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的餐桌_孑与2【完结】(414)

  在视野的尽头,海面上还漂浮着几艘大唐战舰,他们正在监视海面,提防有高句丽的战舰偷袭。

  海岸上堆积的货物跟山一样多,就在这些货物山下,又有上千的蚂蚁一般的背夫在负责将货物运送到仓库里。

  倭国捕鲸船跟那些战舰相比小的如同蚱蜢一般,如今,正停靠在新修的小码头上,一群衣着奇怪,且瘦小的倭国人正在跟大行城里的通译交谈,从他们交往的状态来看,应该是很熟悉的。

  不一会,不良人就带着那个正在跟倭国人争论的高句丽通译过来了。

  云初问道:“他们说什么?”

  通译连忙道:“他们想要跟文家的商号继续交易,我告诉他们,文家商号已经倒闭了,可以跟我们交易,结果,这些倭国人说,他们还是想要找文家交易。”

  云初笑道:“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跟文家交易呢?”

  通译道:“只有文家愿意用稻米交换他们的货物。”

  云初道:“高句丽也产稻米吗?”

  高文摇头道:“高句丽夏日苦短,冬日繁长,种植不了稻谷,以粟、黍、麦、菽、高粱为主,文氏在伏诛之前,与大唐南方的船队交往密集,他手中的稻米,应该来自大唐才对。”

  云初又道:“稻米在倭国很值钱吗?”

  高文道:“也不是这样的,倭国本身就盛产稻米,所以,下官也不知晓,这些倭国人为何一定要稻米。”

  云初见通译的一张脸憋得通红,似乎有话要说,就问道:“你说说。”

  通译指着那些捕鲸的倭国人道:“他们虽然也居住在倭国的岛上,却不是倭国人,他们自称是阿伊努人,他们的岛上不能种禾稻,也吃不到稻米,以吃鱼为主。

  倭国人断绝了阿伊努人获得稻米的渠道,所以,稻米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主要是用来祭祀神灵。

  将军,这些人很倔强,如果换不到稻米,他们就要走,准备去百济那边看看。”

  云初笑了,问通译:“你去告诉他们,我们这里不仅仅有稻米,还有麻布跟铁锅,只要他们的货物好,什么都能换取。

  对了,怎么个换法?”

  通译用手比划一下道:“这么大的一桶鲸油,换同样大的一桶稻米。”

  云初吞咽一口口水道:“告诉他们,还可以换酒。”

  通译愉快的答应一声就去找那些倭国人去了。

  高文不解的道:“将军为何如此愉快?”

  云初道:“我高兴的地方在于,可以把长安,洛阳的鲸鱼油制成的蜡烛的价格打下来了。”

  高文道:“这东西在中原之地很值钱吗?”

  云初道:“素有一寸蜡烛一寸金之说。”

  高文的眼珠子瞪得老大,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以为的不值钱的东西,竟然在大唐会价比黄金。

  云初笑眯眯的看着高文道:“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前来做买卖的人,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们会从破烂的皮袄下面拿出什么样的货物来。

  想要让大行城繁荣起来,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第六十三章 人不可自满

  云初回到城主府的时候心情很好。

  用一些稻米换到了那么多的鲸蜡,这东西只要弄一个模子,就能制造出很多价值更高的蜡烛。

  而温柔还在生气,他在一张很大的纸张上写下了云初新诗《人境》的下半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见云初进来了,就招手道:“过来看看我写的这下半阙诗,跟你的诗比起来如何?”

  云初认真诵读了一遍,又想了一下这个东晋时期的诗人,点头道:“你怎么知道我是这么想的,你偷听我的梦话了?”

  温柔摇头道:“我虽然没有心,但是,我从未想过忘记我在这里做过的所有事情。

  好事是我做的我会承认,坏事是我做的我也会承认,但是呢,我从心里认为在这里我们做了很多邪恶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就不能在我们心怀愧疚的时候,吟诵出这般没心没肺的文字,并且是在大街上吟诵出来。

  我以为,这是对那种情怀的玷污。

  而且,我还认为你现在已经有些骄傲自满了。”

  云初没有想到弄错了一首诗,会带给温柔这么大的触动,想了一下,觉得温柔说的很对。

  自从脱离了长安的环境,脱离了李绩的掌控之后,自己确实在思虑上出现了一时疏忽。

  “要小心啊,事情还没有结束呢,我们做的事情还没有获得朝廷的认可呢,真不知道你这个时候骄傲个什么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话不用我说吧。”

  “你刚才摔摔打打的就是为这事生气?”

  “我更生气的地方在于,高文吹捧你的时候,你没有表示这是人家陶渊明的诗,这很掉价,会让高文在心底里看不起你。”

  云初沉默片刻道:“我知道了。”

  温柔立刻笑道:“你去码头弄回来了什么东西,能让你这么高兴?”

  “两百桶鲸蜡。”

  还以为温柔会很高兴,没想到,温柔苦笑一声道:“陛下正在筹备修建自己的陵墓,你这个时候找到了这么多的鲸蜡,正当其时。”

  “陛下给自己修建陵墓跟鲸蜡有什么关系?”

  “因为陛下的陵墓之内将会修建两座巨大的灯池,供奉两盏千年不熄的长明灯,一旦陛下真正开始修建陵寝之地了,你这两百桶鲸蜡,会给大行城带来灭顶之灾的。”

  云初瞅瞅温柔,还想再看看钟馗,结果,钟馗不在,云初道:“陛下会让大行城拿出两万桶鲸蜡?”

  温柔道:“还有可能是二十万桶鲸蜡,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的话,会有多少人葬身大海?

  这种事不是没有先例的,想想始皇帝为了修建陵寝里的江河湖海,秦巴山中采水银死了多少人就明白了。

  多少年来,历朝历代的臣子与帝王在修建陵寝的事情上起过无数争执。

  也死过无数的臣子,目的就是不让皇帝重蹈始皇帝的覆辙。

  大唐骊山边上的汤池下,即便是这样的寒冬都能生产一些葱,韭,菠菱菜,这些绿叶菜,进入蜀中,汉中就有一些地方即便是冬日,也有新鲜菜蔬出现,你知道为何陛下的餐桌上,在冬日基本上不上这些东西吗?”

  云初皱眉道:“不是说,非时令菜蔬不食,是为了养生吗?”

  温柔摇头道:“不是的,是为了限制皇帝不可靡费过甚。比如我家,在骊山就有汤池,每年能产数百斤新鲜菜蔬,我们家每次在冬日吃这些东西的时候,都是关上大门的,由家中大妇亲自在小厨房做。”

  云初叹口气道:“如此说来,我这是错了?”

  温柔道:“鲸蜡这个东西不仅仅是大行城这里有,大唐沿海之地都有产出。你真以为好东西大家不知道用,非要把这东西弄得价格腾贵,弄成每一个人都用不起的样子吗?

  是后果太严重。

  我祖父他们好不容易说服太宗皇帝以山岭为陵墓,陵寝之内,陈设简朴,为万世之表,万一陛下以这两百桶鲸蜡为突破口……”

  温柔说的都是大唐朝廷上的一些潜规则,这些潜规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却是朝堂上的臣子们愿意遵守的一项规定。

  不是云初这种从平民突然变成仕人的人能知道的。

  云初愿意把这些潜规则誉为——限制皇权!

  皇帝的权限基本上是无限大的,假如这个世上真的有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的话,这个人一定是皇帝。

  在大唐之前,疯子皇帝层出不穷,带给臣民的灾难也有目共睹。

  既然大家都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那么,就一定不能让皇帝变成一个变态,或者疯子。

  在皇权之下,一切都要靠潜移默化,一切都需要有春风化雨的效果,润皇帝于无声中。

  温柔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诤友,问题是这个诤友把自己抄录的半阙陶渊明的诗亲自贴在云初的床头这就很过份了,云初不想把自己的耻辱挂上去,温柔非常的坚决。

  这一夜,云初躺在陶渊明的诗下面怎么都睡不安稳,总觉得陶渊明的幽魂正站在他的头顶冷冷的看着他。

  云初终究还是把那些鲸蜡制作成了蜡烛,放在军营中供将士们使用。

  虽然给这些人使用这么好的蜡烛,有暴殄天物之嫌,将士们还是用的很开心,因为这种蜡烛真的没有烟气,比油灯好多了。

  当然,也仅此而已罢了,他们只是认为这东西就是大行城一带的特产而已。

  云初站在地图前面,他没有办法幻想出二十万大军在高句丽山峦,丘陵间大规模行军的模样。

  不过,当他钻出山峦之后,还没有见到鸭绿水后面的第一座高句丽城池,辱夷城,就迎来了高句丽军队亡命一般的反扑。

  李绩知晓这是高句丽这个国家能拿出来的最后的勇气,于是,就背靠山峦立下营寨,不断地派出将领们领兵四处突袭,一定要消磨掉高句丽人最后的抵抗之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