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司马懿却没有这么做,他还是依造惯例在止车门下了车,步行前往永宁宫,以视对郭太后的尊重。
永宁宫是处于宫殿群落的西北角,是整个洛阳皇宫最为偏僻的所在。
曹爽专权,强行地把郭太后迁往了永宁宫,并不许郭太后和天子见面,等同于郭太后就处于一种半软禁的状态。
表面上看,郭太后是屈从于曹爽的,丝毫都不敢反抗,但是郭太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她能从一个被俘的边境女子最后成为统领群芳的皇后之尊,没点脑子的女人能办得到么?
暂时的隐忍,只是为了最后的反击,从这一点上来讲,郭太后倒是和司马懿有着相似之处。
更何况,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曹爽。
所以当郭太后悉知司马懿的来意之后,一拍即合,对司马懿的要求是一一应允,亲自拟写了一封懿旨,诏告天下,废黜大将军曹爽的一切职务,由太傅司马懿出面主理朝政,便宜行事。
郭太后对曹爽的怨念极深,之所以隐忍到现在,那是因为没有机会,现在装病的司马懿突然站了出来,实施了兵谏,郭太后也不管司马懿的兵谏是否就是兵谏,而没有谋朝篡位之心,反正这是对付曹爽的一个绝佳机会,郭太后自然不会轻易地放过。
司马懿对自己的这趟永宁宫之行非常的满意,这道懿旨,绝对是及时雨一般,如果没有懿旨的话,那么司马懿就会面对来自上上下下的压力和非议,他可以自己辩解这是兵谏的行为,但如果没有太后的懿旨,所谓的兵谏,那就是叛乱。
拿到懿旨之后,司马懿恭恭敬敬地行礼告退,整个的觐见过程,司马懿都保持着一种卑微臣子的姿态,对郭太后是礼遇有加,自然让郭太后是满心的欢喜。
有懿旨和没懿旨,那完全是两个概念,从某种程度来说,从郭太后这儿申请来的懿旨,给司马懿非法的行动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让司马懿变得更加如虎添翼,无所欲为了。
司马懿一脸轻松地离开了永宁宫,还是一路步行,前往止车门。
不得不说,这段路其实挺长的,别说是像司马懿这样年近古稀的老者,就是一个青壮汉子,用最快的速度走完全程,那也很难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
不过对于司马懿来说,能拿到这份懿旨,那怕再多走两步也是值得的,如今他实现了自己最初的计划,就是获得太后的支持,然后再给身在高平陵的天子上奏,请求撤消大将军曹爽的一切职务。
这封奏疏毫无疑问会交到曹爽的手中,而不是面呈给曹芳,曹芳能不能看到,其实是无关紧要的,这封奏疏就是写给曹爽的。
司马懿要曹爽知道,只要他交出兵权来,就不会引来杀身之祸,所有的爵禄,统统地保留下来,曹爽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一世的逍遥富家翁。
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那其实并不重要,曹爽只要交出兵权,就会沦为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司马懿来宰割,予取予夺。
司马懿来到了止车门,并没有急着出皇宫,而是令人奉上笔墨来,亲自写好了呈给天子曹芳的这道奏疏,并派人送出城去。
第0694章 突传噩耗
司马懿目送着信使离去,抚须轻轻一笑,拿到郭太后的懿旨,是司马懿计划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要郭太后在后面鼎力的支持,司马家的兵变,首先便成功了一半。
其实想得到了郭太后的支持并不容易,毕竟身为皇太后,最大倚仗还是来源于曹氏宗族的支持,但是曹爽却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那就是把曹芳和郭太后分开,使他们难以见面,同时软禁了郭太后,令她无法干政。
曹爽自以得计,但他却是犯了下个天大的错误,招惹了最不该招惹的女人,虽然朝廷有谕令,女人不得干政,但事实上,那朝那代没女人干政的事,郭太后出身低,但是凭借着她的头脑成为了魏明帝的皇后,可见这个女人确实是不一般。
一个有心计有头脑的女人,如何会屈从于曹爽的摆布,尽管她被软禁在永宁宫,但是郭太后却一直是伺机而动,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她肯定是不会放过曹爽的。
此次司马懿的兵变,无疑给了郭太后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那怕她清楚司马懿的野心,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懿可以帮助她来对付曹爽,让她可以恢复在宫中的权力。
其实司马懿和郭太后之间,更像是一个交易,一个双赢的交易,郭太后给司马懿支持,让他来对付曹爽,而司马懿则扶助郭太后回到后宫,双方是皆大欢喜。
就在此时,司马昭急匆匆地从司马门赶到了止车门,见到了司马懿,抱拳道:“父亲——”
司马懿扫了他一眼,道:“为父不是吩咐过了吗,你带兵只许守在司马门外,不得进宫滋扰太后,你此来所为何事?”
司马昭吞吞吐吐地道:“这个……刚刚从大夏门传回来的消息,三叔他……他……”
司马懿眉头微微地一皱,司马昭虽然不是他最为器重的儿子,但司马懿从来也不喜欢他的子女优柔寡断,看到司马昭说话如此含糊,非常不满地道:“把话说清楚,究竟怎么回事?”
司马只好硬着头皮道:“三叔在大夏门被曹亮所杀,乱箭穿身而亡,大夏门已然失守,曹演的骁骑营已经杀入洛阳城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