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一把拉住他,看着他的神情,道:“文卿家,没事吧?”
文彦博只是脚滑,倒也没问题,连忙站稳,侧身,道:“多谢官家。”
赵煦一手抱着权哥,一手扶着文彦博,笑着道:“雪地路滑,文卿家慢些。朕还记得,当初吕大防,朕也这样扶过他。”
文彦博脚步顿了下,又继续向前走。
跪在地上的王存,心头苦涩,听到赵煦的话,莫名又有些快意。
文彦博自负聪明,还不是被官家拿捏的死死的!
当初官家这样扶着吕大防,吕大防最后是惨死皇城司,你文彦博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场的人,似都能听出赵煦的言外之意,深深的看了眼文彦博。
文彦博只是顿了下,便行走如常,仿佛听不出赵煦的话外之音。
实则上,赵煦也就是感慨了这么一句,很快就放开手,看着前面人群渐多,便道:“今天人不少,走,咱们一起去坐船,游湖,说不定就能看见一些世家公子姑娘的花前月下。”
赵煦说着,脚步就快了一些,他对这种事,格外感兴趣。
孟皇后连忙跟着,一直小心的看着权哥。
文彦博,苏轼,孟唐等人随后,王存跪在地上,慢慢的起身,面如死灰,眼神里挣扎,一咬牙,还是跟了上来。
赵煦带着一大群人,兴致高昂的游湖赏灯,章惇等人没闲着。
‘绍圣新政’的方针大略基本上都已经定下,但还有诸多细节以及各部之间的协调,官帽子,钱粮等等,每一项都是令人头疼不已,却又必须要做的事情。
虽是朝休,李清臣,林希,许将三人基本上只休息了一两天,便在衙门,政事堂之间来回穿梭。
他们已然是辅臣,只等开朝,一道诏书,拜为参知政事。
三人在政事堂的时间,渐渐的远超衙门,左侍郎开始主要负责日常事务。
李清臣这会儿坐在值房里,正忙碌的写着什么,头也不抬的道:“关于退役的将士的抚恤,差不多可以定案了,许相公在值房吗?”
不远处的小吏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道:“回相公,许相公好像去了枢密院,还没回来。”
李清臣嗯了一声,道:“回来了告诉我一声,在我手边这三道公文送给林相公,告诉他,礼部官员的调动,我同意了。”
“是。”小吏快步从桌前出来,拿过那几道公文,小心翼翼又快步的转向林希的值房。
李清臣写了一会儿,合上手里的公文,拿起来,径直出了政事堂,来到了后面的青瓦房。
这时,章惇正在与蔡卞说话。
“按照时间算,宗泽就快要到了。”蔡卞抱着茶杯,神情沉色。
宗泽一旦到了江南西路,那就意味着,‘绍圣新政’的大幕就要拉开了。
章惇心里也在默默算着时间,道:“估计还要再等等。那个南皇城司,你怎么看?”
作为当今朝廷的大佬,他们对江南西路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比如说,这个南皇城司已经落入那个叫做李彦的黄门手里,蔡攸成了门面的指挥着。
蔡卞看了他一眼,道:“官家动了真火,是要对江南西路进行彻底,不可阻挡的变革。这个南皇城司,我感觉会惹出无数风雨来。”
第五百三十七章 行动
章惇对于蔡卞的判断是同意的,江南西路看似是朝廷,是政事堂与六部在布置,但强力或者说暴力机构都在垂拱殿的那位官家手里。
这位官家的性格,在章惇与蔡卞看来,并不是那种刚愎自用,自负天下第一聪明那种,而是一种古怪的倔强,只要是他认为对的,该坚持的,就一定坚持。
他既不想与政事堂为代表的朝廷产生隔阂,又坚持己见不放松。
是以,给了有心人从中作祟的不少机会。
现在,这位官家对江南西路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动了真怒,谁还能阻止。
蔡卞见章惇不说话,又道:“宗泽初出茅庐,又长在军中,我担心他镇不住局势。”
依照朝廷以及赵煦的布置,江南西路必然是要有一番腥风血雨,宗泽总揽一切大权,却又资历,威望不足,他能撑得住吗?
章惇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淡淡道:“宗泽,我们都仔细查过,人品,能力是没问题,我信得过。”
蔡卞有些不满,索性直接问道:“你是不是安排了后手?”
宗泽人品好坏,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不管宗泽怎么样,到了江南西路,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将他置于死地,贺轶就是前车之鉴。
是以,宗泽这个特殊位置,十分重要,不容有失!
章惇放下茶杯,道:“文彦博不是要了几个位置吗?我又赠送了一个给他,那文及甫,我打算让他去给宗泽做副手,副巡抚、副总督。”
蔡卞神色微凝,道:“你跟文彦博通气了?”
章惇明摆着要文及甫去背锅,文彦博能答应?要是激起文彦博的怒火,朝廷就别想太平了,以文彦博的能力与底蕴,足以将汴京城拉入深不见底的党争泥沼中。
章惇道:“我答应他,之前的事,既往不咎。”
蔡卞面作恍然状。
文彦博舍弃一个儿子,换取整个文家,
章惇继而又道:“以江南西路巡抚衙门的官吏配置来看,整体偏软弱,我们还需时时鞭策,确保进展与方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