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脸角抽了下,没有理他。
陈朝再多不甘心却也没办法,一甩袖子,沉着脸,出了苏颂值房。
政事堂现在是风声鹤唳,暗中窃窃私语无数。官吏们看着陈朝出来,探着的头,伸着的耳快速缩了回去。
陈朝看着他们,冷哼一声,大步离开政事堂。
“是王相公的门生,他来找苏相公做什么?”
“我看,还是关于环庆路大败的事,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了……”
“现在朝廷麻烦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拿苏相公抵罪……”
“肯定的啊,苏相公不是变法派,这么大的事,拿他背锅最好不过了!”
“这么说来,章相公就要成为宰执了?”
“这不是明摆着吗?外面都说,明年会改元,这宰执肯定得换人,毕竟苏相公是太皇太后的人……”
“嘘,慎言!”
姜敬听着一群人的议论声,神色不安,转回了苏颂值房。
苏颂手里拄着拐杖,不等他说话,就道:“我知道你有些人,传话出去,什么也不要做,老老实实做事。”
姜敬见苏颂的态度,心里忽然有些古怪,道:“相公,环庆路大败,朝廷怎么这么安静?不应该如临大敌,派兵应对吗?”
苏颂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你还算冷静。”
姜敬一个激灵,陡然醒悟了,道:“环庆路没败?这是章相公布的局?”
苏颂轻叹了口气,道:“知道了就知道了,不要多说什么。章惇被官家压了那么久,酝酿了很多事情,要是牵扯到你,我除非拼老命,否则保不下你。”
姜敬头上渗出丝丝冷汗,少有的面露惧色,道:“我记得,前不久文相公还上书了,章相公这张网,要装这么多人的吗?”
文相公,就是文彦博,四朝宰相。
苏颂听着也是皱眉,道:“暂时没那么快,还得等章楶回朝,你心里有数。”
姜敬头上冷汗涔涔,眼神闪烁不断,连忙又抬手道:“下官明白。”
第一百八十七章 赵煦之威
环州城。
控制了边境以及抢夺到的二十多个城寨,确定西夏罢兵,北方各路的文臣武将,集中在了环州府府衙。
他们要对各路进行重新布置,同时商议着进京领赏的事宜。
许将,章楶坐在主位上,下首两边分别是王文郁,王安礼,种师道,折可适等文臣武将。
王安礼作为反对开战的人,此刻多少有些羞赧,与许将,章楶倾着身道:“之前是下官考虑有缺,还请二位见谅。”
许将对这个王安石的幼弟还是多有礼让的,何况,明年变法,这位也有不少作用,微笑着道:“王经略无需介怀,凡事都有不同看法,能够理解。”
王安礼抬了抬手,没有再说话。
在座的其他人在这场大战中都有功劳,他说话的底气着实不那么足。
章楶看着一众人,道:“各项布置已经稳妥,再等五日,夏人没有异动就应该派人来议和了,我们可以回京复命。”
众人都是面带微笑,‘复命’是真,真的背后就是‘领赏’!
许将已经或明或暗的告诉过他们,这一次,官家会重赏!
还有什么比领赏更令他们开心?
章楶瘦削的脸角全是风霜之色,注视着一众人,语气平静又充满警告意味,道:“你们暂时都是我的幕官,我有三件事,希望你们能记住:第一,到了京城之后,谨言慎行,不要见不该见的人,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第二,回来或留京或去其他地方,知位明职,谨守臣子之道,不要逾矩。第三,祸由贪来,凡事有度,分寸进退,要有拿捏。我与章子厚的关系你们很清楚,在京城里若出了什么事情,我非但不能出面保你们,甚至要弃车保帅,重重治罪,你们可明白?”
环庆路离开封城并没有多远,这几个月来的风波,他们听了太多。原本以为离他们还远,不会裹挟他们,但听着章楶的话,这才纷纷心中凛然。
“谢经略提点!”一众人起身,肃色的抬手。
不说章楶与章惇的关系,单说这次大败夏人,一雪元丰五年惨败之耻,官家以及朝廷必然重赏,章楶未来几年拜相或许不那么难以想象!
‘一门两相公’,这个五个字,听着就令人震惊。
许将在场,章楶不能过多说什么。等一众人坐下,章楶便交代环庆路等诸路的布置,以防夏人去而复返。
……
自从赵煦从枯井中被救出,大宋皇宫内外的事情就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尤其是赵煦开始夺权以及成功后,对朝廷的冲击可谓前所未有,朝野的非议声更是空前绝后,远超神宗朝王安石变法之时。
而今,赵煦加上归来的‘新党’,尤其是章惇,令朝野更加的忧虑不安,食不安寝。
传来环庆路大败,夏人可能攻入开封城,就如同烙铁入水,偌大的开封城好似一个蒸笼,热气腾腾,什么气味,什么声音都有。
赵煦坐镇垂拱殿,时不时的召见章惇,蔡卞以及六部七寺的尚书寺卿,既有关于落实改制,也有变法大略,同样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
宋朝现在积累的问题太多,从宋朝立国以来的痼疾,外加‘新旧’两党恶斗下,各种问题被加深,厄需刮骨疗毒,摆脱‘祖制’的魔咒,否则宋朝还是那个宋朝,结局不会有多少改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