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很简单,‘新党’生气了,自然要出气,那他们这些被扫出朝廷的人,要遭到更严厉的处置了。
苏轼笑容收敛了几分,又自顾的喝了杯酒,道:“没什么可怕的,无非就是换个地方,哪里不能喝酒。”
吕陶看着他,神色微沉,道:“这一次,或许不太一样。他们双方势成水火多少年?明年若是改元,双方必然有一场大战!”
‘旧党’断然不会想看到‘新法’复起,‘新党’则会全力推动‘新法’。
在明年改元的关键时刻,双方的斗法要趋于白热化了。
苏轼想到了,目中有凝色,默然良久,道:“你想怎么办?”
这次换吕陶沉默了。
苏轼一怔,自顾的拿起酒杯喝酒,眼神一直看着吕陶。
吕陶是他的亲家,两人又是多年挚友,能让吕陶沉默的,必然是大事,他没有急着催促。
好一阵子,吕陶叹了口气,道:“王相公给我来信了,希望我们回京。”
苏轼手一顿,慢慢放下酒杯,嘴里的酒顿时不香了。
王相公,王存。王存拜参知政事,有资格被称为‘相公’了。
“他不止给你写了信吧。”苏轼说道。
吕陶点头,道:“他刚刚上位,面对章惇与蔡卞,压力很大。身后的工部还不知道落到谁手里,他需要支持。”
苏轼面色慨然,转头看向西湖。
一阵风来,莲荷摇曳,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王存的想法,举动一点都不奇怪。‘旧党’被‘新党’清算的很严重,朝廷里所剩无几,王存想要立足,须要更多的支持,能够支持他的,还得是有能力,有影响的人,那么,苏轼,吕陶等人自然就是第一序列考虑的人选了。
吕陶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道:“我知道你心有不甘,想回去,不过,这件事我昨天就知道了,我想,你要谨慎考虑。”
‘新旧’两党的争斗,绵延几十年,互有胜负,但苏轼是一个特列。
不管‘新旧’哪个当政,都容不得他。甚至是,他被贬低的最严厉之时,还是‘旧党’主政的时候。
苏轼的仕途不如他弟弟,他的大部分时间,被贬低在外,最远的,在詹州,后世的海南,那是大宋流放官员最远的地方了。
加上这一次,他有些心灰意冷。
苏轼的目光从湖面收回,又喝了口酒,道:“我到了杭州才知道,其实,那些人没打算放过我,是要我入狱论罪的……听说,是官家发了话:‘莫要为难苏先生’。”
吕陶一怔,他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
继而他就沉色拧眉:他们要是回去,那不是令章惇、蔡卞恼火了,而是在打官家的脸!
第四百四十一章 属意
吕陶拧着眉,也明白了苏轼话里的意思。
苏轼,是不打算回去了。
“也罢,京城现在是一个是非窝,不回去也好,再看看吧。”吕陶叹了口气,有些无力。
他们都有一腔报国之心,奈何有同样的一大群人,容不得他们。
苏轼又喝了酒,抬头远望,摇了摇头,道:“我们怕是不得安宁了。”
吕陶转头看去,果然,见着四五个人向他们这边走来,一看就是一些熟悉人的。
这些人,是因为吕大防,范纯仁案被牵累罢黜,贬谪的官员,一直满腹怨愤,对朝廷的非议从未停止过半刻。
“又要乱了。”
吕陶轻叹。
有些事情,真不是他们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这是一个大旋涡,卷入里面的人都身不由己。
他们这些人是鱼肉,章惇等人也不是砧板。
残酷,冰冷,没有半点温情。
吕陶站起来,道:“走吧。”
苏轼跟着站起来,道:“去我庙里吧。”
吕陶没说话,心里想着苏轼与章惇曾经是挚友,而今两人形同陌路,越发觉得官场冷血。
江南西路,附郭县。
栾祺,应冠等人已经被羁押很长时间了,朝廷一直传言会派王存来,但一直没有人来。
参议刘志倚等人勉强主持政务,但在附郭县,甚至整个江南西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
这些人不明着反对,暗中使绊子,不配合,加上舆论汹涌,民情激愤,令刘志倚等人几乎不敢出衙门。
巡抚衙门外,被严肃戒备,刘志倚等人勉强的处理着事情。
贺轶的尸体已经装棺,家人也都赶过来,却迟迟不能运走,安葬。
大牢内。
栾祺已经听到赵煦大胜归朝,不‘全面复起新法’,近来心情十分的好。
他穿着牢服,披头散发,却趾高气昂的看着应冠等一大群人,道:“你们也听到了!当今官家英明神武,大败李夏叛逆,对于奸党也有明悟,今日不复起新法,明日就是将奸党扫除朝堂,天下朗朗之时!”
应冠等人根本不理他,当初拉他进来,不过是做炮灰,谁知到了现在,这位炮灰似乎还一点反应都没有!
‘读书读傻了!’
众人心里腹诽,没人理他。
应冠坐在角落里,不见过去的衣冠楚楚,而今很是狼狈,随着时间过去,他现在越来越担忧了。
预期的那种波澜壮阔的营救没出现,也没人来江南西路,太过安静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