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康没有去扶起,而是说道:“跟你一起回来的杜嗣武,因谋害国王被满门抄斩了。看在杜太后的面子上,杜家还保留了一支。”
黎氏吓得浑身颤抖,连忙磕头求饶:“殿下恕罪,殿下恕罪!”
由于太过恐惧,她甚至忘了分析“王父摄政王”的含义。
这个女人既聪明又蠢,甚至有时候智商为负数。
历史上,杜英武最初是被下狱了的,大臣们闹着要将其处死。
黎氏害怕情郎在监狱里饿着,还专门派人去送饭,哄骗儿子把情郎放出来,只是给了个罢官的处罚。接着又哄骗儿子给情郎一个小官,小国王当时才十五六岁,稀里糊涂就答应了,百官怎么劝谏都没用。为了情郎,最终害得儿子一直做傀儡。
杜英武甚至把自己的正妻,经常送到宫中陪黎氏,夫妻俩长期一起留宿王宫。
黎氏身为太后,竟然跟情郎的妻子亲如姐妹……
朱康说道:“黄道吉日已近,我将正式纳你为大明豫王侧夫人。”
惊恐中的黎氏猛地抬头,以为自己听错了。
朱康问道:“还要我再说一遍吗?”
黎氏是一个颜控,她此刻的第一反应,竟是比较朱康与杜英武的相貌。
杜英武皮肤白皙,而且晶莹如玉。
朱康长期在军校,皮肤被晒得有点黑,这一点似乎是输了。
相貌可以打成平手,都非常英俊。
身高则是朱康完胜,而且在军校久经训练,体格极为健壮魁梧。
或许是心理因素,黎氏觉得朱康有一种贵气,而且生杀予夺威风凛凛,让她下意识就想臣服跪拜。
反复比较之后,黎氏越看越顺眼,再想到自己即将改嫁,一颗心居然怦怦直跳。
“好生准备大婚。”朱康说完转身就走。
黎氏忙问:“殿下今日不在此留宿吗?”
朱康懒得理会,径直离开王宫。
黎氏望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好威风的男儿,不愧是大明贵胄,改嫁给他倒算是高攀了。”
这女人花痴脑残且自私,只要让她锦衣玉食,又把她哄得服服帖帖,她可以国家和儿子全然不顾。哪天如果大明吞并安南,若安排好她的富贵退路,黎氏估计能举双手赞成。
第936章 自古以来
冬春之交,正是安南种稻之时。
刚刚由升龙府更名的大罗府,还有被申利叛军肆虐的天德府,大量肥沃良田赐给朱康带来的官吏、工匠、医生和将士。
这些田产的原主人,要么被朱康抄家灭门,要么被叛军屠戮抢劫。
土地上原有的佃户,还有那些战争流民,也被分配给朱康的手下,让他们佃耕刚赏赐出去的土地。
杨再兴分给朱康的五百将士,当初全部挑选的还未娶妻者。
这些人也通通被朱康赐婚,婚配女子主要来自罪官的女眷。比如杜英武、杜嗣武的几个族妹,还有叛贼申利的女儿,就被赐婚给几个大明军官。
五十多个读书人围过去,他们看到长安、洛阳等标注。
这读书人跟着笑起来,似乎自己真的祖籍洛阳。
安南那些贵族和官僚,也被勒令送来子嗣读国子监。一下子招生二百余人,教授、教谕皆为刚迁来的两广秀才。这些官宦家的少年子弟,仅仅几堂课就被洗脑了,回家让爷爷、爸爸查族谱,想知道祖宗来自中国哪个地方。
安南李朝的王室,祖籍河北饶阳,又迁居福建晋江,还有晋江的族人在大明做官呢。其中一支做了海商,刚开始来往于真腊,渐渐的转到交趾并定居。
“瓯雒国是秦国灭掉的,”谢洪继续说道,“当时数十万秦军南下,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在座的诸位,恐怕有些人的祖上,就是秦军留下的后代。秦末赵佗割据建国……”
秀才身份只能维持三届乡试,连续三次都考不上举人,秀才身份就自动取消了重考。
随着这些家眷、士子、商民抵达,朱康心里就更有底了。
即便是神话内容,也都参考了《尚书》和中国神话。
“所谓正本清源,读书人怎能忘记祖宗呢?今后安南的科举,必须考这本《交趾志略》。已经做官之人,升迁之前也要考《交趾志略》。”
其余将士,即便在大明已有妻子,朱康也鼓励他们在安南纳妾。
从洛阳送来的一副大地图挂上,谢洪指着地图说:“谁知道这是什么地图?”
众人仔细观察交趾都护府,又对比整个盛唐地图,突然感觉安南好渺小。
雄王建立的国家叫文郎国,东至南海,西抵巴蜀,北到洞庭,南接胡孙(占城)。交趾之地,只不过是文郎国的十五部之一。
谢洪说道:“把会说汉话的读书人,召集起来每天学习,考试合格就给他们授官或升官,再让他们拿着《交趾志略》去传播。还要勒令朝中文武大臣,选送家族子嗣到国子监读书,让这些官宦子弟学会说汉话,每个人都必须背诵《交趾志略》。”
其中一人突然大喊,手指按在大罗府(升龙府)那里。
那些士子,皆屡试不中之辈,以超过三十岁的秀才为主。
在座的五十多个安南读书人,听完并不感到沮丧,反而心中隐隐生出自豪感。
接下来一段时间,这些家伙拿着《交趾志略》四处宣扬,逢人便说自己的祖宗来自中国,而且交趾以前一直是中国疆土。
交趾地区的第一个国家,是古蜀国被秦所灭之后,蜀国王子泮南奔而建立。都城为古螺城(升龙府城附近),唤作瓯雒国,也叫安阳国。
《大越史记》的作者,承认越南人是神农氏的后代,承认自己的起源来自中国(主要源自巴蜀、洞庭和岭南)。
谢洪最后总结说:“以上所言,皆出自中国史书,任何人都可以去查证。大明与安南,国民皆为华夏族裔。你们虽然偏居一隅,但却属于炎黄正统,万万不要妄自菲薄。只可惜,唐末五代以来,与中国分离二百年,就连读书人能讲汉话的也少了。”
谢洪让大家回到座位,把《交趾志略》分发下去。
谢洪双手接过,一看书名就大喜:“有此书在,十年之后,安南定矣!”
朱康点头:“甚好!”
初春时节,先后有两支船队,在太平江入海口登陆。
接着又是秦国南征、赵佗自立、汉设三郡、隋唐统治、五代割据……
“初来乍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家都要尽快熟悉本地事务。”朱康理解执行难度,由于言语不通,他在跟本地人交流时也很郁闷。
越南的第一本官修史书,叫做《大越史记》,还要再等一百年才问世!
即便是《大越史记》,也实在绕不开中国。
谢洪笑道:“那你的祖宗就是广州人。”
说实话,除了神话部分,《大越史记》还算正常,至少比朝鲜那部史书更正常。
谢洪笑道:“那就对外出售此书,今后安南的初授官员,还有升官之前考核,通通都要考《交趾志略》。如果《交趾志略》考得不合格,新科进士就不得授官,已经做官的就不准升迁!”
这种做法,在目前的安南可以见效,因为他们自认“天南小中华”,把周边异族都视为蛮夷。
“这样还是有点慢。”朱康不太满意。
只在五代独立之后,渐渐出现积攒出一些未编史料。
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安南百姓很多,其中不乏失去家庭的女子,还有罪官家里的丫鬟女仆,将士们都可以去任意挑选。
跟做官有关?
当即就有一个官员说道:“我家里有族谱,写得明明白白,我家祖上是从南海县迁来的!”
有的人却查实罪证,确实属于杜贼余孽,通通抄家灭门!
仅仅两个月时间,交趾就爆发四次地方叛乱。大明将士只出动了一次,剩下三次都闹得不大,智明王带兵就给剿灭了。
《大越史记》记载如下:
神农氏的三世孙帝明,生了個儿子统治北方。又在巡游岭南时,生了个儿子统治南方,叫做泾阳王。
谢洪微笑道:“你们都可以过来仔细看。”
智明王李阳贞拿出王室族谱,在朝会上任由大臣们翻阅,瞬间就让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
族谱表明,安南李朝的开国君主,来自中国晋江……
……
原来咱们的祖先那么牛逼啊。
开篇讲述华夏起源,把百越也视为华夏分支。
“有逆贼供述,右都御史李韬、兵部右侍郎同励、吏科给事中袁戡、户部郎中阮彦直……以上诸人,皆为杜贼余党,当抓进大牢好生审问……”
对了,智明王还在家里发现了族谱。
朱康拿出一本书:“这是翰林史馆编撰的,刚刚跟将士家眷一起送来,朝廷足足印刷了五千册。”
宋初之时,福建变得安定,他们甚至还回晋江老家续过族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