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夫子讲课讲得的确很好。
自始至终,宁颂的学业都是强在了见多识广上——得益于他穿越的特殊背景,许多时候都是靠着观点取胜。
只是论起正儿八经的做学问,那当然比不过其他同龄人。
张夫子对这一点看得很重。
他没有否定宁颂的长处,而是默默地开出一个长长的书单来,压着宁颂埋头苦读。
“你本身就比旁人学的少,如今再不努力,怎么能行?”
给宁颂做完了心理建设,这位张夫子也纳闷,按照宁颂的灵巧与聪慧,这么多年来,基础本不应该这么差才对。
“之前你都干什么去了?”
闻言,宁颂一脸麻木。
那他怎么知道,他也是穿过来不久啊!
时间在张夫子的压迫下飞速流逝——张夫子的确是一个很认真夫子,当他将宁颂作为一个可以研究的学术项目时,就下足了功夫。
他不但陪着宁颂一起读书,还及时批改宁颂的作业,根据宁颂的进度来调整教学科目。
如果说之前的学习方式是散养的话,那这一段时间进行的就是魔鬼特训。
有别的夫子看不下去了,来劝:“你这着急做什么,乡试三年一次,下一次考试还远着呢。”
张夫子面无表情道:“那是他的事。”
他教人可没有教三年的道理。
哪有一个项目持续做三年的?
平日里既要与同班一起完成学业,到了晚上,又要来接受张夫子的鞭策,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宁颂就瘦了一圈。
脸颊上被刘大娘喂养出来的那点儿婴儿肥全都没有了。
整个人如同一棵树一般,在春日里无声地抽了条,直到某一天有人忽然惊呼:“颂哥儿好像变得帅气了。”
“……是我长高了。”
十七岁的年纪,原本就是长身体的时候。
“不得不说,我们小师兄瘦了之后,看上去竟然很好看。”
如果说之前的宁颂的长相是清秀、书卷气,到了现在,似乎可以用俊秀、魄人来形容。
“颂哥儿的母亲本来就是美人。”
对于这一点疑惑,刘大娘不悦地强调道:“之前只是小孩子,没长开而已。”
在宁颂争分夺秒地成长时,京城里前去赶考的白鹿书院学子们终于回了程。
他们离开时,路上白雪皑皑,等到回到书院时,书院的枫树已经红了。
大半年的时间一晃而逝。
好在这些考生们在考试时有所收获,虽然有三人落榜,但另外两个人考中了进士。
一个人是二榜,一个人是三榜。
这亦是让人惊叹的好成绩。
除此之外,他们还给宁颂带来了大批的辣酱订单。
“颂哥儿,你都不知道,你的辣酱有多受欢迎,有丧心病狂的人甚至偷我们东西。”
有辣酱,连银子都不偷。
正是因为辣酱的受欢迎程度,白鹿书院的学子在外也受了不少额外的照顾。
只是,虽然在科举上获得了好成绩,但这几位应考的学子心情并没有多愉悦。
在与宁颂说完话之后,就去与院长并夫子等长辈们说话。
没过多久,宁颂也知道了原因。
原来在这学子们参加会试的这一段时间里,京城里的形势波谲云诡,让人捉摸不透。
随着皇上的年迈,皇权继承人之间的斗法愈发复杂。
学子们光是看着,都觉得心惊动魄。
“……今上年龄不是不大吗?”到底是视野有限,宁颂在听完了八卦之后,仍然一头雾水。
齐景瑜给他解惑:“早年夺嫡时受了伤,一直没好。”
正是因为这伤,今上子嗣艰难,如今就这么一位公主,收养了一位皇子。
这两位,一位是亲生血脉,奈何在性别上吃亏;另一位则是旁支,不是今上的亲生孩子。
双方都有不足之处,因此斗得格外激烈。
“我都不知道师兄当时从京城离开,是不是预料到了这一天。”
相比于京城,临州却是是一个安稳的地界。
但这所谓的安稳似乎也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没过多久,京城里的斗法就影响到了临州。
储玉这个新上任的临王府世子被派去了边疆。
“那是老皇帝心腹把持的地方。”
说是去打仗,不如说是被调去看守着。
“难道京城真的有变动?”
长久以来,京城与临王府都是各自安稳,如果不是有例外,也不会忽然动这么一下。
随着政局变动频频,宁颂身处临州,也莫名有了一种安静的生活被打破的错觉。
到了年终,这一个错觉终于被证实。
京城里传来消息,皇上万寿节将至,公主为了讨父亲的欢心,亦是为了加重自己身上的筹码,上表请求在明年加试一门乡试作为恩科。
消息传来,整个临州府的读书人们都沸腾了。
第64章
在前朝, 所谓的“恩科”,指的是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对于那些屡次参加科考,却仍然没有考中, 以至于年岁过高的考生, 朝廷会给予对方一个“出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科举文 春江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