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治准备给李弘留下一部《大诰》,《大诰》的内容与《帝范》的内容一脉相承,算的上是一部皇家秘典。
云初身为朝廷重臣,自然是在《大诰》还没有成书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里面的内容。
挺好的,李治在《大诰》中的治国理政的思想说是与太宗的思想一脉相承,实际上堪称是南辕北辙,如果太宗皇帝复生,看到这部号称继承于他的《大诰》一定会被活活气死。
李弘也不是一个好东西,声称对这部《大诰》渴望至极,实际上,心里头还不知在怎么咒骂呢,他的治国理政思想跟李治也算是南辕北辙,当然,因为坐标不一样,他的南辕北辙回不到太宗《帝范》的正确方向。
不过,人家李治是皇帝,现在说啥都是正确的。
“启奏陛下,臣以为‘五复奏’的国策是极为正确的,这样做可以确保任何死刑判决都需要经过多次审核,以防止误判和草率行刑,从而提高了司法的公正性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与陛下以仁义为主导的治国理念相符,实行宽仁的法律,同时严格控制司法过程,保护百姓的生命和权益,减少冤假错案,实现律法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臣以为,将这一道思想编篡进《大诰》非常的有必要,可以让后来的君王引以为戒,免得重蹈暴秦的覆辙。”
正在剥桔子吃的李治停住手,对跪坐在对面的云初道:“别胡说八道,暴秦那里暴了?大秦战时赋税确实很重,但是呢,战后为了与民休息,人家的税赋可是五十税一,被所有人诟病的徭役,兵役,实际上只有两年,一年为徭役,一年为兵役。卧虎地的坟墓里挖出来的秦简上说的很是清楚。
就算下面的人执行出现了差错,从皇帝的层面来说,始皇帝算不上是一个暴君,不过是刘汉得天下之后,为了维护自己‘吊民伐罪’的正统性才那么说的。
你说的‘五复罪’的说法,前人有之,只不过朕将这道政令明发天下而已。
以后要多读书,不要想当然的就上来说一些是是而非的好听的,好达到你不可告人的目的。”
云初见李治不肯听自己拍马屁,就叹口气道:“陛下能不能不要再折腾思思这个孩子了,好好的派遣礼部跟宗正寺出马,让这孩子风风光光的出嫁不好吗?”
李治瞅着云初道:“你云氏的学问继承了墨家学说,你知道墨家学说为何在先秦之后就迅速消失了吗?”
云初笑道:“微臣的学问并非出身墨家,云氏家学总体上只有一个宗旨,那就是‘利天下’,且与朝堂政治做了完全彻底的切割,不涉及国策,陛下可以完全彻底的用。”
李治叹口气道:“你这个二百五,你可知晓墨翟之言为何从盈沸天下最后几乎消亡的吗?”
云初点点头道:“知道一点,未能窥见全豹。”
李治叹息一声道:“因为墨翟的学说对皇权不利。”
云初不解的道:“对天下有利便是对皇权有利呀。”
李治摇摇头道:“最烦你这种一知半解的人,你要小心了,墨家很讨厌,他们的学说核心便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其中“尚贤”、“尚同”是什么意思你应该明白,他们认为天下之主应该是贤人,应该是大家遴选出来的,而不是封建,继承,天授!
哪一个皇帝能接受贤人禅让,以及遴选?
再加上由于出身,墨子思想天生就代表了农民、手工业者,所以在当时一呼百应,大批底层人民加入他的学派。
为了管理好这些傻了吧唧的门徒,墨子创立了自己的门规,利用学生们的手工业者身份,进行了大量学说研究、格物方面的探索、特别是战争武器的研发,最后形成了一股独立于各国政权之外的武装力量。
你来告诉朕,哪一个皇帝会允许独立于自己统治管辖之外的武装力量存在?
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
墨子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他用自己创造的战术和武器在演示中打败了鲁班的云梯,最终逼得楚王放弃了攻宋。这就是“墨子救宋”。
但是楚王是喜欢阻拦自己的墨子还是为自己制造战争武器的鲁班呢?
答案不言而喻。
墨家的立场天生与皇权对立,所以,他与正统的国朝社会是相对的,墨者,黑也,墨家首领又称巨子,朕愿意将墨家弟子称之为黑社会。
而墨家的巨子,便可称之为‘黑老大’。
你听听,这三个字听起来就不是啥好东西,它不消亡,谁消亡呢?
所以啊,云初,你要听话,好好的钻研一些对皇朝有利的学问,整日不要胡思乱想,你想让你的学问千古流传,首先要做到的一点便是——对大唐社稷有利!
除此,别无他路。”
第一百二十四章 优胜劣汰适用于任何物种
李治好像什么都知道。
云初很确定,李治说墨子的世界是黑社会,墨子本人是黑老大,实际上是在说他呢。
李治认为云氏家学与墨家学说一脉相承,那么政治目的也就跟墨家是一脉相承的,再加上云初一贯看不起士大夫,反倒多关心小民利益,李治就在没有任何实际证据的情况下很自然的得出来一个奇怪的结论,那就是云初正在组建自己的黑社会,准备当黑老大。
在云初看来,李治的猜想正确了九成以上,除过黑社会,黑老大这两个名词云初不肯接受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对的。
在封建皇朝的天空下,云初不考虑统治者的利益,不考虑士大夫们的利益的思想浪潮,催生出来的社会当然是黑社会。
云初在李治的独眼注视下,后背出了很多汗水,脸上却平静无波。
李治继续道:“如今天下大旱,别的人都不怎么着急,只有你把旱灾当成天下一等一的事情在操心,甚至不惜抛出什么冰河世纪这样奇怪的东西来警示世人。
你应该知道,全民富裕并不利于维持江山社稷的稳定。
这个世界需要一定数量的穷人,去干那些富人不愿意干的事情才好,如果都变得富裕了,国朝的号召力就会减弱,农夫会不安于土地,军人将不愿意死战,这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出现这样的事情,可比区区旱灾更加的可怕。
现如今,大唐已经没有了外患,我们就必须将目光放在国内,士农工商四民的等级差不能轻易的没抹平,我们这些为政者,必须让百姓的头上永远都有一道可望而不可及的台阶。
每年都要让一部人爬上这道阶梯,成为世人的典范。
天灾的出现对国朝来说其实是一次遴选,将脆弱的一部分人筛选掉,将一部分蠢人筛选出来,让他们成为四民中的垫底人物。
让爬上来的人有了可以炫耀的对象,鄙视的对象,如此,奋斗,努力,刻苦钻研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长安城里真正的豪门大户,以前都座落在平民居住的地方,只有那些新进的官员,世家才愿意将自家的门楣落在在紧靠近皇城的地方。
你这些年在长安不断地将旧有,破烂的坊市改造一新,改善了长安人普通人的居住条件,那些世家大族其实是不愿意的,因为,昔日里的高门大户就没有那么显眼了。
再者,全民富裕其实就等于没有富裕。
一匹强壮的狼王领着一群恶狼才有真正的战斗力,一头强壮的狼王,如果领着一群吃成猪一样肥的狼,别说战斗了,就连羊都抓不回来。
你云初一向支持的共同富裕是不可行的,以后,不要再说了。”
云初听了李治的话,头皮都开始发麻了……半天才道:“利天下不可行?”
李治笑道:“没人能利天下,朕都办不到的事情,你以为你能办到?只要利天下这种事情还需要人去执行,利天下就会变成利一部分人,绝无惠及天下所有人的可能。
云初啊,这天下间所有的好东西都是争夺来的,比如江山,比如美人,比如钱财……等等等等,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人手中的好东西,绝对不是啥真正的好东西。
朕算起来是自古以来最仁慈的君王,因为朕在坐稳江山的局面下,重新分配了土地,给了天下人一个基本上公平的起点。
天助自助者!
这一次的旱灾,就是上天对朕四年前再次均分土地的做法给的反噬。
大唐承平日久,国策虽然不一定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却一定是基本上公平的,如果,还有人不能在这样的好时候做好抗击天灾的准备,他就活该被天灾吞灭。
所以呢,这就是文武百官们对抗击旱灾没有太关心的原因。
这一场旱灾,直到目前,还没有对大唐形成真正的威胁,那就不要去管它,等真正的灾难降临之后,百姓需要自救,等百姓的力量用尽之后,才是官府介入的时候,而且,官府的救助对象绝对只是针对一部分人,不可能是全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