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幕剧透我是太宗_织鹊【完结】(72)

  既然琉球现在主动要求驻使,那对琉球的态度自然不能与对外藩一样,要有所区别,就看琉球使臣是什么反应了,是觉得中原越线了,要慢慢来,还是直接接受呢?

  一家人……

  琉球使臣当然听懂了含义,当即表示,“太子殿下,我等子民,终于有家了!”

  当臣子的,在哪儿当不是当,反正王上说了,只要他还是王上就行。

  故而,使臣继续感动并暗示道,“太子殿下容禀,我王感念中原许久,只是倭岛在侧,不敢轻易脱身,如今有朝廷相助,我王亦渴望回到中原呐。”

  诶?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游子归降,岂有阻拦之理?既如此,孤做主,封琉球国王为东宁郡王,为其在京中建造王府,只是琉球事未了,还需其坐镇,若郡王感到辛劳,朝廷可派人相助。”

  何汇眼睛一亮,朝廷可太有分寸了,言下之意,琉球事情了了(倭岛不足为惧了),东宁郡王入京养老,其子嗣是留在琉球管辖琉球,还是跟着入京享福,都看他们自己。

  “臣代郡王,多谢朝廷恩典!”

  使臣与太子,一番你侬我侬之后,何汇这才起身,满脸笑意对几位同行抱拳,“一时激动,让诸位见笑了。”

  “于贵地而言,这是好事。”宋鑫也恭喜道。

  在他看来,这的确对琉球而言是好事,琉球与中原隔得太近,却又没有紧挨着,是一个既安全,又危险的位置。

  倭岛更是心思极大,想要一步步蚕食琉球,那中原之外的海洋屏障,就成了倭岛的自留地了?中原绝对不会允许,光凭借这一点,中原必定保琉球,倭岛,也必定会出兵敲打。

  现在中原彻底接纳琉球,那其他国家,动心思前就要思量思量了。

  但他们南吴不一样,他们吴地到底和中原隔得远,就算大梁有心思,也还是需要吴地自治的,合作就好,想必大梁心知肚明,所以对于驻使馆,宋鑫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意见。

  只有一点:“上国仁德,只是不知这驻使馆,是否配备军队?若有,下臣需先回禀王上。”

  “孤说了,驻使馆是为了双方更好的贸易合作,而不是像倭寇一样侵略,军队算不上,但护卫是要有的,他们不会干涉使馆外的事情。”

  “至于护卫的数量,不会太多,顶多……八百左右吧。若不够,再派遣,或者有劳你们那儿出点人了。”

  八百人,宋鑫算了算,应当还好,不至于挑动王上敏感的神经。

  “受上国庇护,自是应当。”这就是没意见了。

  如此,再互相商讨一些细节,这事儿,就算初步定下来了。

  安南与高丽两个王子就有些惴惴不安了,他们两个海上的藩国就罢了,或许还需要借势,我们这两个与大梁接壤的,有必要多个顶头上司在自己地盘儿上吗?

  之前他们软和得快,亲近的姿态也比琉球和南吴做得足,可一到这种关键时刻,他们反而并不急着表态。

  这就是外藩与汉人遗民的区别,琉球与南吴,虽然不止汉人,但终归是汉人为主导的藩国。

  琉球和南吴未必看不出大梁背后的含义,但是那又如何?再怎么样,都是汉人得利,他们的地盘强大了,这就是内外之分。

  待这些外藩使臣都离开了东宫,几位老大人倒是都笑了出来,如今有举国之力做兜底,不用担心时间不够,太子殿下便果断转变了方式,果然,天幕是个好东西啊。

  至于安南与高丽还没表态,那重要吗?倭岛平定后,高丽还有选择吗?安南,也是迟早的事儿。

  “九哥特意叫我来,可是需要我出使驻外?”

  “是有此意,你本就在鸿胪寺学习外藩文化,原先打算是让你去琉球的,只是不曾料到琉球王做了两手准备。当然,现在是东宁郡王了。”

  顶多再过个两三年,整个琉球区域就是顺理成章的东宁省了。

  没让王子过来,但是派遣了琉球丞相,是进是退,到哪种程度,全看大梁内部如何,如今亲眼见到大梁内部一片和睦,上下齐心,就果断选择了归附,也给自己捞了个王位。

  “高丽与安南,倒是不急,再等等吧。”

  南吴那边,更需要一个文武双全的有经验的使臣坐镇,还用不到年轻人。姜琦表示理解,她是想出力,但是并不自大。

  “殿下似乎对琉球格外重视,是因为位置?”右相还记得‘南海卫所’,可是包含了琉球的所在区域的,而现在一出手就是承诺郡王,还给足了选择的余地。

  姜衡爽快的点头,“琉球,高丽,倭岛,其实在孤看来,都比安南与南吴重要。”

  “琉球与倭岛,我中洲以后海权时代的跳板与屏障,而高丽,咽喉之地,最好还是我们自己把握才妥当。”

  右相人老成精,没有再点出太子对琉球与对倭岛的不同态度。对琉球,可以慢慢来,收心为上,重视琉球发展,对倭岛,不出意外,明年就正式出兵了。

  较原计划提前了,但是,完全可行。

  “翰林院已拟出申饬倭岛的国书,殿下您先过目。”

  这便是针对倭岛,讨论具体的执行方案了。

  国书上,站在礼仪方面,狠狠贬斥了倭岛的胆大妄为,以谋逆犯上之罪,废黜大樱天皇皇位,天皇嫡支一脉全部赐斩立决,另选王室子弟,封为东樱王。

  幕府将军白石川枫不敬上国,不尊王化,诛其九族。

  虽然不许称皇,但是大梁的国书,还是选择了维护大樱王室的大樱正统性,再通过白石家诛九族,借此打压幕府的权威。让幕府没法架空王室,一言堂。

  新王会相信幕府的“天幕”之言吗?

  这不重要,因为新王的正统性来自于宗主国大梁,而倭岛没有举兵大梁的能力。

  而幕府一系,知道真相又如何?还是会陷入倭岛政权的内斗之中。

  “只是倭岛的正副使臣都被斩杀,我们还需要派遣使臣前去宣旨。”

  而使臣,有回不来的可能性,哪怕本身也没让其做一个“汉使”的使命,毕竟倭岛已经有犯上的理由了,历史向来讲究春秋笔法,他们熟。

  倭岛犯上是真,大梁反击是真,至于中间有时间差,不写就是了,都是写实,绝不掺假。

  “那就有劳右相选一选使臣,一切以安全为先,待遇也拉满。”

  “是,臣知晓。”

  而在使臣出使倭岛之前,其余四个外藩的使臣,是不可能离开京城的。

  使臣虽然有丧命的风险,可在使臣的竞争上,却激烈得很,名留青史,封妻荫子,文人士大夫,求的不就是这个吗?

  而出使倭岛,无论达成哪一个结局,都能触发“百代留名”,不竞争就怪了。

  不过到最后,右相挑选出来的使臣,竟只是一个翰林院新人。

  “元泰二十一年的状元曾离,口齿伶俐,习纵横。”

  自王家献书之后,有不少遗失的经典重新现世,其中就包括了《苏子》《张子》等纵横家经典著作,而曾离在翰林院,也不忙着表现,只默默充实自己,这不,机会来了,直接舌战群儒,夺得桂冠。

  光是听到元泰二十一年的状元,姜衡就知道,这一定是个人才。

  元泰二十一年的科举,是天幕出现后特意加设的恩科,能在那一年夺得魁首,还甘愿沉寂下来研习名家经典,能力和心性,都绝非常人。

  “如此人才,孤倒是有些舍不得他去倭岛了。”

  “殿下,倭岛王权与将权已经对立,此番我朝扶立倭岛王室,打压幕府,幕府的所有言论,在王室那里,完全可以做为挑拨离间!臣有信心,挑起倭岛内乱,削弱幕府势力,待明年夏,王师定能直入东平岛!”

  他们这种学纵横的,天生就应该出外勤的,谁也不能拦着!

  见曾离干劲满满,姜衡知其志向,自然不会阻拦,“如此,那便中秋之后,再行出使。”

  “臣,定不负殿下期望!只臣,还有一请求。”

  “直言便是。”

  “臣想去与倭岛使团剩下的人,聊聊天。”

  这是真的一心工作啊!勤奋到让他这个太子都有些汗颜。

  曾离忙碌了起来,四个藩国的使团却有些无所事事,偏偏,朝廷没有下令,他们根本走不了。

  这一等,就等到了中秋佳节的前夕,八月十四。

  中秋佳节朝廷自然是放假的,毕竟是阖家团圆的节日。

  但今年中秋较为特殊,要派遣使臣出海,故而提前在八月十四,举办了一场宫宴,四国使团,包括之前归附的慎侯一家,都在宫宴名单之上。

  当然,与其说是宫宴,在朝廷看来,更是提早周边一家亲的铺垫。

  曾离一家,自然也在其中。

  也是在宫宴上,吴使宋鑫才发觉,西域竟然已经被收复了!西域主要部落的首领也已经成了慎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