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的餐桌_孑与2【完结】(923)

  温柔道:“难怪王贲会攻打不下城池的时候,就会决水灌大梁,看样子汴州这座城池最方便的攻打方式就是水攻。”

  狄仁杰忽然道;“人祸跟天灾哪一个更严重?”

  云初瞅着狄仁杰道:“两个都是人祸,你不能假装这一次的水灾是天灾。”

  温柔道:“还是我走一遭汴州,去面见陛下,顺便给他演示一下这个模型,看看能不能顺便把张大象救出来。”

  狄仁杰冷笑一声道:“到时候别张大象没被救出来,你先完蛋了,弄不好,皇帝会觉得是你想要炸冰害他呢。

  这种事,只有云初去合适,你我两人在皇帝心中都没有那么重要。”

  温柔道:“云初是后军主帅,擅自离开军营是死罪。”

  云初道:“要不然让英公去?”

  狄仁杰摇头道:“他既然已经失势了,就不要再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温柔道:“云初给陛下上密奏,再邀请太子李弘来一趟郑州,李思再偷偷给皇后写一封密奏,如此,应该就周全了。”

  狄仁杰道:“果真是四平八稳啊,谁都不得罪,给皇帝的密奏记得把字写大一些,别让那些宦官帮着念,要不然,不出一天,谁都知道这件事了,会打草惊蛇的。”

  云初从善如流,用大字给皇帝写了厚厚的一封密奏,李思照抄了一份,准备等皇帝收到消息之后,她再把偷来的密奏拿给皇后看。

  至于李弘,云初仅仅是写了一封书信,告知他,在学问上有了一些新发现,让他赶过来一趟,好把新的学问教授给他。

  温柔看完密奏之后皱眉道:“你在密奏中可没有提到已经有人打算这么干了,只告诉皇帝汴州不是一处安稳的所在,万一皇帝觉得安稳,是你多虑了呢?”

  云初道:“这不是还有皇后跟太子呢吗,如果人家真的准备在汴州搞一场冬日里的‘梅花讯’,咱们是防不住的,既然如此,就只能催促皇帝快点离开汴州,别让他给汴州的百姓招灾。

  他走了,我想河北,山东的那些人就不至于那么疯狂的还要草菅人命。”

  第一百四十章 一心为公的云初

  李治接到云初厚厚的一叠密奏之后,打开一个角看了一眼,就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撵出去了,这一次,即便是瑞春也没有留下来。

  云初的奏章因为字写的大,所以用的纸张也很大,这就导致他的奏章看起来更像是一幅幅的书法作品。

  李治从来就没有看的起云初的字,在他看来,云初写的字也就是勉强看着工整而已,谈不到任何的书法艺术修养。

  不像他写的字深得太宗皇帝飞白之妙韵,很多他亲手写的诏书,都被臣子们供起来,成了人家的传家之宝。

  云初很少给皇帝写长篇累牍的大奏章,主要原因在于,每一次皇帝拿到他的奏章,都会用大篇大篇的批红来批评他的写的字,有时候甚至会口出恶言,让人难以接受。

  至于他奏章内容,皇帝则很少评价,最多的时候就只说“知道了”三个字。

  这一次也一样,皇帝将云初写在大纸上的密奏铺在亲手按照顺序铺在地上,自己赤着脚踩在奏疏上,一边看一边道:“干巴巴的,毫无文采可言。”

  等他看完了密奏,对于云初的担忧也就了然于胸,把云初的密奏收起来,亲自抱到殿外,命瑞春拿来火把一烧了之。

  眼看着那封密奏变成了纸灰,李治才对瑞春道:“黄河结冰了?”

  瑞春连忙道:“才开始,估计再有一月时间,冰面上就可行人。”

  李治又道:“这汴州可有冬日洪水泛滥之时吗?”

  瑞春拱手道:“启奏陛下,三月间冰雪消融,会有桃花汛。”

  “桃花汛是怎样的灾害?”

  “回禀陛下,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上游冰凌消融形成春汛。当其流至下游时,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之为‘桃花汛’。

  大部分期间黄河只会涨水,也有一些天气反常,上游冰凌落下来,而下游的冰层未曾融化,会形成凌汛,冰凌会在大河上形成冰坝,最终导致江河溢流。”

  “可有什么防治之法?”

  瑞春想了一阵道:“凌汛并不普遍,所以,没有防治之法。”

  李治叹口气道:“传朕旨意,三天后,移驾濮阳。”

  瑞春没有多嘴,忠实的去执行皇帝的旨意去了,皇帝要离开汴州,这可是大事,其中仅仅是军队移动,就是一桩很严肃的大事。尤其是从汴州启程抵达濮阳,需要走三百里之遥,在路途上皇帝的行在只能安置在野外,这需要军队制定极为严密的保卫计划。

  李治怔怔的瞅着地上的纸灰被宦官们用水浇成一团黑乎乎,这才重新回到了行宫大殿,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殿里抓着巨熊的耳朵,在巨熊的耳边轻声道:“其实还不错,还有人不希望朕死掉,还在为朕的安危操心。”

  巨熊自然听不懂皇帝说了一些什么,只是耳朵被皇帝吐出来的热气弄得痒痒的,以为皇帝在跟他玩耍,就抬起一双巨大的爪子,抱住了李治的胳膊,人立而起,用肥硕的脑袋顶着李治的下颚。

  李治伸出手臂揽住巨熊的脖子阴森森的道:“那就先如了你们的意,朕先离开汴州,只是这汴州,需要打扫的比其余地方更加干净才好。”

  李弘看完了师父送来的信,然后再把信翻过来想要看看师父是不是有别的密语,他检查了信件,也检查了信封,还专门询问了信使,结果,师父的来信里,说的就是要他走一遭郑州,他有新学问要教给他,并没有别的说法。

  他觉得事情没有师父信里说的那么简单,就拿着信去见了许敬宗。

  许敬宗看完云初的来信之后,神色大变,语气急促的对太子李弘道:“汴州到郑州不过一百五十里的路途,太子身体强健,快马一日即可抵达,应当速去。”

  李弘不解的道:“师傅说有大事发生?”

  许敬宗皱眉道:“必然是十万火急之事,太子快去快回。”

  李弘道:“什么学问如此的重要?”

  许敬宗道:“目前不知,不过,老夫以为,云初那里必然有太子这里不知晓的大事发生,速去,速去,莫要耽搁。”

  李弘随即起身道:“待孤禀告父皇之后,即刻就走。”

  许敬宗想了一下道:“也好,禀明陛下过一过明路,这应该是云初的要求。”

  随即,李弘就急匆匆地拿着云初的信去见皇帝了。

  李治拿着云初给太子的信看了一眼道:“那就去吧,大食人默罕默德都说,学问虽远在中国,吾亦求之,你师父既然弄出来了新学问,区区一百五十里,当然应该去。”

  李弘得了父亲给的准信,就匆匆的离开了皇帝行宫。

  李治坐在厚厚的裘皮堆里,瞅着太子远去的背影,再一次抓住巨熊的耳朵道:“你看,这就是亲疏有别,太子是他的弟子,唯恐被奸人陷害,就想着牢牢地护在身边,而朕这边呢,他只说要朕快跑,真真是一个二百五,他已经忘记了,他的所有都是朕给的。”

  这一次,不仅仅是巨熊听到了皇帝的话,瑞春也听到了,犹豫一阵,瑞春插手道:“陛下,是否需要奴婢……”

  李治不耐烦的挥挥手道:“百骑司有时候就是一群废物,光知道争权夺利,办起正事来屁用不顶,朕要你监察黄河结冰事宜,监察出结果来了吗?”

  瑞春道:“济阳那里两岸的寒冰距离河心还有六丈才会交汇,汴州这边的寒冰才离开河岸三丈,请教过老河工,河工曰:五日之内冰封河面。”

  李治冷哼一声道:“直到现在,朕要你们追查的事情,还是一点眉目都没有,你知不知道,已经有人准备借用黄河凌汛来谋害朕了。”

  瑞春吃了一惊道:“这是奴婢之过。”

  李治恨铁不成钢的咬着牙道:“人家师父已经开始把身陷险地的弟子往外拉了,你还说你不知道,难道说要等到冰封汴州城的时候你才能知晓吗?”

  瑞春一脸的茫然,不过,他还是跪地领罪。

  李治叹口气道:“朕知晓你这段时间都在审查铜簋检举信一事,难道说此事很麻烦吗?”

  瑞春苦笑道:“自六天前开始,放置在都督府门口的铜簋,就收到了太多,太多的检举,其中以罪囚张大象的检举信最多。

  奴婢将这些检举信交付御史台之后,没想到像是捅了马蜂窝,御史们拿着那些检举信质问百骑司,还有一些御史直接问,百骑司的人是不是蠢货,如果不是的话,连张大象荒淫无度,夜御百女的荒诞事也当成证据送交御史台。”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的意思是说现在有很多人开始攀诬张大象了?”

  瑞春皱眉道:“从目前接受的检举信来看,有这个倾向,张大象如今已然成了破鼓万人捶的对象,不必为了分辨这些检举的真假,派出去了不少的人手,很多信誓旦旦检举张大象的人都查无此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孑与2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