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698)

  这是致歉,还是告别?

  但迎接他的,只有越来越大的骂声。

  就在这骂声伴奏下,王莽走上了被第五伦称之为“断头台”的刑具,这似乎比五马分尸、具五刑等要体面些。

  设有木条以固定王莽的头部,他拒绝趴着,选择正面躺下,直面死亡。

  木条上居然还雕刻了精细的木活,上面的纹路别出心裁,是一双双百姓的手,托着王莽的白头。

  而断头台上面的横栏呢?则是祥云交织,仿若冥冥中的天意。

  至于那梯形的斜斜刀刃,花纹上画着刑天舞动干戚。

  奉命行刑的是廷尉彭宠,他的父亲是汉渔阳太守彭宏,因为反对王莽被杀,彭宠与王莽有家仇,当初第五伦带他入长安,就是准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让彭宠动手干掉王莽……

  没想到,躲得过天凤,躲不过武德啊,彭宠不太情愿,但又想到这是能青史留名的机会,遂哆嗦着手,扶着断头台的机廓,只要猛地一扳,斧刃就能落下,将王莽皓首砍掉!

  人群忽然肃静下来,吞咽口水,瞪大眼睛,踮起脚尖,等着看前所未闻的这一幕。

  而城头那些对王莽或痛恨、或怜悯的大臣,也屏住呼吸。

  倒是王莽,愣愣地看着刀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自己算什么呢?

  他忽然觉得自己很倦很倦,一切都天旋地转,只在喃喃中,王莽念叨着最后的话。

  “第五伦,唯愿汝,真能替我,弥补,大错,令天下太平……”

  他眼睛里没了光芒,连呼吸也停了,生命停在受刑前片刻。

  但无人发觉这点,刽子手撩开了王莽的白发,随着一声清脆鼓点,彭宠撒手,刀刃飞速落下,溅起的鲜血,染红了东阙城头!

  短暂的静谧后,随着王莽的头颅被彭宠高高举起示众,长安成了一片欢呼的海洋!

  人群之中,有人松了口气。

  城墙之上,群臣忧心忡忡。

  安定馆内,有人哭得满脸泪花。

  而第五伦,只定定地站在原地,朝王莽的尸体再作一揖。

  “安心死去罢。”

  过去的历史在此斩断。

  新的历史,该由他去创造了。

  ……

  一切仿佛停止了,但又似乎没有停止。

  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

  最先响起的是心跳声,自己的心跳,扑通扑通,仿佛沉睡已久的生命在努力复苏。

  然而是涌入耳朵的杂音,周遭尽是他听不懂的语言,以及怪异声音滴答作响,鼻腔里还嗅到了说不出的气味。

  等他渐渐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似乎并不在东阙之上、断头台之下,而是平躺在柔软的“榻”上。

  在拼命努力后,他睁开了眼,但立刻,强烈的光芒刺入双目,逼得他复又闭上。

  再度鼓起勇气后,他终于试探性地重新启目,旋即瞳孔急剧放大。

  王莽看到了那刺目的光源。

  悬在洁白的屋顶,巨亮无比的“蜡烛”,散发着仿若太阳的光。

  第539章 敌手

  武德二年五月底,王莽被诛后次日,未央宫东阙的苍龙雕塑上血迹仍在,第五伦故意让人勿要擦拭,让它们留在这。

  第五伦是这么说的:“下雨也要撑伞护着,让这暴君之血经烈日暴晒,长留于斯,以警醒予,警醒后人!这便是今世之鹿台。”

  至于处决了王莽的断头台,第五伦也让人拆卸后,搬到未央宫庙堂中安置,那里过去是汉朝悬挂斩蛇宝剑的地方,后来王莽代汉,则把象征他受命于天的十二神器迁了进去。

  “汉新皆有神器,魏亦如此。”

  “除了鸿门起兵的落樱神斧、齐物之镰外,再加上此台。”

  无人敢表示反对,毕竟王莽干过更荒唐的:把一个井盖当神器。断头台在万众瞩目下斩杀了王莽,沾了暴君的血,当然值得留下。

  第五伦还给它取了个雅称:斩龙台!

  今天的事,足以让天下人记很多年,甚至很多代了,不管是站在墙头的皇亲官吏,还是广场上仰头而望的百姓,第五伦尤其要让子子孙孙记着,虽然王朝周期律不可扭转,但也不必自己作死。

  “等太子再长大些,予便要带着他来看看这斩龙台,告诉他,老王莽死在上面,才几年啊?”

  人总算是杀了,这让魏国众大臣松了口气,但接下来,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王莽的尸首如何处置?

  搜粟校尉任光在新朝只是乡吏,历史包袱最轻,提议道:“昔日武王伐纣,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斩帝辛头,悬之白旗,今陛下顺天应民,诛杀前朝暴君,亦当悬于五色旗上示众!”

  第五伦准许,同意在东阙上挂三天,但又安排专人看护,勿让鸦雀啄食,百姓投石来砸。

  而亲手处决了王莽的廷尉彭宠,更提出了一个妙想:“王莽罪大恶极,不如将其头颅处理后,永藏府库。”

  第五伦白了他一眼,没同意,只令人在王莽头示众三天后,收取与尸体同葬。

  “王莽较之于秦汉诸帝,有一点做得不错,那便是素来节俭,未置陵墓,以庶民之礼葬于渭陵长寿园西。”

  因为王莽家族墓葬就在那,其妻新朝孝睦皇后崩后,有“亿年陵”在长寿园。但在绿林军入关期间,王莽家叔伯、老妻的坟冢统统被掘烧,那边现已是一片焦黑荒冢,第五伦拨少府专款,让人收拾收拾,好歹给老王莽一个葬身之地。

  敏锐的任光察觉到第五伦虽杀王莽,但对这位前朝君主,情绪仍有些复杂,遂请命道:“陛下,既然我朝承认新室乃汉后正统,那是否要给王莽一个谥号?”

  第五伦却反问:“纣王的谥号,是从何而来?”

  这任光就答不上来了,非得博闻强识的奉常王隆禀道:“陛下,商人有庙号、尊号而无谥,谥乃周人制度也。故《左传》中殷商后裔宋国大夫亦无谥,这纣王之称,或是周人附会贬低而上。”

  “能给王莽盖棺论定的,除了予,也没别人了。”

  第五伦微微颔首:“既然如此,便给他留一谥罢。”

  按照常理,这事是要交给奉常属下的六经博士们去寻经问典的,但第五伦想将这活留着,留给一个人。

  “此人是当今天下一等一的博学之士,胜过了六经老叟们,由他来办此事,予放心。”

  群臣面面相觑,总不会是冯衍冯敬通吧!那家伙去了成家后,至今尚无音讯。

  第五伦公布了消息,笑道:“便是予之老友桓谭,这狂生,竟还活着,窦融奏报说,桓君山已至洛阳,不日便能抵达长安!”

  ……

  吴王秀三年(公元26年),五月底,豫州沛县已经被汉军占领多时,再往西几十里的丰县,则是汉魏两方默认的分界线,如今豫州疲敝,到处都是无人区和盗匪,双方都没有继续扩大辖区的欲望。

  这一日,位于沛县东部的泗水亭变得格外热闹,却是吴王刘秀亲自来拜谒当地高庙。

  汉朝除了长安高庙外,郡国也立,毕竟是开国之君,后来几次宗庙改制,将其他皇帝的地方庙改没了,但刘邦的庙却颇为坚挺。尤其是丰沛之地,即便汉朝灭亡,高庙也被当地士民精心保护,视为保佑地方的神主,赤眉军过境也没为难。

  但见这泗水亭,本是多沼泽的低洼地带,但地处县城东边的交通要道,泗水从此流经。

  刘秀就在高庙旁的桥上,定定地看着那流水不绝,两百多年前,刘邦在武负、王媪两家酒肆里喝多了,是否也曾像他一样,坐在这古桥边呢?

  陪同刘秀至此的来歙见刘秀终日没有笑容,遂指着左右道:

  “想到当年,高皇帝作为区区一亭长,管着这方圆十里之地,手下只有几个求盗、亭父,却最终带着丰沛子弟,提三尺剑扫平天下。”

  来歙吸引刘秀注意后,又殷切地说道:“高皇帝年过四旬尚为匹夫,而大王年方三十有一,已为诸侯,据有二州之地,霸业可期也,大王,吾辈当努力啊!”

  刘秀一笑,拍了拍来歙:“君叔不是外人,在你面前,余也不故作豪情了,说说实话罢。”

  “余虽常以高皇帝为榜样,但就事论事,高皇的敌人,其实不如我面对的强大。”

  “高皇虽大业晚成,但作为沛公,不出三年,便入关灭秦名扬天下。但余蹉跎数载,却只打了昆阳之战,小有名声,新朝乃是第五伦所灭,连王莽也为其所擒。”

  “而第五伦的性情,又与项羽截然不同。”刘秀的声音低沉下来。

  “此子谨慎步步为营,本以为大败赤眉后,他会一时骄横,直接遣兵击青州,入徐州。若如此,便给了余联手张步,以逸待劳的机会。但第五伦太小心了,竟满足于收取兖、豫,令士卒及俘虏屯田。”

  这样稳扎稳打,堂堂正正,让刘秀暂时没有太好的破局办法,就算玩纵横术,底气也没第五伦足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