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撤往西陵,为了防止魏军骑兵的追击,姜维当然会提前准备好扎马钉,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使用。
这个必要当然是有条件限制的,比如说必须要在魏军骑兵追近的时候才能使用,早用的话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在不能确定魏军是否追来或者无法确定魏军的具体的追击路线时,盲目地抛撒扎马钉纯粹就是一种浪费的行为。
虽然扎马钉体积小重量轻,耗费不了多少的铁,但这种玩意毕竟是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无法回收再利用,所以大量使用的话,对蜀国本身就十分匮乏的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损耗,以蜀国的国力和资源,想无限量地打造扎马钉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好钢必须要用在刀刃上,不能做无谓的浪费。
所以在扎马钉的使用上,姜维一直秉承着不到紧要关头,不到万逼得己的地步,是不会轻易使用的,作为一种杀手锏一般的武器,用得越少,效果便越好,如果在战场上被滥用的话,魏军就会想方设法地研究出破解的方法来,这种保命的神器或许也会渐渐地失去价值。
虽然这次撤离行动算是相当的顺利了,但姜维依然不敢有所松懈,在撤往西陵的途中,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安排好了相应的断后人马,而且准备了充足的扎马钉,时刻准备使用。
不过出乎姜维意料的是,魏军居然没有追来,这大概也是姜维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结果,看来魏军那边还是相当的谨慎啊,不过这样也好,姜维可以率军毫发无损地撤回到西陵去了。
第2060章 一加一不等于二
那怕是没有追兵,但蜀军的行动还是相当的迅捷,姜维一刻都没有耽搁,下令蜀军倍道而行,终于在快到西陵地界之时,追上了步协。
步协的吴军是负重而行,车拉人驮,有几十万斛的粮草需要运,所以行军的速度自然是要慢上一些,而姜维的蜀军则是轻装而行,相对来说速度要快上一些的,所以尽管是吴军比蜀军要先行一些时间,但双方到达西陵的时间却相差不多。
初闻身后有追兵赶来,步协也是吃了一惊,不过打探到是蜀军赶来之后,步协这才松了一口气,还好魏军没有追过来,这一次的撤军行动,还是十分的顺利的。
姜维和步协会师之后,并没有立刻进城,两人开始商讨起西陵的防御计划来。
魏军虽然没有在此时追来,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打西陵,所以西陵的战局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他们必须要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
步协是西陵都督,而此前姜维也特意地考察过西陵的地形地势,所以两人在西陵的防御体系建立上面,很快地就达成了共识。
虽然说西陵城城防坚固,防御设施齐备,但如果死守西陵城的话,并不是一个最为明智的办法,而最为稳妥的方法就是在西陵的周围,依托险要地势,建立长围,做长期坚守的打算。
魏军的强大,主要是得益于骑兵和攻城,不过现在还得再加上一项——水军,要知道水军在以前可是吴军的强项,但现在吴国水军全军覆灭,水路上吴军已经没有半点的优势可言,西陵城背倚长江原本是它最大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但现在吴军丧失了水军之利,最大的优势反倒成为了最大的劣势,一旦困守西陵,那西陵就会成为一座孤城,那怕魏军不主动地发起进攻,光是围困,就足以将守军给困死在城中了。
所以死守西陵的计划完全是不可行的,前些时候姜维初出永安,途经西陵之时,就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还专门在形势极为紧迫的关口,抽出了一天的时间来,专门勘查过了西陵的地形地势,初步地有了一个西陵防御计划的雏型。
在姜维抵达江陵之后,立刻便提出了弃守江陵,撤防西陵的计划,因为姜维的思路非常的清晰,江陵虽然是州城,但也仅仅只是看起来挺美,但真正要打防御战的话,江陵的地形实在是糟糕的不能再糟糕了。
三面平川,一面临水,一旦被魏军所围困,那就是四面楚歌啊,如此糟糕的防御形势,身经百战的姜维自然一眼就能瞧得出来,但南郡太守朱乔的竭力反对,却让姜维很是无奈,强龙不压地头蛇啊。
还好最后有步协站出来主持大局,擒拿软禁了朱乔,这才化解了江陵的危局。
步协身为西陵都督,自然对西陵的状况是了如指掌的,姜维提出的长围计划,步协也是当即表示赞同,这也正是他心中所想的,二人完全是不谋而合啊!
西陵之所以重要,不光是因为它险峻的地势,而且是在为西陵乃三国之交界,北面与魏国接壤,西南与蜀国相邻,这里不仅是吴国长江防线的上游门户,而且也是吴军北攻上庸或西取巴州的必经要道,魏国和蜀国也是长年以来一直觊觎着,吴国不得不派重兵防守之,这也是为什么吴国的西陵都督和别的都督不一样的地方,像柴桑督、夏口督虽然也是称之为都督的,但品秩却相差很多,地位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步协在西陵坐镇多年,对西陵的情况自然是比谁都清楚,他对姜维的计划是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个最为完善的防御计划,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兵力的问题了。
姜维出川之时,总共是带了两万人马的,但在公安一战之中,损失了至少五千人,当然,这点损失却挽救了江陵的数万人,成功地将魏军阻击了至少三四天的时间,为江陵吴军撤离赢得了不少的时间,也算是最为划算的一笔买卖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