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559)

  但因为王莽不太懂军争,便示意也在赤眉军里混上“军师”的崔发说细节。

  崔发应诺,一出口就是惊人之言:“自南阳入武关取关中,这是汉高灭秦故径,赤眉何不效仿?”

  徐宣道:“勿要欺我不读书,你只说了汉高成功之道,为何不说楚怀王入武关,被秦军大败于蓝田之事?更何况,那魏将岑彭将武关守得密不透风,吾等打得进去么?”

  岑彭成了第五伦安排在南方的方面之将,守着武关,赤眉派出西征军尝试了几次,别说武关城墙,连丹水都没过去就被岑彭撵回来了。

  但他也没急着往南阳发展,而是在商於六百里之地慢慢屯田。

  崔发反驳:“那徐公所言的南下也不妥,南征军也打到襄阳附近,却被楚黎王及邓奉击败撤回。”

  “就算不攻武关,也该自颍川向北,过嵩高上洛!”

  “洛阳天下之中,只有夺取河洛,才能震慑天下。”

  可这一路也不容易,第五伦留了窦融镇洛阳,郑统守在河洛南部的伊阙等关口,赤眉北征军也没讨到便宜。

  还是樊崇敲了敲桌子,叫停了这没有营养的争论:“现在缺的是米粮!赤眉战士空着肚子可没法强攻险关。”

  樊巨人讲了他的想法:“依我看,倒不如往东打!”

  “从颍川、汝南出击,拿下淮阳、陈留,最后打到梁地去!”

  和南、西、北不同,东边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除了几条河流外,没有任何山河之固能阻挡赤眉横扫豫州!

  但赤眉不是不走回头路么?

  樊崇的想法却与过去略有不同:“吾等在中原绕了一大圈,在兖州、豫州丢下了不少兄弟姊妹,如今在宛、汝才落了脚,分田地有好日子过,但各地赤眉,却被刘姓利用,渠帅做了王侯将相,士卒则为他们争城夺地,冒矢石,流血汗,却什么都得不到。”

  他指的就是一起在成昌痛击新莽大军的董宪!如今已成了刘永的鹰犬,手下数万赤眉皆成梁兵。

  “我对解救天下人没兴趣。”

  “但对昔日兄弟姊妹,却不能抛下不管!”

  徐宣沉吟后,赞同了樊崇的计划,东部各郡不但能让赤眉分流就食,若能将落在梁地的赤眉再度收拢回来,他们的势力将更加庞大,届时四面出击,横扫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我也赞同先击梁地。”王莽亦改变了态度:“既然赤眉要废帝制,而刘永称了汉帝,是该将其先行击灭,以儆效尤!”

  为此,王莽还为赤眉军找了一个口号:

  “赤伏符,共和兴!”

  这所谓的赤伏符,乃是当世在天下流传甚广的谶纬,但大多数人只闻其名,不知其内容。

  王莽当初说,赤伏符就是赤帝子汉高皇帝要传位给他的预言,借此令人献赤符金匮而取代了汉家。

  然而到新莽末年,赤伏符却被决心反莽复汉的刘歆加入了新的内容:“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是刘子骏为了他改名为‘刘秀’,而编造的谋逆之言,不足为信。”

  直到如今,王莽对这条谶纬是拒不承认的,只是偶尔想起那个在昆阳战胜他三十万大军的另一位“刘秀”,心里有些小膈应。

  可如今王莽明白了。

  “所谓赤伏符,便是赤眉降服天下之符啊!谶纬误予,也误了刘歆啊。”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王莽信了。

  至于“除帝制,太平现”,则更是王莽单纯的愿望了,好在樊崇同意了这些口号。

  正月初,在赤眉十万东征军喊着这句话开拔后,王莽在寸步不离身边的巨毋霸护送下,回到他在宛城居住的简陋庐舍,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人。

  “田翁。”

  快半年了,郑兴终于逮到徐宣随东征军开拔的机会,借故称病滞留,想方设法跑来见了王莽。

  郑兴只是刘歆诸多学生中的一员,小小太学博士,尽管好几次觐见过王莽,但都是夹在人群里,王莽也好,崔发也罢,都没认出他来。

  但郑兴却认识王莽,竟赫然下拜,行了君臣之礼,一时间竟泪水盈眶:“陛下!”

  第435章 末代皇帝

  郑兴是被巨毋霸挟进屋内的,如同拎小鸡仔般将他扔到地上,若非王莽制止,郑兴的脑袋早就被巨毋霸拧断了!

  “陛下误会了。”

  郑兴朝王莽再三朝拜:“臣早在半年前就见到陛下,但一直秘而不宣啊!”

  “死人才会缄舌闭口。”巨毋霸恶狠狠地说道,只要老皇帝点个头就行,他杀人,不必见血。

  王莽却摇头道:“大可不必,反正予的身份,迟早是要被天下人所知的。”

  此言听上去有些奇怪,但郑兴好歹逃过一死,这才扫视起周围环境来。王莽居住的庐舍,不过是间一进小院,所用皆是陶瓦之器,睡的是草席蒲榻。与之相比,徐宣等赤眉三老已经开始占据豪强庄园,过起钟鸣鼎食的生活来。

  “陛下还是没变啊。”郑兴如此暗暗感慨。

  从个人道德上,老王莽确实极其自律。

  郑兴对王莽再拜:“徐宣起疑陛下身份,但只以为是新室大臣,让小臣辨认,臣故作不识。徐宣不曾想到,没人想得到,本以为陛下已驾崩,不料竟易名置身于昔日叛逆赤眉军中,处之泰然……”

  皇帝陛下竟在昔日被他通缉盗匪手下打工,确实有些讽刺,但王莽却自有解释。

  “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

  王莽说道:“樊崇只是不知道礼,却有义,他的本质还是好的。昔日鲁人公山不钮以费邑叛季氏,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很不高兴,说:没有可去的地方就算了,何必非去公山氏那里呢?但孔子却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利用赤眉在东方复兴周礼,也亏王莽想得出来。

  郑兴是大儒,对这些引经据典自是了然,但还是没听明白:“陛下的意思是,助樊崇改制,分田废奴,是想借赤眉之力,重登皇位?再建新室?”

  “新室已亡。”王莽居然承认了这个事实:“予不行不可复。”

  “至于皇帝?”王莽说起就来气,冷笑:“予当年为诸臣所误,竟取代汉家,践祚为摄皇帝,又一时私心,为门户计,做了真皇帝,欲传国三万六千岁,实在是走错了道。”

  “秦崛起西戎,并吞六国,遂称乎始皇帝,这皇帝之制,实乃商鞅张仪吕不韦李斯之邪政也!”

  “名不正则实难行,予想靠做皇帝来致太平,实在是南辕北辙!”

  王莽笃定,让自己一度忘记初心的,就是“皇帝”这个头衔,那冠冕看似荣耀,却是诅咒,仿佛有种魔力,扭曲他大公无私的心智,最终铸成大错。

  老疯子也是憋了许久,今日好不容易遇上个能辩经的,索性就将自己的目的统统说了出来。

  “予失国后,痛定思痛,自秦以后,帝制乃祸乱天下之根源,要想有所更易,唯有变更国体,恢复古制。”

  “往后天下之主只能称天子,天之元子,代天牧民而已。”

  一谈到复古,王莽眼中就再度有了光芒:“籍古时太平小康之世,上罔显于羲皇,中莫盛于唐虞,迩靡著于成周。”

  “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己也,仁之至也。正其身,然后正世,圣道备矣。”

  “想要让三代之治重现,就得恢复三代禅让之法!”

  等等,谁来禅谁?

  “予!予来禅!”

  王莽道:“予要使赤眉横扫诸州,尤其是僭号称帝者,当最先击灭。”

  王莽的梦想还是再入洛阳、长安,将背叛他的第五伦,从为门户私计的王位上拽下来。

  “届时,汉魏俱灭,公孙西蜀也不能长久,予便要将身份,公诸于天下。然后交出天子之位,挑选一位最合适的人,让他做新的天子,尤尧之举舜!”

  郑兴已经听呆了,赤眉恨王莽入骨,若知他真实身份,等待老王莽的,只怕是戮杀吧!

  他提出了自己的隐忧,岂料王莽却哈哈大笑起来:“那是好事啊!人,哪怕是圣人,也必有一死。”

  王莽做过一个梦,梦里说,他的寿命不会超过孔子,也就是七十有三,只剩下区区三年了,他已经在汉中死过一次,难道还怕第二次?

  王巨君张开双臂,毫无畏惧,如果那一天到来,他会坦然受之:

  “若如此,赤眉会将自秦以来,最后一位皇帝王莽,连同帝制一同杀死!”

  ……

  赤和二年(公元25年)二月份,老王莽决心跟帝制斗争到底时,某穿越者却正在河内,受到群臣轮番劝进。

  这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前年,第五伦驱逐隗氏,定平右扶风时,他的师兄王隆就提议祭祀雍城白帝祠,以正帝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