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朝廷赈济,那是治标不治本的,并州的百姓如果想要活下去,那就必须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只有这样,才有希望。
曹亮是准备在并州大干一场的,所以他在并州的事务,可不止打仗一件事,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解决民生问题,只有这样,曹亮才有机会在并州站稳脚跟。
解决民生问题,首要的就是要解决春耕备耕的问题,只有把种子种到地里,这样才有机会在秋天里收获。
但由于战乱,并州的人口减少了不少,而且由于返乡的百姓只占到了原有人口的五成左右,劳动力不足,大批田地撂荒,如果这些田地得不到耕种,那么今年的收成就无法保证,明年恐怕又将是一个忍饥挨饿的日子。
为了解决田地撂荒的问题,曹亮着手布署了屯田,而那些在兹氏、大陵、祁县被俘的匈奴平民,则成为了屯田的主力军。
曹亮知道自己的麾下,可是有一位屯田的高手,那就是邓艾,此前他有汝南之时,担任的就是屯田官职,对于管理屯田很有一套办法。
于是曹亮把邓艾临时地抽调动过来,由他督导屯田事务,正好这段时间也没有什么战事,邓艾完全可以抽出身来。
邓艾果然不负曹亮的厚望,管理起屯田来,驾轻就熟,安排的井井有条,兴修水利,开挖渠道,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整个屯田营面貌焕然一新,耕作生产,也井然有序地展开了。
为了迷惑九原的匈奴人,曹亮特意地安排了一部分的魏军进入屯田营中,协助生产,这样一来,就可以以假乱真,让九原的匈奴人信以为真,把魏军当做是屯田的主力。
事实上,那怕这些魏军进入屯田营中,也并没有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兵不卸甲,马不留鞍,时刻地做着进军的准备。
当九原战乱的消息传到晋阳之时,曹亮由衷地感叹道:“先生果然是料事如神啊!”
一切正如桓范所预料的,在魏军暂时放弃对九原进攻之后,匈奴人果然发生了内乱,原本铁板一块的匈奴防线,最终是出现了裂隙。
曹亮等待了半年之久,等待的就是这样的机会,如果匈奴人团结一致的话,曹亮还真是不容易来对付,但此时匈奴人之中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变故,绝对是天赐良机,于是曹亮连夜下令,平北军全体集合,准备出征。
原本一支军队的出征那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筹措粮草,准备军械营帐器具等物,仅是做这些出征前的准备,就得耽搁好几天的时间。
而平北军似乎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曹亮的命令下达之后,他们仅仅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全部完成了集结。
事实上,当春季来临的时候,平北军就已经做了出征前的一切准备,那怕是许多军队被调往了各个屯田地点,也丝毫没有影响平北军的备战,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出征的命令而已,只要这个命令一下达,整个平北军随时便可以出发了。
邓艾也在第一时间之内就返回了越骑营,他屯田的官职,本来也就是一个兼职,他的去留,丝毫不影响屯田的事务。
而曹亮也在迅速地安排好并州刺史官署的事,他就任并州刺史半年以来,已经大大地改变了并州府的办事效率,他非常善于培养和发掘属下官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独挡一面的好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亮陆续地撤换了不少人浮于事没有真才实干的州府官员,破格从下面提拨了一些踏实肯干办事能力出众的官员来,以充实并州府的官僚队伍,以保证自己在不能视事之时,并州刺史官署可以一样高速而有效地进行运转。
北征匈奴,曹亮将会暂时地停止并州刺史的职务,全力地赴地做好平北将军,这也是这近半年来,曹亮第一次履职平北将军。
一声军令,平北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晋阳城,望北而去。
第0580章 兵临城下
这次担任先锋营的,还是邓艾所率的越骑营,只不过此刻的越骑营,总兵马已经达到了五千人,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整个平北军,面貌也是焕然一新了,半年多的时间平北军一直处于训练的状态,也就是说,平北军的刀,已经半年没有饮血了,此次出征,平北军斗志昂扬,以渴求一战的状态,踏上了征程。
这也是自从平北军扩军之后,曹亮的第一次出征,这也将是检验平北军扩军效果的一役,一加一究竟等于几,此次的九原之战,将会告诉世人一个答案。
晋阳距离九原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对于越骑营来说,不过是须臾即到的路程,只不过由于需要同后面的步兵达到协同一致的步伐,不得不压制住前进的速度,但尽管如此,越骑营还是于次日凌晨,在距离九原城外三十里的青阳河,与匈奴骑兵打了一个遭遇战。
这支匈奴骑兵并不是真正的匈奴主力,而是一支巡哨的队伍,他们负责的,就是九原外围的警戒。这支来自于中部匈奴的骑兵,也是刚刚从血雨腥风的九原城里出来的,本来他们也是想着出来透透气,但没有想到在这个雾霭沉沉的清晨,就会遭遇到魏军的主力骑兵。
很显然,匈奴骑兵是没有这个心理准备的,因为事先透露出来的消息,是魏军骑兵已经解甲归田了,战马甚至都充当了耕牛的角色,驾犁耕田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