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与赵煦有很多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强硬’,章惇的强硬,不止是对内,对外也是一样。
章惇严肃的脸上多了几分严厉,躬身道:“臣铭记圣训!”
赵煦嗯了一声,喝了口鱼汤,笑着道:“这些大相公都有腹稿,朕就不赘言了,等他们来了,要朕见见就见见,不见就不见,无非就是彼此试探,拖延时间。”
章惇道:“是。臣计划,明年出去走一趟,为各位巡抚站台,还请官家允准。”
赵煦眉头皱起,朝廷现在全是章惇在撑着,他要是离京,还不知道京城要出什么乱子。
赵煦心里斟酌着,道:“先看看时机,明年,或许咱们都要忙的脚不沾地,未必能有出汴京城的机会。”
章惇也有同感,道:“臣明白。”
赵煦回头看了眼孟皇后怀里的小家伙,忽然有些意外的道:“朕突然想起来,权哥,好像不怎么哭闹,一直很听话,乖巧。”
孟皇后这才说话,轻笑道:“官家说的是,母妃也曾说过,说权哥将来肯定是一位谦谦君子,儒雅有礼。”
赵煦笑了笑,道:“小孩子哪有什么定性,再说了,君子可不是什么好词。”
孟皇后眨了眨眼,神色疑惑。君子,怎么就不是什么好吃了?
倒是章惇不动声色的看着赵煦,他刚才,听到了‘母妃’二字。
这‘母妃’可不是随便叫的,尤其是官家嘴里。
章惇敏锐的意识到了一些什么,没有点破,好似没注意其中的不太寻常。
沈括是真没注意,他看着孟皇后怀里的权哥,心里思忖的是:官家,未必希望一个谦谦君子继承皇位吧?
赵煦只是随口一说,话题很快又转回来,与章惇说着朝中内外的事情。
两人随意交谈,慢慢吃着,将朝廷里的诸多事情,在三言两语间就敲定了。
……
此时的礼部,少有的聚集了七卿中的三位。
御史台御史中丞黄履,刑部尚书来之邵联袂拜访礼部,与礼部尚书李清臣在谈论着各种事情。
“大理寺那边,倾向于严判,以遏制朝野的不正之风。”
黄履端坐,神色冷肃。
他说的还是‘林唐夜骂章府’的事,里面牵扯出了众多朝臣的族人。不止这些重臣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于章惇都被人找上门。
来之邵绷着脸,没有说话。他家里的老娘已经一天没吃饭了,他是用尽办法,一点用没有。
李清臣将来之邵的表情尽收眼底,却道:“大理寺不归我管,也不归你们管,甚至是大相公都管不到,怎么判,是他们的事。我们还是说说大赦的名单。”
来之邵也不愿谈论,便道:“好。”
黄履其实很想讨论一下,因为他觉得还有不少人没有抓,这样放过太轻易了。但他们两人不愿谈,他也不能强求。
李清臣见两人同意,便道:“我的想法是,大赦的范围,应该定在官家亲政之前,对于被司马光,吕大防等人以各种‘诗案’流放的,通通予以赦免,甄别归朝。对于一些不赦之人,自然不赦,不做讨论。刑期十五年以上的,不赦。贪腐,草菅人命,攻讦‘新政’诸如此类,不赦。违反军法、通敌叛国等,不赦……”
来之邵与黄履面面相觑,按照李清臣的说法,那大赦的范围将被大大缩减!
这似乎与官家、大相公的大赦本意相冲突。
官家与大相公,希望借此收复人心,笼络朝野,增加‘新法’的支持,减少阻力。
李清臣的说法,将相当一部分‘应该’赦免的人给排除了。
真要这样做,将会有非常多的人失望!
第五百零二章 大赦不赦
李清臣即将拜相,来之邵与黄履都要表示尊重,对他的话,两人对视一眼,有些迟疑。
‘大赦天下’,虽然有不赦之说,但不会限制那么多,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并且,这次大赦,不仅仅是赵煦御驾亲征大胜西夏,也不是明年改元,更不是权哥出生,根本意义还是在于,赵煦与朝廷希望借此缓和朝野的紧张关系,减少‘新法’阻力。
来之邵故作思索的道:“这样的话,大赦之人会大大的减少,尤其是涉及的官宦,几乎要减半,这怕是与官家、朝廷的意愿相悖,并且,文相公,王相公那边未必答应。”
李清臣面色俨然,看向他道:“我看到刑部大赦的名单,包括了孟家,高家,还有一些宗室?”
来之邵神情微变,继而就沉色道:“李尚书不同意?”
孟家,自然是孟皇后之家。
高家,是高太后的亲族。宗室,指的是当年涉嫌谋算赵煦,抢夺皇位的燕王等人。
高家,孟家以及燕王等,在赵煦亲政,章惇掌权,‘新党’复来,都遭到了清算,高家几乎形同虚设,孟家只剩下孟皇后与孟唐姐弟,燕王等身死,孩子都还在十岁以下。
现在孟皇后生下皇嫡子,那么赦免孟家,似乎是理所当然。赵煦亲政,高太后过世,那么过去的那些龌龊就应当烟消云散,官家与朝廷须展现大度与宽仁以示天下,收拢天下人之心。
李清臣没有任何婉转,很是干脆的道:“他们犯的都是不赦之罪,没有进一步追究已经是官家宽仁,若要赦免,我坚决不同意,哪怕到了御前,我也是这么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