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听了,疑惑地道:“桓军师认为此次司马懿主攻之处并非是上党?”
桓范呵呵一笑,道:“这事你得问主公,主公早有预案。”
裴秀转头望向了曹亮,似乎有些纳闷,桓范说曹亮早有预案,那岂不就是说曹亮早就知道了司马懿的攻击方向,但这怎么可能呢,司马懿素来用兵鬼神莫测,曹亮又如何能料算得到。
曹亮虽然不是司马懿肚子里的蛔虫,但是战场之上的用兵之道,那都是有迹可循的,上党多山,地形复杂,并不利于骑兵的大规模行动,此次司马懿集结了数量空前的骑兵,很显然他是想在骑兵上大做文章,利用骑兵数量上的优势,对并州军形成碾压之势。
但如果真让骑兵成为主攻部队之后,上党这个地方似乎就不太适合用兵了,上一次司马懿进军上党,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战果,反而是处处受制,战局相当的被动,此番二次进攻,司马懿肯定不愿意重蹈覆辙,所以曹亮事先就跟桓范讨论过,认为司马懿很有可能会改变进攻目标,不再将上党列为首选。
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最理想的战场就是平原地带,那么一马平川,正好可以发挥骑兵纵横驰骋的特点。
而比起上党来,河东似乎更适合一些。
并州的地势以山地为主,东面是太行山,西面是吕梁山,不过在这两山之间,一条河流贯穿南北,冲积出一条南长狭长的平原来,这条河就是汾水。
河东郡处于汾水的下游,而晋阳则处于汾水的中游,除了个别地段地势险之外,大部分地段都是以平原为主,这样的地形,无疑是最适合骑兵作战了。
所以曹亮和桓范都认为司马懿在这一次的进攻之中,很可能会选择从河东郡进军,直取晋阳。
而且从战略的眼光上来看,目前从司马军所控制的平阳到晋阳的距离,可比河内到晋阳的距离近多了,如果司马懿的目标是拿下晋阳话,那从河东进军无疑是最为合适不过了。
尤其是去年司马懿派兵频繁地在雁北和苇泽关两个方向不断用兵,更是显露出了司马懿声东击西的企图,让曹亮更是大意不得。
针对司马懿从河东进军的可能性,曹亮也随之进行了兵力上的布防调整,雁北有幽州方面的军队来袭,曹亮便安排杜预率领射声营前去阻击,苇泽关方面,遭受了冀州军队的攻击,曹亮便安排了牵弘的左卫营去防守,鉴于苇泽关的重要性,而吕昭又如同是一条疯狗一样不停地骚扰,所以曹亮又派刘靖率领右卫营协防乐平,以确保苇泽关的万无一失。
而长水营,则是一直留驻在上党,以防止司马军从河内对上党发起偷袭。
如此算算,并州军的六大步兵营,有四个担任了北东南三面的防御任务,现在剩下的机动能力,也就只有三大骑兵营和羊祜的步兵营、马隆的先登营了。
这样的兵力配置,却实在是让人不感恭维,甚至是有些担忧,如果司马军真得从河东郡北上的话,只凭着布署在晋中一带的五万人,能不能挡得住十几万的军队,还真是很难说。
对于这个猜测,曹亮一直以来是比较坚定的态度,否则他也不会在上党只安排长水营来把守,尤其是三个骑兵营,基本上全部布署在了晋阳的周围,最初可能是考虑到装备新式马具的需要,但后来,他们的驻防地点也始终没再变过,很显然,曹亮是坚定地认为,司马懿一定会从河东郡杀过来的。
不过按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局面并不太乐观,司马懿的大军渡过了黄河,几乎都云集在了河内郡,并没有向河东郡转移的迹象,这究竟是司马懿的真正进攻目标还是故布疑云,还得再考虑了。
第0896章 正确的判断
这就需要曹亮做出正确的判断了,如果司马懿的目标是上党,那么以现在上党的兵力确实不够看,得马上增援才行,但如果司马懿目标是河东的话,现在的布署刚刚好,不需要做任何的调整。
曹亮深吸了一口气,这个时候的判断极为的重要,关系到决战的胜负成败。
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集中到了曹亮的身上,等待着他做出最后的决定,这个时候,曹亮身上的压力明显的增大了,这是一场最为关键的决战,是不容许出现任何的决策性失误的。
从目前刺探到的情报来看,司马军几乎所有的人马都集中于河内郡,如果领军之将换作是其他的人,或许曹亮此刻就已经下达命令增援上党了,但现在领军的是司马懿,曹亮便不得不产生了顾虑,司马懿用兵之诡诈,不得不防啊!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讲,用大规模的骑兵进攻上党,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首先得通过石门关或羊肠坂这两个战略要隘才行,目前长水营的先头部队,已经牢牢地卡在了那儿,司马军想要突破,就必须地先打败长水营,才有进入上党的机会,这样的险要地形,光有人数上的优势是不行的,七万骑兵,几乎没有任何的用武之地。
曹亮觉得,以司马懿的精明,肯定不会干这种亏本的买卖,那么他为什么还要陈兵河内呢而不是主动地进军河东呢?这大概是司马懿在故布疑阵吧,集重兵于河内,吸引并州军的防御,然后再虚晃一枪,转战河东,这样一来,晋中一带并州军的防御便空了,司马军便可以直捣晋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