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城并不太大,从南到北,也只有几里的距离,魏军进城之后,一路顺利地推进,很快就达到了北门附近。
逃亡无望的匈奴人大多选择了投降,只有个别的匈奴兵会负隅顽抗,但很快会遭到魏军的无情镇压,在这种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任何的抵抗都变得没有意义了,像刘猛那样飞蛾扑火的举动,无异于是自取灭亡。
最倒霉的恐怕是那些犹豫不决的匈奴兵了,他们想抵抗又下不了决心,想投降却又彷徨不决,而魏兵则不会给他们考虑的时间,冲到了近前还没有缴械投降的,一律的格杀勿论。
许多匈奴兵因为犹豫不决而送了性命,那些早早扔掉武器的人则明智地暂时保全了性命。
刘跃换了上普通士兵的衣服,还用血迹把脸上给涂抹了,然后他混在了人群之中,早早地向魏军举手投降了。
早知道是这么一个下场,就不如当初在蒲子的时候投降了事,跑了这么远的路,最终还是如此下场,刘跃觉得特别的丧气。
战斗很快就宣告结束了,九原城里到处都是倒毙的尸体,不过更多的是投降的匈奴人,他们一个个臊眉耷目,垂头丧气排着长队,缓缓地向前而行,在魏军的押解下离开了九原城。
九原是匈奴人最后的领地,九原的失守,也就意味着并州匈奴的最终覆灭。
右贤王刘猛战死在九原城中,不过左贤王刘豹和中部帅刘蛟却早早地逃离了出去,成为了漏网之鱼。
第0587章 追击
刘豹和刘蛟虽然是在城墙倒塌的时候产生的逃跑念头,但事先他们早就为自己暗暗地铺下了后路。
由于魏军主攻的是城南墙,所以匈奴军大部分的军队都集中到了南面,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城门就无人把守。
事变之后,匈奴人对九原城的防守进行了换防,右部匈奴军把守北门,左部匈奴军把守东门,中部匈奴军把守西门,剩余的南门则由三部匈奴联合派兵把守,这里集中了匈奴人大部分的兵力,也包括北部匈奴和南部匈奴的军队。
南城墙的坍塌意味着九原城的沦陷,刘豹和刘蛟显然没有与城池共存亡的想法,看到情势不妙,他们立刻就撤退了,甚至走的时候和刘猛都没有打招呼。
刘豹倒也罢了,毕竟他和刘猛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但刘蛟好歹是刘猛一直以来最铁的盟友了,但这个关键时候,他还是率先地逃了,大难临头各自飞,什么义气情谊,在这个时候狗屁不是。
刘豹是从左部匈奴控制的东门逃走的,刘蛟则是从中部匈奴人控制的西门逃走的,这两处城门都是由他们的心腹部下来把守的,所以那怕是败兵如潮,刘豹和刘蛟也可以顺利的脱身。
但刘猛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尽管他的部下控制着北门,但是刘猛撤退的比较迟了,等他赶到北门的时候,黑压压的败兵已经将出城的道路完全给堵死了,此刻刘猛再想出城,那恐怕只能是长出两个翅膀来才能办到。
跟刘跃猥琐地投降不同,刘猛则选择最为壮烈的方式,用飞蛾扑火的方法来结束了自己的性命,那个一心想要当上单于,率领着匈奴重回巅峰的猛士,最终是万箭穿心而死。
在他的字典了,没有投降二字,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屈膝投降。
刘猛死得大义凛然,死得轰轰烈烈,只可惜,匈奴军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任何人都无法再挽回了。
从南城墙倒塌到战斗结束,整个过程不过才持续了一个多时辰,魏军就完全控制了九原城,俘虏的匈奴兵不计其数。
各路报捷的消息不断地向曹亮禀来,不过曹亮更在意的是有多少漏网之鱼。由于魏军只是集中兵力进攻南面,在其他方向上,都没有派出兵马进行阻击,当然,也不是曹亮不想阻击,实在是手中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单方向进攻都稍显的有些薄弱,再要是分兵出去,就会越发的势单力孤了。
但这样的进攻方式,肯定会造成许多的漏网之鱼,根据掌握的情况,除了右贤王刘猛战死之外,左贤王刘豹和中部帅刘蛟已经是率部而逃了。
不过由于匈奴溃逃时一片混乱,城门口又过于狭窄,造成了大批的拥堵,伤亡和被俘的匈奴军就占据了总数的八成以上,只有大约两成的匈奴兵逃离了九原。
此役魏军大获全胜,真正意义上算是彻度地解决了匈奴人的威胁,就算是刘豹和刘蛟逃了出去,但他们所率的军队只有万余人,而且在丧失了九原这个匈奴人最后的领地之后,刘豹和刘蛟不管逃往何处,都将是处境艰难,至少在并州,他们是再无容身之所的。
不过曹亮也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胜利,刘豹和刘蛟这两个漏网之鱼,也绝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顾,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亮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乘胜追击,彻底地将这两支匈奴消灭掉,解决掉后顾之忧。
于是曹亮下令,将打扫战场的事务交给步兵、长水、射声三个营来处理,越骑营和屯骑营则是兵分两路,前去追击匈奴人的残余部队。
邓艾和石苞立刻领命,率领着越骑营和屯骑营离开了九原,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左贤王刘豹是从东门逃走的,邓艾率越骑营出东门前往追击,中部帅刘蛟是从西门逃走的,石苞便率屯骑营从西门一路追去。
由于匈奴兵逃出去的时间并不长,魏军可以循着他们残留的痕迹,比如说马蹄的足印,匈奴兵残留的衣甲兵器等等,一路追击下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