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尚简,老秦为了表示对墨家的尊敬,雅乐就免了,直接进入论辩环节,论题是‘民生之要’。换了后世的话说,就是如何才能保证人民的生存权利,让人民群众快乐的生活;这个论题已经被争论了两千多年,历代学者虽有共识,却也有很多分歧,更不用说是在这个时代了,就连白栋都有些好奇,想要听听两人该如何论辩。
禽滑西是挑战者,就由他首先破题——民生之要,首在人人之爱,论辩一开,墨家的私货再次抛出,自然还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兼爱理论。殿中群臣很想打哈欠,墨家还真是无趣啊,这些不过是从墨子时代就坚持的论调,又要拿出来说一遍?
禽滑西扫视一眼殿中群臣,只是目光掠过白栋时,才微微一顿,稍后笑着开论:“天下若治,则民生安矣,我墨家治法,为古今第一良方,精妙之处,便在‘兼爱’二字,此之兼爱,却与儒家虚伪的‘仁爱’不同……”
杨朱呵呵一笑:“大善!儒家虚伪,天下皆知。巨子可能详解儒家仁爱欺世之处麽?”白栋听得微微一愣,杨朱厉害啊?先顺应对手话意,等到对方全面展开论说,然后才给予致命一击,这是后世辩手常用的手段,他居然也有心得?
“儒家之爱,起自亲亲,名为‘亲亲之爱’。所以孔腐才说,人生而被父母亲爱,而后亲爱父母,此别于禽兽耳;是以人皆有仁爱之心,君对臣子国民,自也有仁爱之心,仁者爱人,则天下治,万民安,却不知这是最大的谬误、且是根本之错!试想,若爱自‘亲亲’出,那对疏者又如何?亲疏自古有别,爱也幻生万千,所以此种之爱,乃有分别之爱,不公正之爱,正是取乱祸民之根源!我墨家首见于此,乃提出‘兼爱天下’,别亲亲、无近疏,心无国界、只怀天下!是以宋弱而楚强,我便怜宋,卫弱而赵强,我便怜卫,以天下非攻,见世间兼爱。人人爱人,则无不公事,天下公平,则国家自强,国强,则民安!这便是我墨家强国民生之策,试问谁人可破?”
洋洋洒洒说了数百言,看似攻击儒家,其实还是为了自家立论,禽滑西轻轻扫了白栋一眼,很关心这位清溪高徒的看法;鬼谷子学兼数家,其实等于无家,若是能让这位手段百出的清溪高徒从此接受了墨家的主张,可比赢了杨朱更为重要。
白栋却在暗暗摇头,兼爱的理论还停留在‘原始共产主义阶段’,听着让人无限激动,甚至想投身革命洪流,可惜终究不过是乌托邦啊,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杨朱击掌大笑:“好高妙、好精彩、好无趣、好虚伪!若果然能应巨子所说,天下之人相互兼爱,正是我辈乐见,比起孔腐仁爱邪说,高明何止百倍?可我问巨子,天下之人有千万,若有人偏偏不肯兼爱他人,只是要爱自己一个,何解?”
白栋也望向了禽滑西,是啊,你该怎么解决?比起墨家兼爱,其实儒家的仁爱还是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的,至少人家还有‘亲亲之爱’作为基础,你墨家有什么?革命理想麽?靠不住的……
禽滑西微微一笑:“先师早有解决之法,天下人既然认知不同,那便首先‘尚同’。”
白栋听得笑了,从‘原始共产主义’迈向‘原始社会主义’了?这勉强算是一个进步,可是,尚同真如墨子认为的那样有效吗?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毛不拔可利天下
墨子的尚同思想在很多人看来是可笑的,甚至在白栋看来,也是非常可笑。
墨子认为,自人类诞生之初,就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第一是没有相爱之心,没有相爱之心,就会相互争斗;第二是没有国家政治,无政长,因此但凡遇到事情,十个人就有十个主意,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主意,最后就引发了更多的争斗。
所以墨子认为,人类必须有政长,而且是德行高绝的政长,比如天子、国君。当人类发生不相爱、自相攻击时,就由这个政长来统一认识,让大家学会相互爱护,爱亲人也爱朋友,爱邻居甚至是去爱一个陌生的路人,总之……让人间充满爱吧,这样就没有了争斗,天下就得到大治了。
白栋只能摇头苦笑,正如后世课堂上学到的一样,这就是墨家尚同兼爱的过程了。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人治,无非儒家推崇的是‘亲亲之爱’,墨家推崇的则是无差别的兼爱而已;儒家的仁爱或许还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毕竟他有着现实基础,墨家的兼爱就太过空中楼阁了,这是让从天子到庶民每个人都能够大公无私地去爱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啊……伟大是很伟大,初听让人眼前一亮,可是现实吗?能够实现吗?不能!一万年也不能!
看着禽滑西一本正经地宣扬墨家‘兼爱尚同’的伟大理想,真不知该如何评价他。这是一个活在理想中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真的很让人尊敬,可他为什么看不到墨家理论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不等白栋来提出,杨朱已经毫不留情的指出来了。
“如今有天子、诸侯,莫非巨子以为都是无德之人麽?老夫看是这样的,否则你这兼爱的墨家又为何会常常做出刺杀国君的事情呢?”墨家不仅刺杀国君,还会刺杀权臣,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容不得墨家狡辩。
“天子若无德,则天下无爱;君主若无德,则举国无爱。墨家为了救助天下人。唯有如此。”禽滑西面色平静地回答。在他看来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秦汉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