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了钢铁城这个最大的工程在,纺织城,火油城,石炭城,车马城等等计划也被武氏兄弟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两兄弟或许不是开拓性人材,但是呢,他们兄弟跟在开拓性人材的背后,起推动作用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至少,在重视开拓性人材方面,武氏兄弟对他们非常的重视,甚至到了宠溺的地步。
这就导致长安城里的很多高明的工匠,高明的专门人材,跟武氏兄弟打的一片火热,不管怎么说,人家堂堂的皇亲国戚,侯爷能跟他们在一起称兄道弟,一同在中等青楼中把酒言欢,甚至一起评判伎子的身材以及妙处,这绝对算是礼贤下士了。
云初把喝到嘴里的茶叶吐掉,放下茶杯对面前的武承嗣道:“你确定要搞专门的市场?”
武承嗣道:“长安城里寸土寸金,拿来当作坊可惜了,现在不仅仅是这些,以后,还会有粮城,酒城,茶城,布匹丝绸城等等业态,这些城池以后只管进行大宗交易,不再经营零售,其业态表现会出现在流水牌子上,方便细致化管理不说,还能杜绝税收流失。”
云初道:“然后你好把那些工坊空出来的土地修建住宅,商场,然后高价卖掉?”
武承嗣道:“如果可能的话,下官还想专门开辟出一个坊市,专门用来安置长安的所有官署,一些跟百姓,商贾有关的寻常申请,批复,应该聚集到一个官署内,免得让百姓,商贾们满长安的乱窜,最后多花钱不说,还耽误事情的进度。”
听到武承嗣提出的一站式办公大厅的建议,云初伸出小手指抠抠耳朵,这可不是他云初从后世抄来的,而是人家大唐土著自己的想法。
虽然监管还没有跟上,这是一个不小的漏洞,不过呢,已经很了不起了。
“土地置换便会产生大量的利益,所以,你们准备修建的这过城,哪个城的一定要修建的对的起那些地块的价值。”
武承嗣点头道:“这是自然,其中,纺织城占据了半个坊市,一旦全部迁出,就能带走不下五万下等人,等居所修建好之后,又可以从外地涌进来一万个有钱的上等人。
一个上等人在长安的花销绝对顶的上十个下等人,这对长安的经济绝对是大有好处的
。
再者,长安城太拥挤了,去掉二十万人,城里也就能更加的干净不说,也不至于一清早,朱雀大街上堵车了。”
云初叹口气道:“强行驱赶人可不是上策。”
武承嗣道:“不会的,只要君侯愿意放开长安米价,到时候居长安,大不易的时候,百姓们自然就会选择去那些有工可以作,米价不高的郭城。
如此,我们就能重新打造长安,可以尽早完成君侯想要给长安贴上金箔的念想。”
听武承嗣的汇报,云初觉得自己好像坐在自己街道办公室里,听下属汇报对街道的改造计划,两者之间或许还会有一些差别,其中的差别已经不算大了。
而且,武承嗣汇报工作的方式,也与后世官员汇报工作的方式趋同,先是说好处,然后摆事实,再说重要性,最后给领导画一个大饼完事。
当然,其中可以让官府上下其手的好处不能明说,只需要隐晦的表达出来,剩下的就看领导的倾向性了,如果领导在他的表述中流露出任何一种倾向,相信武承嗣此时的心中都已经有了针对性的腹案,总有一款是符合领导要求的。
简单粗暴,直指人心,这就是武承嗣在长安跟着云初学到的东西。
长安城里居住着八十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五人,过了今天,又会有九百五十个左右的婴儿诞生,原本的坊市早就被新增人口弄得拥挤不堪。
就这,还不算蜂拥而入的外地有钱人。
当然,没钱人来长安的更多,长安需要大量的佣工,只不过他们在长安算不得人口,听说靠近城墙的偏僻坊市子里,以前的鸡窝里都住着人。
一个摊大饼一样的城池里,没办法修建百十层的高楼,把人摞起来居住,在这种情况下,武承嗣的建议就显得格外的超前。
如今的大唐,没有啥外敌,国内除过几处地方上有死性不改的山贼,水寇,马贼之外,基本上没有啥大的反抗力量。
去年虽然大旱了十个月,这场大旱却仿佛非常的仁慈,是从头一年夏收之后开始干旱,直到来年春天才结束。
这样的年景里,放在往年还是会死不少人的,去年的那场大旱,却似乎没有掀起啥波澜,除过达官显贵们被云初提出来的冰河理论吓了一跳,弄了几场不痛不痒的抗旱救灾,等春日开始下雨之后,也就停了,从此,云初提出来的冰河理论也就成了一个大笑话。
没有外族侵略,没有兵灾,水旱两灾难显得格外温柔的情况下,大唐的新生人口涨幅就如同春笋一般节节高。
这种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云初是完全能理解的,想想也是,就连他云氏到了黑夜都没有啥特殊的夜晚节目,不得不早早上床睡觉,那些没有钱的佣工,农夫们更是如此,长夜难熬之下,只剩下床榻上那点事情了。
武承嗣的建议被云初拿到留守会议上说明,原以为那些皇族,世家们会同意这种变相的将穷鬼撵出长安城的办法。
结果,人家不愿意。
有不少人宁愿跟一群穷鬼挤在一个坊市里,也不愿意住在全是富人的坊市里。
虽然云初很清楚,人的优越感都是比较出来的,对他们来说,没有穷鬼就无法显现出他们的富贵,那些豪奢的府邸,高大的大门,华丽的马车,美丽的妻妾就没了显摆的对象,会造成富人们幸福感急剧下降。
也就是说,穷鬼们不但要帮他们赚钱,还要负责给他们提供很高的情绪价值。
会议最后以一人同意,九人反对顺利通过了。
同意的人是云初,大唐长安留守,反对的是九个大唐副留守。
从留守府衙门出来的时候,抱着文书跟在云初身后的卢照邻很不解的问道:“君侯本可以乾纲独断的,为何还要费事的通知那些人,导致人家都不同意,这样做会损害君侯的威望。”
云初停下脚步笑道:“通知他们是为了表现出我的谦卑,反对他们的反对则是我出于主官的独特考虑,也是为了告诉他们,你可以反对,但是你的反对我可以不听。
权力就是这个样子的,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哪怕看起来像是一件脱裤子放屁的事情,你也必须脱裤子放一回,让他们闻闻味道也是好的。”
卢照邻犹豫一下道:“武氏兄弟越发的跋扈了。”
云初笑道:“如今的长安,就缺少这种敢打敢拼的好官员。”
卢照邻眼睛一亮连忙道:“凿岩的钢钎,虽然坚硬,跟岩石触碰的时间长了,终究会被磨短,最后一无用处。”
云初笑道:“所以,你要有一颗允许别人绽放光芒的心。”
卢照邻想了一下道:“下官认为武氏兄弟在干这么大的事情的时候,需要有人监管。”
云初道:“你是去保驾护航的?”
卢照邻笑道:“必然如此,毕竟,武氏兄弟如今在长安有虎视狼吞之心,多给他们寻找几块坚硬的岩石用来突破,下官还是能做到的。”
云初点点头道:“不得妨碍工程的进度,也不得妨碍皇后的英明。”
卢照邻点头道:“不会的,但是呢,筚路蓝缕还是需要的,太顺利了,不符合皇后的威仪。”
云初叹息一声道:“玉不琢,不成器。”
回到县衙,云初就把刚刚通过的文书拿给了武承嗣。
武承嗣瞅着文书上九个明显的否字,强忍着怒火道:“他们凭什么不同意?”
云初用指头点点自己的写的“可”字道:“不是通过了吗?”
武承嗣咬着牙道:“这等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良谋,良策他们都能黑着心反对……”
云初起身拍拍武承嗣的肩膀道:“他们看不起你。”
武承嗣安静了下来,眼底一片清明,半晌才挤出一个笑容对云初道:“也是,都是老成之言,下官看起来还是有些急躁了。”
云初点点头道:“别想着报复回去,那是最愚蠢的做法。”
武承嗣呵呵笑道:“不报复,不报复……”
第一八九章 金瓯不可缺
“不生气,不生气。”
太子李弘一手牵着儿子李隆基,一边小声的安抚这个孩子。
李隆基今年只有五岁,身为皇太子世子,他一向都是被所有人捧在手中的对象,可惜,今天到了长安,姐姐李寒被一群人包围着亲昵,他这个皇太子世子却无人问津,这让一向被裴氏骄纵长大的李隆基一时无法接受。
李弘当然也是被冷落的那个,因为虞修容一伙人见到娜哈之后就抱头痛哭,就连一向冷峻的师傅云初也站在一边双目发红,没怎么理睬他。
没人理睬李弘父子,李弘一点都不觉得尴尬,父子两一起仰头研究那棵巨槐上的鸟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