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书_七月新番【完结】(846)

  但公孙述却迟迟没能控制这处银山,那儿常年为南中大姓操持,每年上贡一点银子意思意思,李熊一直主张强硬控制此地,作为南进基地,所谓“分封皇子”不过是手段。

  公孙述自无不允,但他却不知,李熊退出殿堂后,却仰天暗叹道:“今益州兵疲民乏,而第五魏国力雄厚,大军压境。以马援之能,汉中难保,既失门户,不出数年,或有亡国之虞。”

  他回过头,苦涩地看着巍峨的白帝宫:“老臣智穷,不能助陛下开霸业,转危为安,只能用这绵薄之智,为大成,留最后一点南进的希望了!”

  “古人云,礼失求诸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若当真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或许那南中朱提,便是公孙氏最后的避难之所!”

  第663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

  和硬撑五年颇显疲敝的成家政权相比,东南的“汉”倒是颇有一番“中兴”之气。

  刘秀本就英睿,对谶纬虽笃信,但也知道光靠这些玩意赢不了第五伦,数年来一直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落乃罢,更数引公卿郎将议论治国之策,夜分乃寐,将国家治得井井有条。

  东汉小朝廷的赋税重于魏国,而轻于成家,汉室南迁,将中原不少先进技术也带入昔日蛮荒的荆南、豫章,加上他占据的南方半壁山河地理条件极好,第五伦忧心忡忡的“小冰期”威胁不到淮南江东半分。靠着这得天独厚的恩赐,百姓们稍稍勤快点,耕田凿井,便能混个饱食暖衣,熙熙皞皞。

  五年前,刘秀在第五伦那篇私信的阳谋下,在河西来客刘隆以“华夷大防”的力劝下,没有掺和进战争,只是驻兵江夏,牵制了一下魏军岑彭部。

  第五伦与公孙述、匈奴、西羌鏖战那半年里,刘秀遂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不但一举征灭了频繁闹事的山越首领,为淮南、江东大族提供了数不清的奴婢。还派邓禹南下,费时一年夺取了态度暧昧不明,在汉、魏、蜀之间反复横跳的交州!

  到今年为止,“交州牧”邓禹已在南方镇守四载,这件大功弥补了他在荆州败于岑彭的过错,正值朝中“大司空”之位空缺,刘秀遂将邓禹召回,让他重新回到三公位置上!

  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春三月,当邓禹抵达“江北行在”江都城时,身后跟着的,是长达半里的岭南贡物:满载着犀牛、象牙的辎车,隔着老远便能闻到香气的异香、美木,裸身赤脚的越人奴婢,臂上擎着翠羽鹦鹉,手中捧着奇形怪状的玳瑁贝壳。

  最令人震撼的,是多至十头的象队,江东虽然也能见野象,但比起岭南人以象耕地,驭象为兵还是差了点,这些巨物身上驮着象鞍,上坐两名士卒,各持弓矛……

  这次岭南大贡,惹得江都士民侧目而观,都觉得新奇,更相信大汉已雄霸南方。身为皇帝,刘秀也脸上有光,他豢养的方士儒生们,又能叫嚷几句“周成王致太平,越裳氏重译来献,陛下中兴大汉,方有今日盛事……”

  然而将邓禹迎入殿堂后,刘秀却对那些奇珍异宝看都不看一眼,只握着邓禹的手动容地说道:“朕最欣慰的是,仲华能安然归来。”

  岭南湿热,气候与淮南江东大不相同,北方人去了那里,经常会水土不服而生病早夭,邓禹曾数次大病,但都挺了过来,他也颇为感慨地朝刘秀作揖:“臣所献贡物,诸如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皆不足贵,真正珍贵的,是交州的版籍户口!”

  “孝武皇帝平南越后,设有七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孝平皇帝时大籍天下,交州刺史部计得户二十一万五千,口一百三十七万二千。这只是编户齐民之数,若算上各方越人土王小侯,交州当有二百余万。至今三十年,交州未遭大乱,只在臣南征时有伤亡,户口未曾增减。”

  这意味着,东汉不但增加了整整一州的地盘,还多了大量人口:在拿下交州前,刘秀控制整个扬州、半个徐州、半个荆州,户口合计不过六七百万。

  如今加上交州后,虽然人口仍只相当于魏国的五分之一,但起码是蜀地成家的两倍了!

  不过刘秀也没飘飘然,他很清楚,交州的人力物力,就像遥远的甘泉,难解近渴,无法转化为争霸时的硬实力。因为岭南太过偏远,粮食、物产转运代价过大,且北人不适应南方气候,就算征交州兵到长江以北参战,他们恐怕也会冻病交加,丧失战斗力,拿下交州最大的利好,还是解除了后顾之忧。

  旁边无人,邓禹倒是给刘秀说了实话:“臣无能,治岭南数载,仅能控制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至于交趾、九真、日南三地,地在极南,编户齐民很少,郡守二千石政令难出郡城,县乡一级,多为雒侯、雒将把持,部落林立,难听号令。”

  这也不能怪邓禹,交州的特殊情况,是前汉时的延续,从汉武帝时起,交南数郡的越人部落就基本不用交纳赋税,贡纳奇珍异品而已,到了后来,贡品都罕见,若是汉官逼迫得紧了,就会闹出叛乱,汉成帝时海南岛上的珠崖郡,就是因此被迫弃置的。

  刘秀没有王莽的虚荣心:“只要雒侯、雒将仍奉汉正朔,不生乱投魏,朕自当维持前汉封爵,减免其贡赋。”

  相比于大汉在对交趾日南的控制力,还有更迫在眉睫的事,等着刘秀处理!

  “朕刚得到成都公孙述来信,言第五伦于上月遣马援击汉中,欲大举攻蜀,公孙述以唇亡齿寒说之,希望大汉能发兵击魏,助成家解汉中危局,卿以为如何?”

  邓禹一个激灵,这短短五年的和平,终于还是到头了么?他立刻道:“当然要救!”

  “三百年前,张仪入楚,威胁楚怀王时便曾说过: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楚之有,此水路之兵也。”

  邓禹猜想道:“第五伦攻益州,恐怕便是欲效秦破楚!”

  刘秀颔首:“不错,卿曾说过,汉家复立于南国,中枢在江淮,江汉乃吾之上游,而巴蜀又为江汉上游。”

  “第五伦喜好步步为营,蚕食诸侯,一旦灭了成家,必令名臣大将入驻益州,经营江州,效法秦国造大船艨艟。而陆上则慢慢侵夺我淮南、江夏,力图与汉共有长江之险。届时,只要夏秋水涨之际,巴蜀楼船过三峡,直下东南!”

  刘秀甚至能想见那场面:魏军舟师顺江流而来,势不可挡,遮天蔽日的风帆,席卷江汉,直达金陵石头山!

  “汉魏各有长技二,魏占北国诸州,户口数千万,兵力之众,汉不能及;魏坐拥幽并凉州,并州兵骑、凉州大马、幽州突骑,上下山阪,出入溪涧,南方之马弗与也。”

  “而汉之长技,在于江淮天险、水中舟师。”

  刘秀对敌我的长处、短处有清楚的认知,一旦魏国取得巴蜀,便是高屋建瓴之势,长江天险荡然无存,舟师优势也没了。

  “陛下英明。”邓禹咬牙道:“大汉军民虽休憩五载,然尚无把握一举吞并益州,同魏五南北分治。故务必先保全公孙述,使其卫我上游侧翼。”

  这刘秀与公孙述虽然表面上热络,甚至不惜承认了其“白帝”的身份,信中一口一个“公孙皇帝”“子阳吾兄”,但面对占了上游的公孙,刘秀亦是寝食难安:万一盟约破裂,两国反目,万一成家被魏国攻灭,又该如何是好?

  数年前,刘秀见成家政权疲于应付魏国,内外不稳,忧心之余,遂生出了一个尚未付诸实施的计划来。

  重要地利在盟友手中不算牢靠,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能睡得安稳!

  具体方略是邓禹于岭南传书议定的:邓禹认为,如今匈奴统一,实力不下于冒顿之时,并占据了河套朔方、五原等地,势必像汉初那样频繁进犯北境。虽然碍于华夷之辩,作为大汉正朔,刘秀不应该和戎狄联手,去打同为“中夏”的第五魏。

  但他们可以打公孙述啊!

  故邓禹认为,但若再遇上魏、匈交兵的机会,可借口“救助公孙”的名义,令冯异将兵溯江而上,取白帝城及江州(成都),一举颠覆成家!

  如此,三分鼎足,顿时就将变成“南北朝”。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目前吞并成家条件尚不成熟,而第五伦却已先一步动手了。

  虽然朝中不少臣子习惯了这五年的和平,说什么“望陛下先观魏、蜀交兵,而大汉坐享渔利”,但刘秀心中早有决断。

  如今得了最信赖的谋主邓禹支持后,刘秀更加坚定,遂道:“无蜀则无汉,事情危机,万万等不得,第五伦嘴尖喙利,公孙小蚌恐难敌也,速令大司马冯异发国中兵,朕不日亲征北伐!”

  对刘秀来说,公孙述不重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