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陶竹为鸭货生意忙活时,平城的粉条生意顺利展开了。
那些花了大价钱买号码牌的大商人,对今年新出的粉条很满意,爽快把银子付给江知县,然后他们便带着大批粉条上路了。
趁着现在未落雪,得赶紧走。
不然等下了雪,往北的话,陆路和水路都通不了了。
河西府的商人把粉条运送到京城后,粉条靠着自身过硬的味道在京城掀起了一小股热潮,后来圣上的小作文出来,小股热潮立马变成大股热潮,现在京城那帮有钱人都等着这批粉条呢。
所以,得赶紧回京,好把刚刚付给江知县的银子赚回来。
嘿嘿,今年红薯减产,物以稀为贵,他们手里的粉条到了京城后要涨价啦!
*
作者有话要说:
希望明天不会这么晚QAQ
第85章 你做的很好了 给很多人提供工作
三柳村和朱家村的粉条跟从前一样, 交给王掌柜,由王掌柜售卖。
今年有了土坯砖路,运输粉条不再是难题, 但王掌柜依旧雇佣了百来人组建运输队,宁可多养一些人,也要确保每日的粉条能顺顺利利到达县城。
在他这里买粉条,价格依旧是四十二文钱一斤。
今年红薯减产,但粉条的价格并没有上涨。
这粉条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 如果胡乱涨价,外地商人被坑了之后就不会再来了。
再者, 即便是如今的价格, 那粉条也绝对称不上便宜,平城的粉条都卖四十二文一斤,若是运送到外省, 那价格最低也要翻五倍, 变成二百文一斤。
就这个价格,农人绝对吃不起。
但中产阶级比如说富农、小地主、小商贩等, 这些人咬咬牙,狠狠心,那还是可以吃得起的。
黎荞并不想把粉条变成有钱人专属的奢侈品, 他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嗦粉的快乐。
平城粉条不涨价, 最高兴的自然是那些外地来的商贩, 方世通是河东府的人,去年知道粉条后, 他今年夏天就来了平城。
到了平城后, 他没有住客栈, 而是租了个小院子, 用来做倒卖黎荞家点心的小生意。
黎荞家的点心只放在望月楼出售,他早早去排队,买到点心后他用硝石制些冰块,然后把点心放入冰块中冷冻,带着这些冷冻的点心,他快马加鞭赶去府城,把这些点心放到府城售卖。
黎荞家的点心在府城很有市场,一些没去平城但又想吃到他家点心的人,愿意掏钱买他这些冷冻过的点心。
用这种方式,他每次所挣的银子不算多,但一趟下来也能挣个三四两银子。
这银子足以维持他在平城的花销。
这个夏天,他在望月楼排队排出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当王掌柜开始发粉条的号码牌时,他的速度一点儿都不输平城本地的小商贩,他抢到了八号。
这个数字很靠前。
王掌柜的规矩是一个号码牌只允许购买一次粉条。
购买这一次后,下次想再买,那就得重新排队。
以粉条的火爆,在年前的时候,几乎没有重新排队的可能,也就是说,在过年之前,每个人只有一次购买粉条的机会。
这就造成了每轮到一个人,那这个人都会拿出最大财力去买粉条。
望月楼这边的粉条是来自三柳村和朱家村,一日大约有两万三千斤,这么多斤粉条足以堆成粉条山。
但在大商人眼中,这不算什么。
大商人在等待的时候,把人手,马车,路线全都安排好了,只等着拿货。
所以,排在前面的大商人,最多的能一口气买十日分量的粉条。
前面的人买的多,那排在后边的就得耐心等。
可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他手里这个排第八位的号码牌真的挺值钱。
有不少大商人找上他,想花高价买他手里的号码牌,最高的出价是二千三百两银子。
但他没卖。
这个夏天,他在倒卖点心的过程中,也把人手、马车、路线安排好了。
拿出全部的家底,他买了五万斤的粉条。
这五万斤粉条,他没有运送回河东府,而是放到了他早就租好的院子里。
这批粉条,他暂时不卖。
等过了年,红薯作坊停工了,那他再出售这批粉条。
他人手少,也没出过原河省,他别说是和外省过来的大商人竞争了,他连河西府的商人都争不过。
既如此,他不如原地不动。
平城在江知县的治理下治安很好,这么大一批粉条,他让自家人过来看守,肯定能安安稳稳的守到红薯作坊停工。
而且,在红薯作坊停工之前,王掌柜应该还会再发一次号码牌,所以他不必出去奔波,他守在平城就好了。
倒卖点心所挣的银子足以维持他在平城的开销,他接下来只需要继续倒卖点心就成。
黎荞可真是他的财神爷啊。
……
韩宁是京城人氏,已有秀才功名在身。
他韩家是商籍,但到他这一代是第四代,因此他可以考科举。
不过,韩家近些年时运不济,每每有大动作,那必然亏本。
前年他父亲孤注一掷,将家里的银子都投到了丝绸上,想把丝绸运往周边的小国赚取银子。
结果一场台风卷过来,几船丝绸全沉入了海中,于是他家彻底完蛋,他无法继续读书,只能用各种途径赚取银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生子文 种田文 不曾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