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的餐桌_孑与2【完结】(871)

  皇帝的身体不好,所以,原本一月三次的朝会,变成了一月一次,皇后为了随时随地照顾病弱的皇帝,即便是在皇帝上朝的时候,也会藏身在龙座后面的帷幕里,观察皇帝身体的变化。

  如今的朝堂上的布局非常的诡异,太子李弘位居朝班左侧第一,皇帝高居于龙座之上,龙座后边的帷幕里便是皇后的座位。

  于是,如果有人想通过朝堂来办成一些事情,基本上,就要考虑到这三位的态度。

  很少有同时让这三人都满意的奏疏,因此上,这一年多以来,真正可以达成的政策不多。

  在这中间,被打回来的诸多政策奏疏中,以长安递送来的奏疏最多。

  因为,皇帝不喜欢,或者已经不适应长安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宁愿长安城还如同他记忆中的样子,当然,钱,是必须以每年递增两成的份额上缴到皇帝宝库中的。

  皇后对于长安递上来的奏疏,不论是好,还是坏,都会在第一时间打回去。

  虽然还有太子在全力支持,可惜,他是三人中权力最小的一位,目前还无法与皇帝,皇后抗衡。

  今天的早朝跟以往没有什么不同,百官以公事公办的态度上奏各种事情,李治在处理了一些惯例需要当场决定的奏疏后,就觉得心头有些烦躁。

  就在皇帝准备挥手让宦官宣布退朝的时候,皇后低沉的声音从幕后传来。

  “陛下,谁人为先锋。”

  李治不满的回头看一眼帷幕,就揉一揉太阳穴烦躁的对上官仪道:“御驾东行,谁人可为朕之开路先锋?”

  说完话,不等上官仪回答,李治就烦躁的道:“人选只有三人,薛仁贵,裴行检,云初。”

  上官仪出班道:“启奏陛下,这三人虽说都是我大唐不世出的猛将,不过,以微臣之见,还是在老臣中挑选为上,比如苏定方。”

  李治似乎没有听到上官仪的话,摆摆手道:“好,那就选裴行检为先锋,薛仁贵为中军,云初为后军。”

  上官仪闻言连忙拱手道:“陛下三思。”

  李治揉着太阳穴越发的烦躁了,朝宦官挥挥手,就听宦官尖利的声音在紫薇宫里响起。

  “退朝——”

  眼看着皇帝在一群宦官,宫娥的簇拥下离开了,上官仪怒道:“既然早有决断,还问计于群臣做什么!”

  一直站在人群中的李义府阴恻恻的道:“因为陛下不需要你的建议。”

  上官仪猛地回头看着李义府道:“原以为你今日就会身死道消,没想到又让你逃过一劫。”

  李义府当着群臣的面道:“某家的今日,就是尔等的明日。”

  刑部尚书刘祥道出言道:“我们与你不同,你做了什么事情,你自己清楚。”

  李义府大笑道:“刘公不妨明言,是老夫把刘氏的小公子安排到周至县当县丞可是不合你意?”

  刘祥道并不为所动,而是看着神情平静,眼底却一片疯狂的李义府道:“犬子乃是进士出身,得一个八品县丞并不算是格外优容。

  就算老夫曾经跟你说过此事,也不过是舔犊之情下的人之常情。

  跟你李义府邀请术士替你望气一事比起来,恐怕是不值一提。

  趁着今日满朝文武都在,说说,那个术士到底看出什么来了,还是说你李义府家中有龙气盘踞?”

  李义府闻言,倒退一步,指着刘祥道怒喝道:“你竟然在暗中盘查老夫?”

  刘祥道笑呵呵的道:“主要是你邀请的术士杜原纪觉得你邀请他替你李氏望气,有十足的谋逆之心。”

  李义府怒吼道:“休要血口喷人,老夫邀请杜原纪望气,是邀请他看家宅是否安宁。”

  刘祥道瞅瞅泥雕木塑一般的上官仪,继续道:“两千万钱可镇压家中秽气,是也不是?”

  李义府不再争辩,只是淡淡的道:“且听圣裁便是。”

  刘祥道并不打算给李义府留什么情面,继续道:“你家中何来两千万钱?”

  李义府道:“就凭你,也能审我?”

  刘祥道摆摆手道:“明日,可以审判你的人就到长安了,到时候,老夫就不信,你还能如此的牙尖嘴利。

  老夫麾下近日得了一位明法科的进士,此人深谙审案之道,自从此人来我刑部,还没有一个刁滑之徒可以从他手下逃脱。”

  李义府笑道:“陛下一言不发,你就可以言语威胁老夫这个大唐右相了?”

  刘祥道拱手抱拳道:“下官刑部尚书刘祥道见过右相……哈哈哈……”

  说罢,就大笑着离开了紫薇殿。

  朝堂之上,多的是落井下石者,少的是雪中送炭者,随着刑部尚书刘祥道彻底掀开他的底裤之后,上前施礼拜会李义府这个大唐右相的官员就多了起来。

  瞅着这一群像拜谒死人多过像拜谒右相的人,李义府忽然朝紫薇宫后殿方向咆哮道:“陛下若要杀我,杀便是了,何必如此羞辱李义府?”

  可惜,紫薇宫广阔,后殿距离此地甚远,李义府的声音在大殿上来回回荡,却传不到后殿去。

  李义府在紫薇宫呆立良久,还是没有人上来把他拿住,就在他松一口气,觉得此事尚有缓颊的余地的时候,只见一个要跨横刀的中年宦官从帷幕后边走出来,从怀里掏出一份旨意,对还没有离开的上官仪道:“陛下有旨,李义府除爵,罢官,交付有司问责。”

  李义府看着上官仪双手接过来的旨意,随即颤声对百骑司新任大都督瑞春道:“这些年来,某家就算没有功劳,也有些许苦劳,陛下竟然如此绝情吗?”

  瑞春用冰冷的目光看着李义府道:“你这么快就忘记潞王府等二十八处刺杀案子了吗?”

  李义府高声道:“那是云初所为!”

  瑞春道:“你当我们百骑司一众同僚都是死人吗?在这洛阳,能一口气拿出两千万钱的人家,除过你李义府还有何人?”

  李义府还要争辩,已经把百官重新叫回来的上官仪,将皇帝的旨意,当堂用了门下印鉴,左右两台,也各自勾红,随即,这道新鲜出炉的正规旨意就落在了刑部尚书刘祥道的怀中。

  刘祥道面色严肃的打开诏书,用洪亮的声音朗诵一遍之后,又把旨意特异的向李义府昭示了一下,马上挥挥手,立刻就涌进来一队大汉将军。

  将李义府按倒在地上,脱掉官帽,袍服,再用一根麻绳将李义府捆得如同粽子一般。

  紫薇殿上李义府杀猪一般的嚎叫声不绝于耳。

  “皇后,皇后,某家为你出生入死,你也忍心看我这昔日的鹰犬如此遭灾吗?

  皇后,你想想啊,今日死了李义府,明日又有何人原以为皇后效犬马之劳?”

  李弘此时正好从后殿关心完毕自己的父皇走出来,见李义府在地上滚来滚去,不肯让大汉将军们将他抬走,就来到李义府面前道:“你且放心,此次审判陛下唯恐不能给你一个公平,特意邀请司空为督察,假若有那么一丝一毫的冤屈,想必也难逃英公法眼。”

  李义府的叫声戛然而止,目光从百官脸上一一划过,目光之怨毒,面容之扭曲,宛若地狱恶鬼一般。

  随即一字一句的道:“老夫完蛋了,你们也休想安稳,老夫已经把昔日你们在老夫面前的丑态,干的一些男盗女娼,丧尽天良的事情,全部写成了一部《金瓶梅》足足刊印了两千本。

  就算陛下不追究你们的罪责,某家也要让你们这些看似堂堂正正地家伙们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第九十七章 李氏公主没好的

  “永徽五年秋,朝廷大比之年,李义府邀请礼部侍郎何鸢来家中品尝长安城出现的一种新茶。

  何鸢下差之后来到李义府家中,被家仆迎入一间小宅中,久侯李义府不到,只好一遍品茶一边等候上官到来,百无聊赖之下,见桌面上有一些写好的诗词卷轴,随即打开欣赏,发现竟然是一篇记赋,在看完这篇记赋之后,何鸢发现写的极好。

  看记赋最后的落款,才知晓是李义府次子所作。

  而后,李义府一直没有归来,何鸢不得不告辞回家。

  第二日早朝之时,何鸢被李义府推举为此次科考主考,皇帝允之。

  而后,何鸢极力建议此次科考,要以记赋为先,为重,皇帝允之。

  两月后的大比,李义府次子李洽高中进士第三!”

  云初翻动着手里的书本,感慨的对温柔道:“以某家之才,当年也不过第九而已。”

  温柔手中同样有一本书,他指着书中的一段内容道:“李义府此人有大才,可惜不用于正途,你们听听这一段敛财妙法。

  龙朔一年,洛阳修建天津桥,陛下以李义府为督事,当时,工部,大将作,少府监,洛阳令四家争相讨令修建天津桥。

  此次修建,本意便是要取消前隋铁索横江串平板渡船为渡的天津桥,要把天津桥修建成一座龟背拱桥,工程浩大不说,国朝为此拨钱三千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