,不用想,下场绝对好不了,父皇不是爱装傻吗?还得是九弟,把一切摊开来说,父皇想无视都无视不了!

  一个孙子,还不是长孙,与至少三四个儿子的性命相比,父皇,您会怎么选?

  “爹,殿下是什么意思?不是不看好太孙吗?怎么请奏让太孙监国,万一太孙干得好呢?”

  成国公看向提问的儿子,深深佩服陛下的眼光,挑中了自家儿子当京卫指挥使,毕竟除了领兵之外的时间,脑子都在休息,陛下完全能够放心。

  “重点在于,让陛下装病,还是半年,若所料不错,病会愈发严重,太孙以往再稳重又如何,这个关键时候,太孙底下的人能全部稳重吗?晋王能稳重吗?太孙能忍住周围的挑拨吗?”越是决胜负的关键事件,越考验领兵“将领”的综合素质。

  公卿们考虑得比较复杂深层,百姓就真当吃瓜看戏了,毕竟隔得太远。

  “这是让皇帝装病,看哪个儿子更孝顺吧,皇帝也头疼继承人啊。”

  “最后是宁王殿下赢了吧?所以太孙和晋王,两个都不孝顺?”

  “难说。”

  “嘿,还是他们宫里的老爷玩儿得复杂。”

  【当太孙与晋王争谁更适合储君之位的时候,鹤仙直接告诉元泰帝,我要当皇帝,并站在皇帝的角度告诉君父:他们都不行,不信你听我的,接着往下看。】

  【当然,咱们大梁情况特殊,元泰帝是真的‘慈父’,鹤仙也没有兵权,所以二者能达到这样的平衡。】

  【不得不说,鹤仙的太孙上位论,剥开了鲜血淋淋的真相,元泰帝不得不深思,太孙究竟能不能上位,太孙上位后,又会怎么对待一群叔叔?】

  【元泰帝默认了鹤仙的提议。元泰帝展示了其高超的演技。】

  【在做出对太孙和晋王的处置之后,元泰帝的精神便愈发萎靡,就像是老年人受到了子孙针锋相对的刺激,身体有些撑不住了,这样大约半个月后,一病就折腾了一旬,朝堂交予两位丞相,传楚王与吴王侍疾。】

  【自此后,元泰帝身体一蹶不振,上朝时间也愈发稀少,忽一日,宁王当着朝廷百官的面,上奏元泰帝,言早起困难,朝中还有不少老大人,一把老骨头了,早起折腾人,请奏君父,推迟早朝时间。】

  楚王神色狐疑,“太子,你不会是,为了给推迟早朝时间,找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才让父皇装病的吧。”

  既给了老臣们好处,又能让朝官们领悟到是为了“君父圣体”,官员自然不会推拒这等对自己有好处,又能体现皇子孝顺的事情,反正提建议的是宁王。

  主要是这个弟弟,有不愿早起的前科啊!

  姜衡:……

  “我是很在乎名声的吗?”

  虽然有点像自己顺水推舟啦,但本意肯定是坑对手,他不至于弄错主次。

  【不得不说,鹤仙演技是真好啊!这谁能怀疑皇帝是装病呢,都为了皇帝身子推迟早朝时间了!】

  有没有可能,不是为了真实性,而是为了他自己可以睡懒觉?

  姜家一家子,都对宁王此举,报以最大的私心考虑。

  【但事实上,这也是个好事儿,夏日还好,就冬日而言,原本的早朝时间,可真的折磨人,鹤仙这一提,等元泰帝不装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晚起的好处,自然就没人提议恢复旧制了,为此宫廷的炭火用度都节省不少。】

  “好事!好事!”年老的左丞相立马挽起袖子写折子,天幕有的,我们也该有!

  【回到正题,元泰帝的病情就这样反反复复,四个月后,元泰帝解除了太孙禁闭,令太孙监国。】

  【据梁史记载,太孙监国期间,察纳雅言,公私分明,不忘孝道,每日于北辰殿外请安,每三日向元泰帝政务,听取教导,只能说,姜家的基因和教育是真牛啊,太孙不说别的,废太子的谨慎真的是学了个九成九。】

  废太子冷哼一声,他算是明白了,谨慎有个屁用,九弟谨慎吗?九弟都快掀天了!可九弟前期“无有远志”,后期背靠民意,再肆意,父皇也奈何不得。过于谨慎,反而显得被动。

  【但耐不住时间一久,元泰帝每天醒来的时间越来越少,晋王一系的出手越发频繁,太孙一系的也眼看着从龙之功就在眼前,太孙再稳,也管不住底下的所有人,太孙之势,如日中天。

  在宁王弹劾太孙外公,礼部侍郎郭攸的奏折被压下,反而是弹劾宁王与民争利,行事无忌的,该压箱底的奏折被放在了元泰帝面前,且元泰帝竟下令禁足宁王,太孙一系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而此时,邓国公主姜琦悄无声息加入了战场。】

  【元泰廿三年,太孙的表兄,礼部侍郎的孙子郭彤尚公主。】

  晋王立马瞪向了平时宠爱的妹妹,好啊,小妹居然为了一个驸马对我出手!

  邓国公主却眉心一蹙,郭攸是姜襄的外公,在朝中也不过是靠着女儿给原太子做了侧妃,郭彤,她更是听都没听过。

  她现在十三,郭彤年岁不会和她相差太大,但却没有一点才名传出,能有什么本事?父皇不是说最疼她的吗?怎么会让她嫁给一个籍籍无名的庸才?

  【元泰帝子嗣男多女少,每个公主的待遇都是参照亲王,邓国公主又是最小的一个闺女,出生便封公主,启蒙例同皇子,四书五经,君子六艺,只要邓国公主感兴趣,通通安排,公主府更是超出了亲王府的规格,若非当时郭攸的外孙姜襄已经是太孙,并正得圣心,郭彤是断没有机会尚公主的,但偏偏郭彤看着老实,嘿,一年就搞出了个外室子。】

  啪!

  杞国公主当时就一拍桌子,“竖子尔敢!”

  元泰帝更是沉脸,纳妾是一回事,庶子也不重要,但偷摸搞出外室子又是一回事,怎么的,我天家公主是母老虎容不下庶子不成?

  一众兄长,连带着之前觉得小妹背刺自己的晋王都一脸怒容,这哪里是打公主的脸,这是欺负他们皇家无人不成?

  “本王明天,倒是要去郭府拜访一二了。”楚王放下酒杯,皮笑肉不笑道。

  “老六,算我一个!”晋王等兄弟们立马跟上。

  倒是主人公邓国公主,只平静地看着天幕,姜衡觉得,妹妹的婚事,还是得多听听当事人意见,得跟父皇掰扯掰扯。

  郭府,郭攸当机立断:“取家法来!”

  “老爷!彤哥儿还小!”

  “爹,邓国公主参与了夺嫡,没……”

  “住口!”郭攸怒吼儿女,“邓国公主如何,是皇家的事,我要是不请家法,你看明天彤儿还能不能起来!”

  【邓国公主得知,大怒,持剑刺伤驸马,驸马再不能人道。】

  哇——

  “我嘞个老天爷,这公主气性也太大了吧!”

  “呵忒!要我说,干得好!要是我家娇养的闺女,招了个赘婿,赘婿还敢偷吃,我比公主还气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