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的餐桌_孑与2【完结】(556)

  云初瞅了一眼鹦鹉,鹦鹉立刻闭上嘴巴,装作若无其事的在李客师的脑袋上啄几下。

  人老了之后就不值钱了,尤其是李客师这种昔日的悍将,在上了年纪之后,加上对新皇没有任何贡献,在云初这种新贵面前,几乎没有说话的余地。

  云初并没有因为这只鹦鹉闭嘴就放过它,抬手从李客师的肩头摘下那只鹦鹉,就把它揣袖子里去了。

  李治安心的挼着巨熊的耳朵,对臣子们之间的小动作装作没看到,轻声道:“说说,百鸟朝凤是怎么回事?”

  平日里出现百鸟朝凤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祥瑞,人人都要歌功颂德吹捧一阵子的。

  现在,皇帝不怎么相信这是祥瑞,那么,这种百鸟聚集的场面就不过是一道奇观而已。

  李客师一直想把自己的鸟从云初的袖子里拯救出来,可惜,年老体弱再加上心中害怕,竟然不敢向前,闻听皇帝问话了,就连忙道:“不过是群鸟集群觅食罢了。”

  李治不置可否的瞅着司天监的道士官员们问道:“怎么,天象上有什么说法?”

  司天监官员连忙回答道:“紫微宫无恙,天府宫无变化,(皇后宫为天府宫)唯有北极之地出荧惑。”

  李治又问御兽监的官员:“能重现百鸟朝凤的大场面吗?”

  御兽监的官员回禀道:“长安,万年两县为了灭虫灾,伐光了这两县的树木,又翻耕土地,让虫卵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所遁形。

  因为食料丰沛,鸟儿自然就会聚集,鸟儿多了,却没有多余的树木栖身,恰逢曲江宫树木繁茂,而万年,长安两县又开始焚烧田中草木除虫,鸟雀自然投身曲江宫。

  臣等以为,只要具备这几样条件,重现百鸟朝凤的场面不难。”

  李治瞅瞅窗外的太极宫道:“可否在太极宫重现?”

  御兽监的官员们为难的道:“启禀陛下,太极宫中与万年,长安两县一般,一棵树都没有,筑巢引凤才是关键。”

  李治瞅着云初问道:“平日里你的废话最多,今日哑巴了?”

  云初摇晃着脑袋道:“微臣啥都不知道,陛下尽管吩咐,微臣必定办的妥妥帖帖的。”

  李治哼了一声道:“你想说东宫里草木繁茂,正是筑巢引凤之所是吗?”

  云初闻言瞪大了眼珠子道:“微臣可没有这样说。”

  李治冷笑一声道:“你就是这么想的,既然你们都这么想,那就如你们所愿,在东宫内再现百鸟朝凤的场面,也好让朕告知那些无知百姓,这不过是天地常理罢了,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祥瑞。

  去办事吧。”

  说完话,就起身离开,原本蜷缩在皇帝脚下的巨熊也一扭一扭的跟着离开了。

  几个人里面,以李客师的爵位最高,却数云初的品级最高,众人见皇帝走了,自然要在这两人中间挑选出来一个话事人。

  李客师嘿嘿一笑,对众人道:“既然陛下发话了,我们作为臣子的就遵照执行便是了。

  云初,你依旧在万年,长安两县放火,余者,听老夫的安排。”

  司天监,御兽监的官员齐齐的把目光落在云初身上,他们觉得还是听云初这个正五品上的官员的话比较靠谱。

  却听云初朝李客师施礼道:“如此安排最好,我这就去安排在田野里放火的事情。”

  说罢转身就走,李客师在后面喊道:“把老夫的陇客还给我。”

  云初阴鸷的回头瞅了李客师一眼道:“别占了便宜还不知好歹,你私自回长安这笔账我懒得找你算,还真得以为某家好欺负不成?”

  李客师想起自己曾经跟云初作对的后果,就果断的闭上了嘴巴,就像云初说的那样,只要自己这一次把皇帝安排下来的差事办好了,说不定就能问皇帝讨回来一些丢失的土地跟待遇。

  云初回来之后,召集了温柔跟狄仁杰一起商讨李治重现百鸟朝凤现象的目的,在把事情的经过描述了一番之后,沉默许久的温柔道:“皇后的权力很大,已经大到了让陛下担忧的地步了。”

  狄仁杰笑道:“陛下开始拉拢太子殿下了,这真是咄咄怪事。”

  云初笑道:“长孙氏最近意图拉拢太子殿下,为太子殿下所拒绝,太子殿下名言,他只与长孙氏是亲眷关系,余者,在他父皇春秋鼎盛至极,他不愿意参与,破坏天家的亲密关系。”

  温柔大笑道:“有一个知道隐忍,克制,并且孝顺的太子,对我们这些指望太子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最好,我们的太子殿下可以一直保持这种不骄不躁的心态。

  李义府人还没有回到长安,奏疏却已经抵达了长安,他建议陛下,为了革除勋贵们独大的场面,应该把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统统纳入“仕人”。

  他对仕人新的解释是——仕人的职责是入官场辅佐朝纲,治理国家,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

  五品以下的官员以及读书人统称为士人,也就是说,只要是读过书的人,且取得一定成绩的读书人便可成为士人。

  这就是李义府提出来的新的策略,针对勋贵士族的推恩令。

  他想通过扩大士族阶层的方式来减少士族阶层的的权力,提高寒门的地位与权力。

  本明显,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因为对于扩大后的士族阶层,在全大唐百姓中的占比实在是太低了,仅仅是读书人便算士人这一条,长安县有口四十六万,能被算作士人的不足三万。

  这还是长安这种京县,如果推诸荒僻野县,百不足一都是正常的。

  以前受到优待的不过是极少数的勋贵,百姓还能承受的起,现在增加了无数的寒门士子,一旦朝廷提高这些人的待遇,不出二十年,大唐又会多出一个新的阶层。

  这对勋贵们影响不大,然而,最后这些士人受到的优待造成的负担,还是会落在百姓身上。”

  狄仁杰瞅着温柔道:“这虽然是权宜之计,却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不这样又怎么办呢?

  除非你们有办法让全大唐的百姓统统成为士人,这一点你们觉得可能吗?”

  不论是温柔,还是狄仁杰都不约而同的不想谈到皇帝家的事情。

  最终,他们还是把话题放到了即将进京的李义府身上,还认为这才是当务之急。

  云初多少有些失望,因为即便是温柔跟狄仁杰在面对皇帝的时候,也没有生出什么反抗之心,只愿意在规则允许的范畴中,来制衡一下皇帝。

  这是没办法的一件事,直到目前为止,李治人家依旧算是一个很好的皇帝。

  自己没有穷奢极欲,没有满世界的搜刮美人享用,更没有像杨广一样耗费国家财政去满世界巡游,只要地方上有灾祸,就会很通情理的免除受灾地的赋税,并且还会安排常平仓开仓放粮。

  至于军事上,更是李治本人的荣耀所在,边地的百姓丢一只羊,边军们就会给他从隔壁异族人手中夺回来十只,边地的百姓要是不小心丢一个,边军们就会穷搜当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如果实在找不到,就会假定是被异族人给害了,异族人必须交出一个或者几个凶手抵命,如果不交出来,那就用全族的命去抵。

  李治的不讲理绝大多数都表现在异族人身上,少部分表现在勋贵们身上,至于国内百姓,李治是很多很多年以来唯一愿意跟百姓讲道理的皇帝。

  就因为李治是这样的人,才会出现大宛都督府随便就勒索人家两万匹良马的事情。

  这种事情在各个都督府很常见,御史言官们也对这些事情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他们知道,大唐域外的事情,就算送到皇帝案头,皇帝的第一判断依旧是唐人有理。

  这样的诉状送到皇帝案头还不如不送,一旦皇帝开始过问这件事情了,对异族人来说,后果比申诉前还要严重十倍不止。

  唐人优先原则,在大唐国内,国外,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共识。

  这就在大唐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边关地的百姓普遍比关内的百姓还要富裕一些。

  尤其是去了西域的百姓,他们往往在西域苦劳几年之后,就能带着在西域赚到的钱回到故乡,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家翁。

  于是,这些年跟随着西域商队跑西域的唐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万年,长安两县的百姓更是如此。

  皇帝要求万年,长安两个县的百姓们把已经烧过一遍的地又烧了一遍,虽然是在劳民伤财,可是,除虫效果真的很不错。

  为了防止曲江宫再出现百鸟朝凤的场面,李治下令把曲江宫里的树木砍的一棵不剩,美其名曰是为了防止虫灾,在这件事上,皇家要体恤百姓,不能留着那些树,给百姓们来年种植庄稼留下后患。

  李弘来找云初,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一个破鸟群聚集事件,就能在他父皇,母后之间划出来一道鸿沟。

  如果他父皇不喜欢母后被群鸟包围,父皇大可以弄一个百兽朝觐的戏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