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刘秀,在获得徐州、扬州大部后,实力也比自己强。
而且事实证明,这两家兵将极能打,第五伦歼灭赤眉主力,刘秀也获彭城大捷,不愧是昆阳战神……
于是张步决定退一步,保留齐王名号,这是他的底线,且先两边都糊弄着,再从中拱火!
于是张步立刻表态:“刘子舆、刘永等辈尽数灭亡,可见汉德已尽,魏德正盛!更何况,刘秀若亦称汉帝,就算招揽孤为诸侯,汉家的异姓诸侯,可曾有好下场?步自然愿向魏皇陛下称臣纳贡,每年鳆鱼、海男子不绝于道!”
……
看上去,二人出使齐王的任务圆满完成,但离开临淄时,伏隆却一点高兴不起来。
他觉得第五伦战胜赤眉,俘虏王莽后,就倨傲了,松懈了,性情大变了。
让张鱼这幸进细作小人来索要海男子等物,也就罢了,皇帝的私事,伏隆不敢置喙,只要别太过,真沾染前汉太后即可。
但册封张步,招揽刘秀为吴王,又是何意?
“难道陛下满足于半壁天下,想要效仿汉封赵佗,让张步、刘秀像南越国一般,成为外藩么?”
伏隆忍不住对张鱼道:“绣衣都尉,张步虽然口头答应愿臣服于魏,但既不愿入朝受封,也借口其子远在琅琊,只说正月才送入长安作为质子,其意不诚啊。”
“伏大夫也看出来了?”张鱼却早知如此。
伏隆一愣,旋即道:“然也,张步野心勃勃,只打算与我朝虚与委蛇,暗地里必勾结刘秀,好让魏吴相斗,依我看,陛下对张步,太过姑息了。”
他也是有些本事的,说道:“汉时,留侯张良有‘东西秦’之说。”
“西秦自不必言,关中形胜之国,百二之险也,如今为魏独占。”
“至于东秦,则是齐地,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亢父之隘,西有浊河、济水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城郭百余,民众数百万,与西方悬隔千里之外,有十二之险。”
伏隆自己就是齐地人,说起故乡形胜自然颇为熟络:“但如今张步虽窃居青州,但全齐四险,却止得琅琊、渤海。西边,魏军与其共享济水,南方,马国尉已派兵占据亢父关,赤眉残部盘踞泰山及鲁郡曲阜。”
“张步已失两险,对付刘秀尚能靠琅琊山地阻碍一时,面对魏军,除了浅浅济水,便无险可守!”
张鱼乐了,伏隆是第一次文官考试的甲榜第二,年纪不比他大多少,虽是文士,却有些刚烈之气,与他那个油滑的父亲大儒伏湛截然不同,遂问道:“那依伏大夫所言,当如何攻略齐地?”
伏隆大胆地说道:“依我看,就该令突骑渡过济水,以祭拜齐壮武王(田横)及收取陛下祖地狄县名义,进占千乘郡,威逼济南!”
“若如此,我不带尺寸之兵,进入临淄,定能逼迫张步纳土入朝,青州太守和都尉紧随其后,便可令青州各郡传檄而定。”
张鱼暗暗颔首,心中道:“是一位良臣,只可惜太过迂阔偏正,但事情岂会如此简单,若真这么做,伏隆,恐怕要变成郦食其第二,遭张步烹杀啊!陛下没有看错人啊,难怪要以我为主。”
他遂摇头道:“大夫之策虽过瘾,但还不是时候,陛下遣我东来时说了,正因张步对刘秀尚有守备之利,才更要稳住他!”
“若早早与张步决裂,他定会彻底倒向刘秀,刘秀麾下良将智臣不少,若打着援助张步的名义,顺利越过琅琊,靠刚打完河济大战的疲敝之卒,陷于青州东部丘陵,只怕要相持许久。”
张步对第五伦的一句话深以为然:“剿灭赤眉慢不得,一统天下快不得!”
魏的实力最强,但决定冷兵器作战的因素太多,哪怕面对张步,第五伦也想要积蓄好力量,再一拳致命!
因为伏隆是半道才接到诏令,不明真情,张鱼见其并非俗儒,遂与之道明了实情:“你我这次入齐,不过是施展纵横之术,封王也好,索要贡物女子也罢,都是尔虞我诈。”
张鱼连称呼都变了,从生分的大夫,变成了称字号,靠近伏隆道:
“陛下知道伯文性情刚正,便让汝以正合,而令我来做机巧之事,以免让伯文为难。”
“竟是如此!”
伏隆大受感动,竟不怪第五伦瞒着他,而感激皇帝用心良苦,替他着想了。设想,若真让伏隆全权包揽,这正直君子肯定憋屈难受死。
张鱼道:“伯文回去后,不如将此间情形说明,并献上取青州之策……且安心,不消一年,等突骑食冀州之粮,恢复元气,幽州良马也补充完毕后,横扫青州西部诸郡,轻而易举!张步想两边站,必在东方也阻拦刘秀入齐,届时必悔之晚矣!”
伏隆大喜,但又立刻陷入正人君子的思维陷阱里了,犯愁道:“那时候,既已册封张步大魏齐王,如何师出有名?”
“哈哈哈!”
张鱼大笑,他回过头,看着那群捧着贡物的齐女,这群人,按照魏皇的脾性,一个都不会放过,统统送去上林苑做织女啊!
张鱼眼神变得杀气腾腾。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就替第五伦想了一个。
“张步所贡‘海男子’有毒,意欲谋害陛下,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开战借口么!?”
第535章 鼎足
羌道(甘肃舟曲县)一如其名,乃是羌人聚集之地,秦朝时被朝廷控制后设置为道,素来汉羌杂居,但双方关系并不算友善,这使得羌道县城必须修在险峻之地,东依山崖,西、南临险沟,北靠山丘。于此边陲高山、白龙江之咽喉筑城围寨,孤悬于帝国外围。
城外是无穷无尽的森林和草场、石滩,羌人牧民在牧羊,用羌语唱着歌谣。
“彼辈在唱何事?”
隗嚣听到后,询问旁人,得到的翻译是:“高山青,绿水长,云滔滔,雾茫茫。”
这首羌歌激起了隗嚣的思乡之情,然而远处是高山裸岩和终年不化的雪山,被它们阻隔,隗嚣的目光根本看不到陇右。
自从被第五伦击败后,隗嚣及三四千残部已在羌道生活大半年了,此地因为白龙江流淌而过,是连接西羌、陇右、巴蜀的孔道,只因太过偏僻,不如东边的祁山道重要,但亦不得不防。于是公孙皇帝封隗嚣为“朔宁王”,让他带旧部在此安家,毕竟这个县理论上也属于陇西郡,竟成了凉州集团最后的寓居之所。
魏军小部队几次试图进攻都被山洪、风雪逼退,但追随隗嚣到此的陇右兵卒却没有丝毫高兴,羌道太苦了,每年无霜期才几个月,地里刨不出多少粮食,披头撒发的羌女也勾不起他们的兴致,生活充满了无趣和苦闷。许多士兵,跟着隗嚣经历了刀山血海,却在思乡和艰苦生活中败下阵来,做了逃兵。
“刘邦被封到汉中时,从长安到南郑,不也曾有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连韩信都差点跑了么?”
隗嚣如此安慰自己,但他这自守而不得的失败者,哪里还能迎来“韩信”的效忠呢?
时间进入五月份后,唯一一个好消息,是代公孙述入羌中联络先零羌的谋士方望回来了!
方望是骑着羌马回来的,这种马与幽并之马、河曲大马不同,身材稍矮小,毛发却更多,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也十分踏实稳当。
隗嚣亲自出迎,不等下马的方望站稳,就大步走过去与他交谈,方望曾有许多中肯的谏言,但隗嚣都因迟疑而未听,如今,他已将方望视为能否打回老家去的关键。
“先生一去近半年,不知羌中近况如何?”
方望没有说话,等到了私密的厅堂,才捋须笑道:“事已大成!”
“听说魏将万脩旧伤复发,患疾几死,不能理事,已离开天水东归长安治病。第八矫则远在河西,陇右兵权尽入于后将军吴汉之手,此人作战乃是一员猛将,治郡却颇为平庸,再加上骁猛惯了,不论是对陇右降人,还是各属国东羌、胡人君长,只会以意气笼络,而不知许以好处。”
“对西羌先零,吴汉就更是一味用强,他醉心于武功,在河湟收拢流民,重兴屯田,向金城步步进逼。”
方望笑道:“对先零羌遣人要求将河湟还给羌人放牧之事,吴汉也断然拒绝!”
“先零乃西羌最强部落,控弦上万,姻亲众多。前汉三次羌乱,都与彼辈有关。见吴汉轻蔑羌部,不可相与,为了返回河湟,先零王愿与吾等联手!在我说服下,他已接受公孙皇帝册封,作为西海王,统有羌部。”
这就是过去几个月发生的事,若是万脩、第八矫有一人牵制吴汉,断不至于此,而第五伦也在东方河济战场,羌事紧急,就这么由吴汉拍板了,霸气归霸气,造成的后果却难以预料……
此事让隗嚣长舒一口气,他控制陇右时,对羌人便是绥靖怀柔,希望换取羌骑一起对付魏军,但那时候先零羌选择中立,如今运势,终于站在他们一边了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