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将军王盛的尸体是在营垒中找到的,乃是自刎而亡。第五伦对这卖饼将军印象不深,本鄙夷他靠了符命骤然升迁,可此人虽然不会打仗,却能为王莽尽忠到底,果然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这最后一碗汤饼,竟是以他自己血来做成。
与之相反的,则是差点成了新朝外戚的史谌,他被得意洋洋的冯衍领着,与一众北军投降官吏,跪在灞水边恭迎第五伦。
第五伦对他们倒是和颜悦色,搀扶起史谌,只是暗地里吩咐,让人统统控制起来,这群人也随时可能向他捅刀,但第五伦之所以答应其投降,是因为稍后尚有用处。
而后,第五伦再令人当场解散史谌麾下的常安民夫,只留下愿意加入义军,前驱入城者,与越骑营举义的几百骑,共为向导。
“伯通(彭宠),汝以五千人,守着东岸的霸陵、鸿门,看好后路,提防师尉田况。”田况没被召入常安,还没上路,第五伦就兵变,田况得知消息后退了回去,不可不防。
“伯卿(任光),汝也带着五千人,留在灞水西岸,看着北军降卒。”
又派遣三千人往北,去接应渭北的第五霸渡渭,至于中渭桥的邛成候王元……就不必管了。
而第五伦自己,则只与万脩带两万人,多点火把,连夜向西进发!
据史谌交待,常安外围,还有五千中垒营拱卫。
而在城中,有奋武(执金吾),以及五威中城将军守备十二城门的部队,一共五千人。
还有宫中的太尉军(卫尉),守寿成室四阙;禁中的司中军(光禄勋),合计亦是五千。
再加上常安的城墙,这就是挡在第五伦和王莽间,最后的障碍了。
时值日暮,第五伦望向西边,越过数不清的农田里闾,市坊直道,已经能看到数十里外,常安城巨大的影子。
伴着那徐徐落下的新室余晖,常安好似镀了一层金。
又要进京了,但这一次,却不再是以臣属、棋子身份,而是执棋人!
至高无上的第五大将军,将于明日,抵达他忠实的常安!
……
第246章 南巡狩
从今天早上在南郊哭天开始,王莽便一直留在常安西南方的九庙,没有回寿成室。
他身着绀袀礼服,传国玉玺戴在腰间,持虞帝匕首,施法装备齐全。
又令天文郎持着那枚于数年前铸造,差点被第五伦误会为“火枪”的铜斗柄。斗柄随着时辰而转动,好似在为皇天上帝标注天罚的方位坐标,降下一发陨石将第五伦砸死。
不懂王莽的人,以为皇帝仍在试图求得皇天太一显圣,执迷不悟。
而颇懂王莽的陈崇,却知道,西南郊是距离渭北、灞东叛军最远的地方。再看皇帝将那些还忠于他的公、卿、大夫、侍中、黄门郎从官等千余人安排在附近,又令巨毋霸带着宫中禁卫守卫在外,车马也准备妥当,反而将态度叵测的中垒营打发到了城北。
“看来陛下虽然出言训斥,实则是将我的迁都之策听进去了。”
陈崇心中了然,乘着王莽祈天告一段落,吃鲍鱼果腹之际,哭着上前稽首道:“陛下,叛贼已取五陵,聚众数万兵临渭水,射声营、长水营以寡敌众,只怕守不了多久,东边的灞上亦然。”
“一旦两地失守,以常安人心浮动,只怕也难以坚守到大司空和师尉大夫勤王之师抵达啊。”
王莽很不高兴,说道:“北军已得犒赏,击破贼军只在旬日之间!”
虽然嘴上言辞剧烈,但王莽心里也知道,常安形同被包围,已经不再安全了,躲在深宫里也无济于事,而皇天太一也迟迟没有回应,仿佛抛弃了他。
但离开常安,又能去哪呢?迁都洛阳这主意不可靠,因为第五伦的大军就在东边啊!一如共工宋弘所言,放弃大城,滞留于荒野,与自缚将性命交予贼虏何异?
陈崇猜出了王莽的未言之意,稽首道:“虽然迁都吉时之机已失,但陛下尚可去南方巡狩!”
“卿指的是……”
“益州!”
陈崇道:“新成(汉中)大尹王林,乃是安新公之子,太师王匡之弟,皇室宗亲,素有才干。”
王莽的手触碰了一下腰间的传国玉玺,这玺,就是安新公王舜帮他从王政君处索要来的,虽然砸缺了一个角。这位堂弟也出力甚多,王莽对他的儿子们十分厚待。
王邑赶不回来,六尉的勤王是不用指望了,王莽开始期盼更远点的忠臣,分别是担任安定大尹的堂弟王向,还有陈崇口中的王林。
陇右已经消息断绝,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汉中却还在朝廷手中,诏令应已送到了王林处。
陈崇力劝道:“汉高灭秦最先入关,本应留关中为秦王,却被项羽放至巴蜀,以益州之资复灭三秦。”
“而陛下之兴,源于益州白雉,盛于新光邑(武功县)白石。”
这两件事,乃是陈崇参与运作,所以他对蜀地颇为熟悉。
“最终成于蜀人、国将哀章所献金策,陛下于益州颇有渊源啊。”
“如今叛逆势大,不如西至新光,走褒斜道,南狩于新成,凭借王林勤王之师接应,以巴蜀山川襟束,足以固守。只需等待入秋后,大司空王邑击破绿林,回师剿灭第五伦,自能大驾北向,复归于常安。”
所谓南狩,说白了就是逃往南方汉中、巴蜀,在陈崇口中,这俨然成了王莽唯一出路。他具陈蜀土丰稔,甲兵全盛——然而益州早已被王莽三次征句町搞得民怨沸腾,处处盗贼,但这些事,皇帝却不一定知晓。
王莽缄默了良久,没有像昨夜那般加以斥责,半晌之后,他终于开口时,却依然态度坚决:“予就在常安待叛逆覆灭,哪都不去!天生德于予,叛逆其如予何!”
陈崇大骇,若皇帝坚持不走,要留下“殉国”,那他作为第五伦绝对不会宽恕的仇人,恐怕只能自己溜了。
但就在这时,那位给皇帝出哭天妙计的张邯匆匆赶来,告诉了王莽一个惊天噩耗。
“陛下,第五伦已开始渡灞,越骑营溃败,叛军登上河水西岸了!”
虽然这时候,他们还没得到王盛战死、史谌投降的消息,但叛军突破灞水防线这件事,已经触及到王莽的底线,他急躁地站立起来,再也没法泰然自若地坐等老天发威,奇迹出现了。
一直坚信北军能够扫清叛逆的王莽颇为沮丧,新室的各路将军又一次让他失望了,一切的崩坏,就是从始建国年间对句町的失败进攻开始的,从那时候起,军队只会阻挠他的计划。
西域也好,匈奴也罢,每一次的结果都和王莽预期相悖,这让他颇为困惑,而韩威、廉丹、王匡等辈,更只会用各种方法拖他的后腿!
灞水看来真的守不住了,接下来,常安又能在第五伦的进攻下坚持多久?
王莽已经对愚蠢将军们不抱希望,也没信心守常安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将属于第五伦,是留下来,受辱于叛臣,还是带着最后一点希望离开?即便这让他颇感屈辱。
这个决定对王莽而言,十分艰难,他一贯自命不凡,希望事事皆如自己计划的进行,认准一件事便会执拗地坚持下去,哪怕全天下人都说这是错的。
但与历史上截然不同,今日王莽并非彻底绝望,他还期盼着王邑的数十万大军,心中更多是不甘:
不甘心自己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就此结束。
不甘心这事业,亡于第五伦趁虚偷袭的叛逆。
他不承认自己彻底失败了,全是群臣误予!尤其是第五伦,本可作为新室柱石撑起天下,居然选择了反戈一击!这一戈伤了老王莽的心,也让朝廷遭到重创。
他还想亲眼看着大司空扫平关东,回师痛击第五逆贼!让第五伦在自己面前稽首认罪,溺死在鲜血中。等到廓清宇内,他会用十年时间恢复天下太平,再培养一个合格的继业者……
剧烈的斗争后,王莽的目光在惶恐失措的亲信群臣间游走,最后停在了陈崇身上,老皇帝抿着嘴斗争了许久后,朝陈崇微微点了点头。
陈崇了然,立刻拄着杖一瘸一拐地离开,去做最后的准备!
“予将亲征!”
王莽忽然宣布了这件事,惊呆了他的亲信们,纷纷稽首劝阻。
但这已是王莽反复思量清楚的,还煞有介事地任命了留守常安的官员,谁来维持城内秩序,谁来掌管宫廷的钥匙等等,一切都安排妥贴。
但陈崇却在紧急调动郎卫,装好车马,做好了出逃前的准备,才在被王莽要带他们“亲征”吓得不浅,已经打算各自散去的群臣面前提议道:“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
“陛下为虞舜之后,亦当履先祖故事,南狩!”
“准卿之奏。”王莽在群臣震惊的目光下,同意了这奏请,而王莽的死忠么能在“亲征”和“南狩”之间,自然会选择后者。
王莽携带的人,包括了他的死忠亲信崔发、张邯、刘叠以及太傅唐尊等千余人,而巨毋霸作为亲卫守护在旁,这位巨人多少让王莽多了点安全感,后队还有一千多名郎卫随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