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强征物资诸如此类的“小事”,多得更是不胜枚举,普通的老百姓那敢说半个不字,只能是任由冀州兵将门板给扒了去。
说实话,老百姓都麻木了,官府肆意妄为,任意采撷,上次扒房梁,这次拆门板,下次还不知道是要干什么,乱世之中,百姓就是草芥啊。
冀州军抬来了数百块门板,挡着了最前面,算是可以勉强地抵御住并州军箭矢。
不过这些门板比较笨重,使用起来也不太便利,竖在那儿,倒是可以当成防御的工具,但机动灵活性就和真正的盾牌相去甚远了。
这个时候,并州军已经在弓箭兵和连弩车的掩护之下,再度发起了攻击,一架架的云梯竖了起来,无数的并州军士卒蜂拥而上,整个城下人如潮涌,如蝗似蚁。
如果说昨天的进攻只是试探性的,羊祜并没有投入多少的兵力,但今天的进攻显然就是有了明显的不同,步兵营几乎是倾巢而出,浪涌一般地向着信都内城冲来。
对面城墙上的连弩车不断地发射着弩箭,这些弩箭可比普通的弓箭要厉害的多,既快又狠,穿透力极强,如果冀州兵排成一行的话,一支弩箭至少能射穿三四个人。连弩车再加上城下的弓箭兵,压制地冀州军几乎抬不起头来,只能是龟缩在盾牌或门板的后面,被动地进行着防御。
这样的场面,对冀州军来讲,无疑是极为被动的,此刻城下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并州军攻城部队,他们正顺着云梯进行攀爬,这个时候,正是冀州军进行反击的时候,如果被并州军冲上城头来,那城墙的防御价值就丧失了。
这一点是吕昭所无法容忍的,他也清楚,并州军一旦攻上城头,不管是连弩车还是弓箭兵,都是会停止射击的,否则这些箭矢又不会长眼,极易误伤自己人的。
可是真要被并州军攻上来,那后果却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并州军登城,吕昭亲自在城头上督战,命令所有的守军奋力抵抗,不管是用什么方法,也一定要把并州军给挡下去。
但是并州军的箭矢过于密集,根本就不给冀州军露头的机会,只要是他们稍稍地露出头来,很可能就会一箭夺命,将头颅给射穿了。
战死的人越多,冀州军就越是畏惧,那怕是吕昭再三下令,但许多人还是窝在门板的后面,畏缩不前,只有少数的人站了出来,顶着射死的风险,朝着城下射箭、扔滚木檑石。
但是城下的并州军实在是太多了,他们顺着云梯密密麻麻地往上攀爬,城上虽有抵抗,但力度并不太强,没有对并州军构成太大的压力,他们奋力地攀登着,距离城头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吕昭震怒不已,这些临时招募来的新兵果然是不堪大用,关键的时刻就开始掉链子,可法不治众,这么多人畏缩不战,吕昭又不能派刀斧手上去将他们一一斩首,毕竟畏惧不战不能等同于临阵脱逃,吕昭也无法一次性处罚太多的人。
关键的时候,还是吕昭的那些嫡系人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奋力而战,誓死不退,坚守在城墙的第一线上,迟滞了并州军的进攻。
他们的战斗力和那些新招募的军队,真是有着天差地别。
现在看来,当初在冀州招募三十万大军的计划纯粹就是一个失误的举措,从乐成失守到现在的信都之战,冀州军在人数上的优势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反而是这两年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想想三十万人吃掉多少的粮食,就明白冀州军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吧。
这付出与获得之间,完全是不成正比的,乌合之众终究是乌合之众,根本就派不上大用场,别说是野战时战斗力弱成了渣,就算是守城作战时,也和真正有经验的军队相去甚远,如果不是有吕昭的这支三万人的嫡系部队顶着,信都城恐怕早就沦陷了。
“吕将军,还是将那些旧部调过来吧,并州军攻势太猛,我们的防线快顶不住了。”别驾从事梁代看到情况危急,赶忙地向吕昭建议道。
吕昭对现在的状况当然也是了然与胸的,并州军攻势如潮,现在东门的防守压力非常的大,如果能将其他各处的嫡系部队都调过来的话,压力必然会小很多。
第1278章 成败在此一战
吕昭听了梁代的建议,微微颔首,正欲下令之时,却听身后一人急道:“不可!”
吕昭回头视之,却是自己的次子吕安。吕安在吕昭的三个儿子之中,学识才华是最高的,吕昭留在身边,用为主记。
吕昭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道:“安儿你有何高见?”吕昭对旁人极为严厉,但对自己的儿子却是比较和蔼的,并没有因为吕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就去斥责,而是比较耐心地询问道。
吕安拱手道:“父亲欲调别处的旧部前来,孩儿认为万万不可,并州军四面围城,却为何只攻东门,显然是别有用心的,父亲切不可中了他们的调虎离山之计。”
吕昭思忖了一下,并州军的进攻确实有些问题,别看现在并州军攻势极为猛烈,但细算一下,充其量也不过才动用了一万多人而已,要知道围困信都的并州大军,差不多达到了十余万人,抛去骑兵,光是步兵就有六万多人,那么现在参与攻城的队伍,只不过是并州军的一小部分而已,很难说这其中没有什么猫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