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与老夫说说秦王李瑕当年之事吧。”
“是。小人这些年总是说这事,先是与五郎说,之后又到保州与大帅,与各位郎君、先生们说,可着这故事挣些米禄哩。”
路途还长,毛居节也不急着听那些听过的事,问道:“李瑕如今已是一方诸侯,你可后悔当年没跟着他?”
“不后悔。”白茂毫不犹豫摇了摇头,道:“主家待小人好,把小人娘亲接来保州照顾,又给小人讨了婆娘,娃儿还能随先生识字,大恩大德,小人哪还有一点后悔的?”
“可你当年若跟着李瑕,如今也许已有一份前途。”
“嗬,旁人不晓得,小人却最清楚不过。那位啊,是个刀尖上拿命换前途的主,说九死一生都是轻的,小人就这点小偷小摸的技艺,要是跟着他,就算没埋在往开封的路上,也一定死在川蜀或汉中,尸体都不知烂成哪样哩……”
白茂不是为了讨好毛居节才这般说。
他很清楚自己有多大能耐,遇到敌人提刀冲上来,他只有抱头鼠窜的份,实在不可能跟着李瑕闯出名堂。
哪比得上被张家养着却不用卖命?
毛居节俯下身,低声问道:“可若是到最后,连张家都迫不得已只好投了李瑕,你也不后悔?”
“小人可不傻,大帅之所以遣小人随先生来,便是因那日大帅问我李瑕之事,我说‘张家才是最聪明的,管谁取了天下,平平安安坐镇保州才叫好’。”
毛居节不由朗笑,赞赏道:“你虽出身市井,但看得透彻啊。”
“小人就是胆小,求个安稳。”
“如此说来,你是个能信得过的?”
“是,先生但凡有吩咐,小人一定做到。”
“……”
这边还在缓缓赶路,忽听得身后马蹄阵阵,毛居节转身望去,只见是一队数十人的骑兵,连忙带着人避在一旁。
他不怕遇到蒙军。
张柔如今还是数一数二的世侯,中原就没几个人敢明着与他为难。且毛居节这次往太原,怎么查也都只是把生意铺过来而已,不可能留下任何叛乱的证据。
待身后那队骑兵愈发近了,未亮出旗号,但看士卒相貌也是汉军。
毛居节肯避让,那是他为人低调,且出门在外不愿与人为难,否则他亮出身份,只怕还要对方避让他。
但今日事情却有些凑巧。
一名将领策马从毛居节身前驰过,忽然拉住缰绳,勒马回来,带着惊讶之意呼唤了一声。
“五舅?”
毛居节抬头看去,见到来人,不由大为惊讶。
他脸上泛起笑意,心中却暗道不好……
第八百五十三章 生意
太原郝氏的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帝乙即位时,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称郝氏。
与李氏一样,郝氏也有许多郡望堂号,比较出名的便是晒书堂,晋时每年七月各家会把衣服拿去晒,郝隆则脱了衣服晒肚皮,旁人问他做什么,答曰:“我晒书,书在肚里。”
郝和尚拔都是否出自郝氏晒书堂已不可考,他幼时就被蒙人掳走,哪知自己的家谱?但他却是如郝隆一样的直率、多智。
若看“郝和尚拔都”这个名字以及其人的战绩,很容易误以为他是个大字不识的莽夫,但其实他头脑聪慧,从小在蒙营学会了辽、金、蒙古、汉等语言,以能言善辩著称,曾作为使节出使宋国。
因此,郝家的几个儿子,其实都文武双全,甚至比起武人他们更像是文人。
如郝家幼子郝天挺,虽是忽必烈的宿卫,但自幼师从于元好问,如今已改以文学之事随侍皇子真金。
再如郝家三子郝天举,平素治理太原,多注重于租税、盐课之事。
郝天益回到太原,听说郝仲威在韩城一战中身死,心里就有些不安。
当时,他才回到家中坐下,即向郝天举表达了忧虑。
“诸兄弟中,能领兵的唯我与二弟,今二弟战死,我战败被俘。若陛下以此为由移郝家兵权,三弟以为如何是好?”
片刻的沉默之后,郝天举缓缓答道:“大哥不幸言中了,陛下将任命我为燕京路总管兼府尹。”
“府尹?”郝天益惊了,“这是什么?文官?”
“顾名思义。”郝天举答道,文质彬彬的模样。
“文官?”
郝天益环顾着还在太原的四个弟弟,正色道:“父亲幼遭磨难,百战而任五路万户,佩金虎符,世袭兵权。你们就这般轻易被任调为文官?”
“大哥,三哥若任燕京路总管,亦为显赫要职。我们也并非文官,将任奥鲁官……”
“不懂就闭嘴!”郝天益喝道,“再显赫的官,兵权地盘不能世袭,比得上别的世侯吗?”
“那能怎么办?二哥兵败战死,大哥你被俘,兵马皆被别的将领接手。”
“大哥当时便不该那般卖命,你看别家有多少损失……”
郝天益听着这些抱怨,想了好一会,忽喝道:“我还是太原路军民万户都总管!”
“大哥,今陛下已行转迁之政……”
“可我回来了!”
……
所有人都没想到郝天益还会回来。
忽必烈原本都准备再转迁新的太原总管,赫家兄弟也准备往各地担任显赫高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