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658)

  在贫穷这条路上,好歹不止他一个人在挣扎。

  离开了崎岖的小道上,再步入泥泞的大道,一路上柴车摇摇晃晃,众人嘴唇已经发白干裂,眼睛里充满血丝,目光也十分涣散,但他们依旧没有停下。

  他们穿过坞堡林立的田畴,田奴天刚亮就起来埋头苦干,豪强的子女却日上三竿才悠闲地梳妆打扮,为游猎和夜宴做准备。众人所挑的薪柴或许能为宴飨添点光亮,但去询问的樵夫多碰了壁,富家需要柘柴。

  “但只要半车。”

  众人都看向樊崇,只要这大高个愿意,没人敢和他抢。

  可樊崇却将这机会,让给了同样设法砍得柘柴的邻居,他家虽然难,还能勉强过,但邻居家妻女遭病,已经挣扎在生死线上。

  邻居对樊崇千恩万谢,他只摆摆手,继续往郡城赶。

  莒县是海岱大城,已经从汉宣帝时那场大地震中完全恢复过来,尤其市肆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

  但是这一切都和樵夫们无关,他们就像一个个闯入者,茫然地看着周遭的一切。

  入市是要被狠狠宰一刀的:天下山林都被朝廷的“五均六筦”划为国有,王莽宣布凡从事鱼鳖、鸟兽、樵采的人,要收其利三成为“贡”,入市时就要上缴。

  也就是说,众人每一百斤柴,想入市贩卖,就要交三十斤给官府。

  樊崇不知道的是,王莽宣布的山林之贡,只有十分之一,但当地官府却私自免了豪强,反将负担摊牌在小民身上,多砍了两刀。

  这两刀,足以致命。

  也有人绕开限制,在城郊私市交易,但这种私市也受当地豪强保护,同样要交十分之二的“贡”,小民如韭,躲得过镰刀,躲不过剪刀啊。

  就算受盘剥入了私市,樵夫们嘴笨,往往没法将薪柴卖到中意的价钱,而牙尖嘴利的城里人则对着木柴的质量、形状挑三拣四,批得一文不值。

  眼看天色又要黑,夕市即将结束,有人决定再等一等,在城墙角过夜,熬到下次集市,反正柴又不会坏。有人则急着用钱,只能忍着心中的流血,贱价卖掉。

  捧着好不容易换来的钱币,邻居匆匆去找医者问药,樊崇算着交赋还算够,打算将多余的钱给妻子添置新的剪刀和铁针,自己则换一柄新斧头,但一询问才吓了一大跳。

  盐铁与钱的比价,已经较他上次进城,涨了一倍!

  “那为何吾等卖给商贩、贵人的粮、柴却不涨?”

  去问药的邻居也空手而回,无奈之下,最后只能茫然地跟着夕市的人群,匍匐在“城阳景王”的庙宇面前,祈祷着改变家庭困境,祈求着神主的光辉照耀他们。

  最后,还将手头为数不多的钱交给巫祝,换取一句空乏的承诺,再求点香灰回去冲水给妻女喝,仿佛这样就能让她们痊愈。

  如果不是真的陷入绝望,谁又会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灵身上。

  同行众人多多少少都给城阳景王贡献了点奉献,唯独樊崇没有停留,推着舆车,上面搁着斧头,迈步回家。

  “城阳景王姓刘,他只会庇佑他的刘姓子孙,为何会帮吾等穷人?”

  樊崇谁也不信,只信自己,信手中的斧头。

  虽然满身疲倦,新斧、剪也没希望,但他好歹凑够了秋后的赋税……只望来年能多攒一点。

  在昏暗的夜空下,樊崇今日颇为大方,点燃了留在家里没卖的柘柴,让家里多了点光明,妻儿们围坐在自己身边,一起规划着未来的新房子。

  “交完赋后还能剩些钱,我在里中也算有点脸面,置办顿好席,请众人吃一顿,便能请彼辈帮忙制土坯,再伐木为梁,最后买些好瓦来,就能住瓦屋了。”

  一间能让家人遮风避雨的瓦屋,这就是那时候樊崇心中的“乐土”,妻子说,想修一个院子,在门前种上果树,右边种上桑树,再养点鸡鸭,让孩子们隔三岔五有蛋吃。

  孩子们则叽叽喳喳说,再种些柘树,他们会在下面拉屎撒尿,让柘柴快点长,父亲出门就能砍柴,再也不用跋涉荆棘上山了。

  樊崇露出了笑,这是劳苦数日后,他最快活的时候。

  然而到了秋后,临交赋税之际,命运却给所有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这钱,前年就作废了,汝等竟不知?”

  税吏将里中之人小心奉上的六泉、十布不屑地扔在地上,向他们展示王莽令人铸造的新钱:“大小钱已废,往后,只以货泉、货布为准!”

  这不是瞎闹么!所有人都懵住了,农民、樵夫想换点钱不容易,辛苦一年才能凑够被郡府加倍的口赋、算赋。为了省点钱,瞒报户籍就不提了,更有甚者,甚至含泪将不断出生的婴孩溺死!

  就这样,好不容易攒下的钱,官府说废就废!而且连让他们以旧换新的机会都没有!

  一切都被说成是皇帝诏令,不容置疑,但提前知道消息的豪强、官府又从中获取了多少利益呢?

  为什么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连最后的生存权,都要被无情剥夺?樊崇仿佛被人扇了一个大耳光,死死盯着税吏。

  皇帝拍脑袋办事,出口成宪,官吏按照自己的利益来执行,钱帛说废就废,但他们这些樵夫、农夫含辛茹苦一年的血汗呢?就这样作废、勾销了?

  而樊崇想让家人过得好点的希望呢?就这样彻底没戏了?

  “郡中诸姓可替汝等缴赋。”

  同来的乡豪开始装好人,与税吏一唱一和,露出真正的目的:“但汝等有田土者,来年要缴粮以偿贷,没田而有气力者,则要以劳力偿还……”

  这不就是变相让小农成为佃农,让樵夫成为私奴么?新朝禁止土地买卖与奴隶贸易,但官吏豪强们,掌握了权力和上传下达的渠道,总能变着法继续剥皮。

  有人认命地低下头,总比被官府和豪强翻脸抓起来,沦为刑徒要强。

  有人坐地嚎哭,为接下来的命运绝望,赋税已经够重了,还莫名其妙背上了巨债,仿佛一座座大山,压垮了脊梁。利滚利之下,往往不是一代人能偿清的,而意味着世世代代都要为人做牛做马了。

  但也有人,带着压抑已久的愤怒,一步步走向那满脸趾高气扬的税吏、满脸伪善的乡豪,然后高高举起斧头,朝他猛地劈下!

  再一抬手,竟将税吏也砍了!

  所有人都愕然看着这个平素缄默少言的“老实人”,税吏的鲜血溅在凶手身上,在他额头留下了醒目的一道血迹,仿若将眉毛染为赤色!

  “活不下去,那就反了罢!”

  樊崇举起染血的斧子,朝阳照在他身上,将影子投射得颇为巨大,仿若一位巨人!

  “跟我走!进山林,吾等再也不受人欺压!”

  ……

  八年时间过去了,樊崇依然像当初一般,不停地挥舞着斧头,不知疲倦。

  但不同的是,今日他砍向的,不再是柘木,而是一个个的活人,魏兵!

  他们坚硬的甲胄,仿若古树那厚实石化的皮;长矛戈戟,又像是横七竖八的枝丫。樊崇或劈或砍,或搂或截,斩断枝叶,又重重劈向“树皮”。

  就如当年树汁、木屑飞溅,随着鲜血迸射,又一个魏兵倒在地上。

  但他们依然朝樊崇涌来,仿佛无穷无尽。

  疲倦与麻木,战斗之余,樊崇似乎回到了做樵夫的时候,那会他想法单纯,自己和家人何时才能过上好日子啊?不,不止是一家一户,若乡党挚友们也能如此,那就是乐土!

  但事与愿违,樊巨人依然在战斗,但八年前随他一起杀官吏造反的乡党们,还在身边的却已寥寥无几。

  樊崇造反之初,势力尚小,很快被当地豪强武装击败,他挚爱的妻子,不慎被官府捉住,为了逼樊崇出山,残酷杀死。

  他带着队伍向兖州东泰山转移,慢慢壮大,最终杀回故乡,将莒县几乎所有豪强官吏都挂在了柘木上!

  但一场瘟疫席卷而来,樊崇的两个儿子,死于疫病。

  他虽然奋起反抗,但苦难与不幸依然如影随形。

  樊崇落下了最后一滴泪,在妻子坟冢旁将他们埋葬,从此对故土再无半分眷恋,只一门心思往前走。

  似乎是作为亲人的替代品,他将赤眉视为兄弟姊妹,转战诸州,收养的半大孩子也越来越多,最终多达上百。尽管赤眉其他从事效仿樊崇收“义子”是变相蓄奴,但始作俑者樊崇,确实将他们当做儿子看待,他们也战斗在樊崇身边。

  时至今日,樊崇的梦依然没有破灭。

  又一斧劈死一个魏军屯长后,他们已经突破了魏军三河兵、冀州兵中间的薄弱点,樊崇现在要带着人往后军走,寄希望于将水搅浑,让溃败的民夫把第五伦的大阵冲乱。

  “想过上好日子,过去不能指望王莽、豪贵,乃至于什么城阳景王。”

  “如今,也不能指望第五伦这‘好皇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