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阳光大秦_光暗之心【完结】(394)

  “颜老夫子,您还是少喝些吧,还是小子敬你,你只喝一杯就好。”

  白栋哭笑不得地望着老颜俭,心说你不就是想要多喝几杯我家的酒麽?这是二十多度的‘高度酒’,你都年届九十的人了,怎能如此暴饮?

  “不成,要喝要喝,如此兴事,如何可以不喝酒呢?你小子该不是心疼了罢?”

  老颜俭把想要开口劝说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瞪了回去,连干了两大杯,足足有二两多酒,竟然是脸不红眼不花,摸了下嘴角道:“你小子的主意虽好,可这女子与男子都可入学,又该是如何一个考法?就算是贵族世家的女子,腹中藏书也远远不及男子,若是考题一般,便是对这些女学子不公平,依老夫看,应该分成‘男试’和‘女试’两类才好。”

  “男女之试还好解决,这入学考试题的内容才是关键所在……”

  慎道看了眼自从开宴后就一直沉默不语的卫鞅:“究竟是以法家题目为基础,还是儒家、兵家、墨家、甚至是农家?凤鸣书院不比稷下学宫那种争鸣之所,学子是来进学,不是来争鸣论辩,依本夫子看来,应以一家学说为基,百家学说只为补益,就如当年的吴起一般,虽是以儒家出身,却有兵家手段、法家之能,可他真正的根基还是在兵、法两家。卫子是书院的招生司领,不知你以为如何?”

  “慎子倒是位趣人,卫子同为法家,难道还会支持别家不成?书院要教的是学子,并非朝中官员,自是以我儒家学说为好,正如慎子所言,吴起以兵家为战,以法家手段为政,可他的根基却在我儒门,书院学子自也当如是,若无我儒家仁义教化,只怕空有诸般手段也要走错了道路呢……”

  老颜俭和孟珂向来稳重,自然不想在此时与慎道争论,漆雕藐却是性如烈火,他可不管嬴渠梁与骊姜在坐,当即出言反对。

  “呵呵,若是儒家教化有用,天下为何还有纷争?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以来,各国相继变法,所用之人,无不是我法家名士,怎就不见有人请动儒门夫子呢?”卫鞅终究还是忍不住,加入了论战。

  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家互融?

  “法家也好,儒家也罢,就再加上那个出世的道家,都要先吃饱了肚子才好说话罢?说到根基,只怕无过农、工两家。老夫以为,入院的学子不分男女贵贱、出身高低,第一就要学会种田……”

  “种田?若是凤鸣书院教出的学生都去种田,做先生的还有什么脸面?许子,你那套农事兴国的理论还是不用说了,粮多固可安民,也能令各国野心频生,引发连绵战火呢……”

  众人齐齐白眼,没人去搭理许行,只顾继续激烈论辩;其中论辩最激烈的就是儒法两家,公输清虽然也列坐,倒是没有参与这种无谓的争论,在他看来书院学子学习哪家的经典并不重要,心灵手巧才是根本,公输家之兴,当在凤鸣书院也。

  公输家不能再墨守成规了,为什么总是被墨家压制,就是因为不肯将手艺传于外姓人,甚至连本族中的旁出庶子也无法得到真传;这样下去万万不成,如今正好借凤鸣书院选拔天下贤才,将公输家的手艺发展到巅峰,祖上班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那就是制造出可以比奔马更快的车子和能够飞行在天空的木鸟,这样伟大的想法是否能够在自己的手中实现呢?

  “各位不必再争了,我观百家虽有纷争,却也有互通之处。儒家法家虽为朝堂之政,可墨家主张的兼爱大同又何尝不是儒法两家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看似出世,实是先求世上无争、而后人方无为,更似儒家追求的垂拱之治。所以外王而内法。以法治国。以德求全理法之人,才是治国经民的大道所在……”

  “各位固于己见,岂非是钻进了牛角之中、越走道路越窄麽?孟夫子请想,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与法家所主张的‘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又有多大的区别?慎子和左庶长是法家名士,追求的最高目标则是‘君明则国愈强、君不明而国不见弱’。这就是虚君之意,有没有君主、君主是周公还是商纣,都不会对国家造成太大的影响;虚君则君无为,岂非也是源于道家的‘无为’之说?各位学宗,其实条条大路都是可以通向周王室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规划这些道路,让它们相互连接,成为一条捷径,各位又何需争论?”

  “白子此言虽有牵强之处,倒也十分有趣……”

  听了白栋这番话。诸子学宗不觉陷入沉思。

  所谓当局者迷,儒法墨历来是争论最激烈的三家。可就算贤如孟珂颜俭,也不会真正思索百家是否有互通之处,有时自身受到别家的影响,嘴上也是绝不会承认的,更没有白栋多出了两千年的阅历。

  在先秦之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代的统治者其实就已尝试过‘百家融合’的治国手段。后人只知汉初是尊崇黄老的‘无为之治’,却不知道家只是提出了一个无为的口号和目标,并没有与之相呼应的实现手段;汉代所谓的‘无为’其实只是一个表象而已,也就是法家的‘虚君’和儒家的‘垂拱大治’。

  汉初实现无为政治的手段就是‘外王内法’,外行王道,内以法治;只是有了前秦的教训,汉法就温柔了许多,最终体现出‘无为’的表象。这可不是道家理论中的无为,而是儒法道三家思想为主、农工手段为辅的治国手段,让华夏大地得以从连年战乱中修养生息,两汉也因此得了六百年天下,‘汉’更是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代名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秦汉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