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穿越指南_王梓钧【完结+番外】(827)

  他是靠加热硝石来制取氧气的,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有可能先分解成氧化钾,然后释放出一氧化碳和氧气。

  也就是说,这瓶氧气不怎么纯,里面肯定掺杂了一氧化碳。

  当然,一氧化碳浓度不高,而且数量并不多,就算爆炸也威力不大。

  朱国祥问张时修:“玻璃瓶罩着,里面可是死气?”

  张时修欲言又止,不知该如何回答。

  众人看着还在燃烧的蜡烛,眉头紧蹙,冥思苦想,却怎也想不明白。

  终于,瓶中氧气耗尽,蜡烛终究还是熄灭了。

  朱国祥尽量用古人听得懂的方式阐述:“气无处不在,但它并非纯粹之物。就仿佛细沙、粗沙,混合之后还是一盘沙。诸多气体混合,便是我们呼吸之空气。这空气当中,有些是人需要的,有些是人不需要的。人之呼吸,就是吸入有用之气,再排出那无用之气。”

  他又指着罩在蜡烛上的玻璃瓶:“此瓶所装者,便是柴火燃烧需要的气体,也是人赖以生存之气体。它可养人,朕称之为养气。做研究之时,且写作氧气。”

  朱铭捡起棍子,在地面写出“氧气”二字。

  道士们恍然大悟,认为“氧气”即为“天地灵气”,每天吐纳吸收的就是这玩意儿。

  也不知道教是否会诞生出“吸氧派”,误吸掺杂其中的一氧化碳就大条了。

  朱国祥干脆盘腿坐于院中,众人不敢再站着,也纷纷跟着坐下。

  朱国祥说:“京中百姓,多用石炭来做饭取暖。冬日取暖之时,偶有门窗关得太死,结果中炭毒而身亡者。何谓炭毒?那也是一种气,石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毒气。”

  来的都是阁部院重臣,他们都居住在东京。虽然自己高价购买木炭,但家中奴仆却多用石炭取暖。

  此刻听皇帝解释,众人将信将疑,却又忍不住去相信。

  朱国祥又看向张锦屏:“太子妃的祖先,改进了湿法炼铜之术,每年为朝廷带来无数铜料。太子妃可知其中原理?”

  张锦屏说:“回禀官家,儿媳知道怎样炼铜,却不知为何要那般做。”

  朱国祥笑问众人:“你们可想看看?”

  “愿得一观!”众人连忙应道。

  今天不讲什么深奥的知识,纯粹为了引起大家的兴趣。

  朱国祥重新走向屋中,边走边说:“化学之道,利国利民,湿法炼铜便为其一。深研此道,或能为国朝平添无数金银。”

  大家心想对啊,湿法可以炼铜,为何不能炼制金银?

  皇帝就是个大忽悠。

  第752章 化学天尊王重阳

  炼金术师,中国也有,一般称为方士或术士。

  方术之士,是星相医卜从业者的统称,其中就有不少折腾炼金术的。

  两宋交替时,战火一度蔓延到江西,接着又是贼寇四起,就连张家都遭到劫掠,万卷藏书被付之一炬。

  张锦屏的兄长张焘,从灰烬中找到《浸铜要略》的残卷,重新补齐之后再次献给朝廷。南宋这才派遣官员,恢复江西的湿法炼铜场,并成为南宋的重要铜料来源。

  张焘在给此书作序时,就有写道:“谨按《神农本草》著,石胆,谓神仙能以化铁化铜,成金银。故方术之士竞尽力于此,然不探其理,类皆求之炉火之间,以为丹药之用……”

  这些方士,读了《神农本草经》就去炼金。

  也有方士认为,书中的金银铜铁,暗指炼丹的某些材料,可用石胆(胆矾)炼化出来。

  此时此刻,围观皇帝做实验的道士,便有这种用炼丹炉来炼化石胆之辈。

  “太子妃,可读《浸铜要略》之序言。”朱国祥说。

  张锦屏颇为激动,这篇序言是第一版,由她的叔祖张甲所写。

  张锦屏翻开扉页念道:“万物之理,非圣人莫穷;万物之用,非圣人莫制。穷而制之,曲尽其性。故《神农本草》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妙极神通有至于此,信哉!百工之事皆圣人作,然其说具存,其所以化之之术绵历数千百年……”

  念完,朱国祥开始说到正题:“百工之事,真的只有圣人能作吗?万物之理,真的只有圣人能穷吗?万物之用,真的只有圣人能制吗?非也!”

  张锦屏一愣,皇帝这番话,竟然在全面驳斥她的叔祖。

  朱国祥说:“寻常之人,也能究万物之理。寻常之人,也能制万物之用。寻常之人,也能作百工之事。如果这些只有圣人能做到,那么眼前的诸位,只要能认真学习研究农学、化学、物理,你们也可以成为当世之圣人!”

  阁部院重臣且不论,在场的几位落榜举人,却被皇帝此言说得激情澎湃。

  朱国祥又指向正在看热闹的儿子:“太子坚持要把蔡伦请入文庙,便是天下士子反对亦在所不惜。何也?激励天下俊才,作那百工之事也。能作百工之事,流传千百年,而今还可利于万民者,便可称其为圣人。蔡伦虽然品行低劣,但他改良了造纸术,那他就当得起后世供奉。”

  此言一出,好些大臣都想反驳。

  但在说话之前,齐刷刷扭头看向朱太子。然后就纷纷偃旗息鼓,因为他们知道,就算今天在这里自杀,太子都不可能再改变什么。

  朱国祥对儿媳说:“太子妃可写信回家,下次再印刷《浸铜要略》,把作者名字改成你的曾祖。”

  “是!”张锦屏行礼领命。

  张潜当年写出《浸铜要略》一书,都不好意思自己署名,让拥有官身的儿子署名,然后再去献给北宋朝廷。

  因为“作百工之事”的只能是圣人,就算改良技术并写成书籍,也不过是修复圣人的失传技艺。

  一个白身有什么资格?必须是有官身的儿子来写书。朱国祥又说:“通政院颁布诏书,大告天下万民。今后但凡是百工著作,无论是否拥有功名,人人皆可著作成书。内阁给各地官员下发公文,让他们遇到百工之书,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其中佼佼者,可向朝廷举荐!”

  “是!”

  通政院和内阁官员一起应诺。

  朱国祥问那几个落榜举子:“你们可愿成为当世圣人?”

  这些家伙本打算辞职回家,此刻被皇帝一激,竟有一大半说道:“不敢做圣人,愿为圣人事!”

  包括王中孚在内,也脑子发热想要研究化学。

  化学天师王重阳?

  朱国祥继续说道:“数学、农学、化学、物理、天文、地理,此六科之学问,将在太学当中传授。太学每年的舍考,原定录取十人赐进士出身。今日便定下规矩,这十个进士当中,当有六人来自此六科的优秀学子。”

  官员们有点懵,落榜举子却是狂喜。

  古代想要推广自然科学很难,数学已算最简单的了,不像儒家经典苦读就行。

  暂时只能在官方的县学、府学教材中,添加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太学,让那些精英去学习,并通过太学舍试来激励学生。

  今后的太学生,既要学儒家经典,也要学自然科学。

  而且,只要其中一门自然科学,能够在舍试当中考第一,便可获赐进士身份。

  十个名额,占了六個!

  剩下四个,才是儒家经典学得好的。

  无法顺利毕业的太学生,其实也不亏。他们懂得儒家经典,又全都学过自然科学,今后不管回乡做什么都有本事。

  而且,他们还不用全都回乡。

  可以进天文馆,可以进劝农司,可以在户部、工部、兵部、翰林院担任伎术官。

  或许,今后还可以加入医学。

  李邦彦此刻心思百转,他自己学这些已经晚了,就连长子、次子都学不进去。但可以让小儿子学啊,然后再安排进太学,今后走捷径获取进士功名。

  秦桧心中更是得意,他数学已经学得极好,物理也有在慢慢学习,就连新朝天文他都有所涉猎。

  在大臣们的各种念头当中,朱国祥拿起一坨胆矾:“这个就是石胆,蓝色如胆汁,故此得名。张家的浸铜之术,却是采用胆水炼制,江西那边能就地提取胆水。其实,无论是石胆炼铜,还是那胆水炼铜,都是一样的化学原理。”

  “我们把同样的物质,分到不能再分,如果再分就会改变其性。那么最小的那一份,就叫做分子。比如铜分子、铁分子……”

  朱国祥真就只能这样阐述,越形象越简单越好,即便如此他都怕人听不懂。

  胆矾制铜的实验有点花时间,在化学反应慢慢进行时,朱国祥一直在讲各种理论。

  有一个算一个,除了朱铭之外,全都听得云里雾里。

  既然皇帝不是要炼丹,那就没必要继续留下来,翟汝文作揖道:“陛下,内阁还有公文未处理,臣请先行告退。”

  “都去忙吧。”朱国祥说。

  众臣如蒙大赦,纷纷告辞离开,就连秦桧都跑了,他知道这玩意儿不容易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  王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