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卞摇头,写完一个,飞速拿起另一道,继续写,头儿也不抬的说道:“今年先这样,明年再做调整,不止是巡抚,各参政参议都有问题,还有,名单快点拟定,我好做安排……”
章惇抬头看了他一眼,拿起笔,将几个名字给划去,又添了几个,说道:“基本定了,六部尚书都在京,加上一些勋贵,朱浅珍,赵佖我也加上了……”
蔡卞笔头一顿,倒不是因为章惇直呼‘赵佖’全名,而是想到了另一些事情,转身向章惇,道:“皇后娘娘那边,你是怎么安排的?”
章惇直接淡淡道:“娘娘七月身孕,行动不便,皇嗣大过一切,就不劳动娘娘了。”
蔡卞见章惇用大话搪塞他,放下笔,认真的道:“娘娘必须加上,还有,你,要不我亲自去请见,另外,太妃娘娘你怎么看?”
“不必。太妃娘娘是长辈,哪有出去迎接的道理,就在宫里吧。”章惇神情平淡,字句坚定。
蔡卞能明白章惇的想法,‘新党’对这位‘旧党’所立的孟皇后一直不喜,暗中推动废后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歇过。
蔡卞不赞同,继续劝说道:“你执意如此,娘娘不会高兴,官家也未必会高兴。”
章惇将名单放好,道:“官家预计月底之前到京,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论功行赏,几位殿下的爵位也要定下,诸多麻烦事,要在年底前解决,明年——改元!”
第四百章 纠合
大宋现在的事情太多,大大小小,都堆在政事堂。
蔡卞却皱眉,看着章惇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官家御驾亲征,大获全胜而归,作为当朝皇后,怎么能不在迎接的名单上?
章惇似也没有隐藏的意思,喝了口茶,目光少有的冷峻的看向门外,淡淡道:“我大宋后宫干政之风前所未有,历朝历代的教训还不够多吗?皇后,应该安分守己,不涉朝政。”
蔡卞登时拧眉,面露沉色。
他这才明白,章惇没有加上皇后,并不是出于‘新党’对‘旧党’的深恶痛绝,而是有更深次的考虑。
大宋自立国就开启了后宫干涉之风,尤其是太宗皇帝的继位,就是太祖,太宗生母杜太后一力促成,接下来垂帘听政之风日盛!几乎除了开国两位到现在,代代都有太后垂帘听政!
这种情况,历朝历代,绝无仅有!
并且可以预见,往后,可能还会有!
自古以来,对于‘干政’二字的前缀有很多,外戚,宗室,权臣等等,但最让统治阶层警惕的,却是:后宫与内宦!
宋建在五代十国上,有着太多血淋淋的教训。
大宋内宦不显,倒是后宫盛极!
蔡卞沉吟许久,道:“这件事,怕是没那么容易。”
章惇继续看着门外,没有说话。
如果皇帝早逝,留下一个小皇帝,那么,什么人能看好这个江山呢?
是内监,是外臣?
最终,只能是小皇帝的生母,没有其他选择。
这是十分现实的问题,近乎无解!
裴寅这个时候从外面进来,见气氛有些微妙,还是拿着一道奏本,恭谨的道:“二位相公,工部上书,增加了一些迎驾人的名单,有宗室,外戚,还有元祐七年以前的一些相公。”
“不准!”章惇直接道。
这些人,几乎都是‘旧党’!
蔡卞已经坐回去,思忖着道:“裴舍人,你去工部,让工部将近半年的支出详细,抄录给刑部,御史台,再下发沿路各地。”
裴寅看了眼章惇,抬手道:“是。”
裴寅转身出去,章惇,蔡卞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各自忙碌。
此时的工部,倒是一团和气。
‘旧党’的大佬几乎都被扫出朝堂,工部尚书王存是前任宰执苏颂任命,这里也成了‘旧党’的最后大本营。
王存本来在巡视河道,今年的大雨不多,河道去年大力修过,倒是没有什么险情,忙碌的一直是‘修河铺路’。
开封城的位置,令大宋非常依赖漕运,进出京城的钱粮,八成依靠漕运,是以,这一次的修河,除了针对最重要的黄河,长江外,最重要的,就是各条漕河,也就是运河。
王存坐在椅子上,面露轻和笑意,看向右侍郎陈浖,道:“各地进展还是十分顺利的,乡绅们都很支持,日后还需加倍努力,不可懈怠……”
‘以工代赈’,确实是一个多赢的措施,除了疏浚河道,纾解灾民,还能获得诸多良田,沿河除非贯穿田亩,否则大部分士绅还是很支持的。
陈浖不苟言笑,道:“尚书说的是,近半年来,我工部声望逐渐攀升,不少人提议尚书入政事堂,下官看来,明年或许就顺理成章了。”
王存脸上不自禁露出微笑,摸着不长的胡须,神色意味深长。
入政事堂,其实就是拜相。
在王存看来,士林的声望是一方面,最为关键的还有官家以及朝局。
官家那边其实不需要考虑太多,只要能做事,官家不会阻拦。至于朝局,王存心里判断是,‘新党’不管是为了‘朝廷和气’的名声,还是缓解‘旧党’的压力,拉他拜相,应当是水到渠成!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进来,急声道:“尚书,政事堂传话,命工部将近半年的支出详细抄录刑部,御史台,并邸报沿河各路府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