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古代的科举,绝对要比他上辈子的高考要卷,他真不能掉以轻心。
陶竹闻言,正想要再劝,这时,门口传来了脚步声,紧接着,张桂娥带着笑的声音响起:“春桃,做鞋子呢。黎荞和竹哥儿在不在?”
“荞哥和竹哥都在家。大娘,你这是……”
黎春桃把手中的针线放到板凳上,站起身来。
“我来给竹哥儿送点玉米。”
张桂娥说着又哈哈哈笑了起来:“本来吧,王掌柜说若是望月楼的玉米用完了,那就让小五那孩子给我们带话,这样我们好把玉米送过去。”
“结果桩子闲不住,今天一大早就跑去望月楼,想看看玉米的售卖情况。结果一看不得了,有个有钱人一下子买了上百份玉米汁和玉米烙,所以原本能用到明天的玉米今天就用完了。”
“幸好桩子去看了看,不然王掌柜等不及,就去买其他人的玉米了。”
“这不,桩子回来后,我家的人急急忙忙掰了五百根玉米送了过去。这多亏了黎荞,所以我来给黎荞和竹哥儿送点玉米。”
今天是张桂娥家给望月楼供货的第四日,昨日张桂娥家又给望月楼送去了三百根嫩玉米。
这么一来,明日她家只需要送一百根就成了。
到了后日,就轮到抽到二号的村人给望月楼供货了。
但涉及到自家的铜板,所以李桩子待不住,反正现在农活不太忙,于是今天李桩子就特意去了趟县城,想看看望月楼的玉米生意。
结果这一去,就撞见了大客户。
李桩子自然不能让王掌柜去买别人的玉米,县城那边有往三柳村这个方向的、其他村子的牛车,于是他干脆花了两个铜板,坐着牛车急急的回来,然后又掰了五百根嫩玉米,用板车装着,送去了望月楼。
这么一来,短短五天内,张桂娥家卖出去了一千一百根嫩玉米。
这就是一千一百个铜板。
这笔进账让张桂娥一家子笑的见牙不见眼。
搁从前哪能有这个钱,如今不仅挣了钱,还省了无数的力气,嘿,必须来感谢一下黎荞。
黎荞和陶竹这时候也来到了院子门口,听完张桂娥这话,黎荞道:“大娘,你已经给过一次玉米了,这次我和竹哥儿说啥也不能收了。”
“况且,我们如果收了,那接下来给望月楼供货的乡亲们肯定也得给我们送。”
“必须得送啊!没有你,就没有这个生意。”
张桂娥一脸理所应当的道。
黎荞不由笑:“那这等于是道德绑架了,本来是一件大家都开心的事儿,别因为这点玉米而闹的不开心,我和竹哥儿又不缺这点玉米。”
“不过,既然你拎过来了,那我买了。”
“是这个理儿,大娘,我去拿铜板。”陶竹说着转身回屋子。
张桂娥:“……”
她想说她不要这点钱。
但是,想到村子里的情况,她到嘴巴边的话说不出来了。
是啊,一根嫩玉米一个铜板呢,万一其他人不愿意送给黎荞几十个铜板,那她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唉,本来就该感谢你的,不就是几个玉米。”
“大娘的心意我和竹哥儿都知道,但这不是咱们两家的事,所以咱们公事公办,因为你家是第一户,所以我和竹哥儿收了你送的玉米,从今往后,谁送的我们都不收了。”
黎荞道。
他又不是没从中挣钱,王掌柜每卖出一份玉米汁玉米烙玉米猪肉饺子,都得给他分钱呢。
所以没必要再占乡亲们这点便宜。
张桂娥听着此话,彻底无话。
但同时心里头对黎荞更佩服了。
为乡亲们做了这么大的事儿,换做是旁人,说不定能得意的尾巴翘到天上去。
但黎荞不但不得意,反而和大家伙儿更客气了。
她没文化,也夸不出很别致的词,她只能道:“黎荞啊,大娘希望你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听说你要读书考科举,你这样的品行,肯定能考上秀才。”
黎荞:“……”
咋又是科举,咋又是对他信心满满。
突然压力山大。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七千七百字,希望明天能多一些……QAQ
第57章 买书 读书真耗钱
陶竹和乡亲们都对自己寄予厚望, 黎荞咬牙,他这链子还真不能掉。
第二日,他赶着牛车去了县城, 进城之后,他先是买了一套桌椅。
他和陶竹平日里用来记账的桌子,是一个小小的饭桌,只有半米来高,别说是他了, 就是陶竹趴在上面写字也有些憋屈。
但因为每天写的字少,所以他和陶竹打算等新房子盖好再买大书桌。
但现在黎荞等不及了。
古代的科举绝对比他上辈子的高考要卷, 原身虽然读了十年书, 但等于没读,他得重头开始。
而且他又不能跟庄文似的住在县城专心读书,因此, 他现在就得努力了。
把科举考试所需的书籍和工具买齐了, 在做点心的间隙读一读,背一背, 把空空的脑子塞满书籍的原文,这样他的紧迫感才能少一些。
所以,买了桌椅之后, 黎荞牵着牛车去了书铺。
县城有好几家书铺, 黎荞去了他之前买纸笔的那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生子文 种田文 不曾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