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穿越指南_王梓钧【完结+番外】(1211)

  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大理密教在元明两朝改了又改,已经非常世俗化并且尽量遵守儒家伦理。但到了清朝中期,依旧被文官不断抨击,甚至闹到朝廷由乾隆亲自下令取缔。

  文官连清朝的阉割版大理密教都难以容忍,如今遇到的是原版怎么可能反应不激烈?

  云南已经设省,并且把省会搬去昆明。此时此刻,杨稷、白琪等人都在昆明那边,林冲却是率军常驻大理,并且把大理城及周边设为半军管状态。

  大理知府聂庭训走进来,对眼前的尸体视而不见,喝问道:“董森何在?”

  “在……在这里。”

  被官兵抓捕的一群人当中,有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惊恐应声。

  此人名叫董森,董明寿的嫡长孙——他爹已经病故。

  如果大明不把大理国灭了,董森将会承袭密教首领之位,被一灯大师册封为“五密栋梁大神通”。相对于列祖列宗的封号,董森这个封号非常垃圾,明显是被高氏打压得极惨。

  聂庭训说道:“你祖父要被押去洛阳,等待皇帝陛下亲自处置。在朝廷没有正式下令之前,由你来主持大理密教改革如何?”

  董森哪敢拒绝?

  他瞟了一眼聂庭训脚边的那些尸体,忙不迭点头:“聂知府让怎么改,我都老老实实照着办,万万不敢有丝毫违背。”

  聂庭训又对领兵抓人的范汝为说:“这些读书人,伤者扔到大街上,让他们的亲朋好友领走。至于死了的,全部挂在城门口,贴告示写明罪状,安排专人在那里宣读。”

  “是!”

  范汝为拱手领命,心想这些大头巾咋全跟疯了一样。

  往日里都彬彬有礼的,突然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而且恨不得多杀几个的样子。

  刚才范汝为没想着杀人,一群读书人堵住院门而已,吓唬吓唬再驱散就行了。谁知聂庭训直接让他动刀子,非要弄得满地是血才肯罢休。

  聂庭训扫视那些还活着的读书人:“尔等也读过圣贤书,应当明白一些道理。再过些日子,大理就要设立府学了,你们各自回家读书备考。朝廷对尔等有优待,只要考进府学就视为秀才,明年前往昆明……也就是鄯阐乡试考举人。记住,只考儒学,不考佛学。”

  劫后余生的那些读书人,连忙拜谢知府,很快一哄而散。

  治理新占领的土地,自然不可一味杀戮,今日杀人是确立权威,接下来还要给几颗甜枣吃。

  为了尽快收服读书人,云贵两地都给了举人名额。

  而且,第一届科举跳过秀才考试,只要考进州府级别的官学,就自动获得九年的秀才身份。明年在昆明进行第一次乡试,云贵两省州府学生都可参加。

  并在进京考进士的时候,把云南、贵州、宁夏、朝鲜、交趾五省学生单设一榜。

  川南、湘西、辽东、广西、晋北、陕北、冀北的部分州县,以及都护府、总督府辖地的学生,也被统统归为这一榜里面。

  甚至都护府和总督府辖地士子,直接由官员推荐应考名单,连乡试暂时都不设立——如果考生认为自己特别牛逼,可以到临近省份去报考,走正常的科举流程考进士。

  此榜录取进士要相对容易些,阅卷官对他们的要求没那么高。

  当然,名额不是很多,初授官职时也肯定垫底,干到退休撑死了能有知府级别。

  等这些地区的考生质量整体上升之后,朝廷再重新划定科举榜单,授官和升迁也随之恢复正常。

  大理城内,新开了一家书店,老板是从四川来的外地人。

  雇员却有两个是本地人,他们举着教科书沿街喊话:“正宗的眉州雕版礼部编校版科举书,附赠大理府学的入学考试标准。要买书的士子,且去原大理国礼部贡院东街找金榜书局!正宗的眉州雕版……”

  朝廷绞尽脑汁想着如何移民,却总有商人自己跟来新占领土。

  而且那些商贾经营的行业五花八门,大理这才刚刚收复多久?居然就有四川人来开书店了。

  伴随着大明不断对外扩张,国内许多商贾都尝到了甜头。有的商人甚至愿意随军,帮着朝廷运输物资,以换取战胜之后的相应红利。

  稍微胆小的,则跟在明军屁股后面,一旦听到前线打胜仗,立即带着财货去做生意。

  像这种开书店的,资金投入不是很大,而且文官还会支持,以白菜价购置店铺很快就能营业。

  苏通与好友们从董家逃出,刚出门又被叫回去,让他们把受伤的士子带走。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所有人都还惊恐不安。

  受伤士子被亲友带回家,剩下的却一边害怕一边讨论科举。

  虽然官府暴政杀戮士子,但既然留了一条仕途大道,他们终归还是愿意接受的。佛学不考?那就不考呗,私底下悄悄念佛就可以了。

  只要不把路堵死,官府杀得越狠,他们转变就越快。

  “大明的儒学,跟大理一样吗?”施罗汉光突然问。

  他的兄弟施罗汉明说道:“都是儒学,能有什么不一样的?”

  苏通说道:“官府禁止用梵文注解儒经,恐怕中原的儒经还真跟大理不同。”

  “那怎么办?只让我们备考府学,却又寻不到中原经书。”众士子颇为焦急。

  他们刚刚还在为死伤的朋友感到悲痛,心中腹诽官府过于残暴,此刻居然已开始为找不到教科书而苦恼。

  “正宗的眉州雕版礼部编校版科举书,附赠大理府学的入学考试标准……”

  忽地,一个被四川书商雇佣的本地伙计,挥舞着两本教科书沿街叫卖而来。

  众士子听得眼睛冒光,连忙加快脚步围上去。

  苏通忙不迭问道:“礼部编校我们懂,为何却是眉州雕版?”

  那伙计解释:“我们东家是四川人,四川的印书行业,尤以眉州书籍雕版最为精美,就连成都府那边印书都不能比。”

  一个叫赵良寿的士子问:“附赠府学入学考试标准是真的吗?”

  那伙计说道:“肯定是真的,官府透露的。就算诸位僧师不买,过几日官府也会公布。”

  苏通连忙纠正:“莫喊僧师,今后都是儒生。”

  大理密教在唐朝确定的二十多个高贵姓氏,发展到此时已经排名变换,其中一些甚至沦为局部大族,世世代代为真正的大姓当家臣。

  比如大理苏氏,就世代做董氏家臣。

  现在董氏遭到官府打击,苏通自然要赶紧切割,今后他家不再是董氏家臣,而是正正经经的大明士子。

  士子们问清楚书店地址,急匆匆便结伴跑去寻找。

  之前的杀戮,已被他们忘得一干二净。

  第1094章 汉文汉土

  王宗尧出身成都王氏,跟前宋宰相王珪是同宗。若论辈分,七弯八拐也算是秦桧夫妇的族侄。

  十多年前,成都王氏就被强行拆族了。

  王宗尧这一房没分到多少田产,却分到了王氏的书局生意。他连考三届会试落榜,举人资格过期作废,还得重新去考举人,郁闷之下干脆回家学做生意。

  但他只是庶子,继承家业没他的份,顶多成为家族生意的职业经理人。

  这次他跟父亲和兄弟商量,带着一些书籍和资金到大理。十年之内,把本钱连带利息还给家里,新开辟的大理产业就归他所有,但今后成都那边的家产跟他无关。

  什么眉州雕版?

  全是幌子。

  他带来的书籍,皆在成都印刷,而且还属于质量稍差的次品。

  苏通拿到一本《论语》翻阅,感觉也不比大理书籍精美,忍不住问:“这真是眉州精品?”

  王宗尧笑道:“自是眉州运来的,当年名动四方的三苏,也常在我家的店里购书。”

  把“三苏”的招牌亮出来,这些大理士子顿时肃然起敬,仿佛手里的教科书凭空漂亮了几分。

  “府学的入学考试标准在哪里?”

  “我这就贴出来,诸位自己慢慢看吧。其实跟各省科举差不多,只考四书、六经与数学。四书和数学必考,六经则选一经为本经。”

  “数学考哪本算书?”

  “礼部编校了初等、中等、高等数学三种。官办小学和县学,学的是《初等数学》。官办州学和府学,必修《中等数学》,选修《高等数学》。只有太学,才必修《高等数学》,因此一旦太学毕业,就能拥有举人身份。”

  “我手里这本就是《初等数学》?”

  “不错。随便回去翻翻就行了,虽说是必考,但你们终究没仔细学过。这次大理府学先定学生名额,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你们不需要把《初等数学》全都学会,只需要比旁人考得更好就行。”

  “那还不是得好生学习?”

  “不错。本人以前也是举人,对《初等数学》了若指掌,打算近期办一个临时私塾专教数学。当然,学费比较贵,有意者可以报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