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酉说到一半,觉得自己好像是在炫耀一样,挠了挠头,后面的话都不知怎么说,只好道:“听说张大帅今天回来?”
“张帅已经在见陛下了。陆将军亲历贺兰山之战,知西北战事艰难,其实秦直道那一路也是战得激烈。今早张元帅就在向陛下细禀。”
说到战事,陆小酉便听得十分认真。
“张帅撤出九原城、渡过黄河之后,元军大同路的都元帅按竺迩就从东面追上了。一路追击张元帅到延安府,再加上山西那边阿合马偷渡黄河,而我大军已调往西北,刘帅苦守东线,张帅只能以残兵勉力支撑,壮烈啊。”
陆小酉佩服不已,道:“我只懂得随陛下或几位元帅打仗,要是独领一路兵马,真不知要怎么打才好。”
“多看兵书就好。”李杓道。
相比他父亲李曾伯,李杓确实是文人习气更重些。
陆小酉知道打仗绝不是多看兵书就行的,于是不知道该怎么聊天了,又挠了挠头。
好在,不一会儿便陆续有将领过来,在大堂准备军议。
如今北伐才刚开始筹备,连西北的战利品都还没完全运回来,这场军议只是诸将领见个面熟悉一下。
武将们聚在一起,陆小酉就自然得多了,又聊了一会,见李瑕、张珏带着一众将领们过来。
“见过陛下。”
“不必行礼了,在这军署,凡事以北伐为先,效率为重。”
“喏!”
很快,诸将列队,宣读了任命张珏为北伐总元帅的旨意。
至于祭天、檄告天下之类的,则会在出兵前正式誓师。如今则还是以效率为重。
不一会儿,众人已围站在地图边谈起具体的方略来。
“如今我们大捷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包括河南的伯颜、山西的阿合马在内,诸多蒙元官员认为忽必烈已死。更重要的是诸路汉人世侯,如东平严家、太原郝家、真定史家、顺天张家,只要能让这些世侯倒戈,东路战事可顺利十倍。”
“不错,就算忽必烈活着逃回去,也很难扭转现在的风声。”
“臣等担心的是粮草是否足够,以及云南、四川的兵马北调之后,赵宋的反应。”
“过几日易士英、聂仲由等云南将领会到长安述职,到时再详谈吧。”
这种军议上,李瑕说话也随意了很多,又道:“至于粮草,必定是不足的,你们为难军需官也无用。好在西北的缴获能弥补一部分,而大军既然调出来了,硬着头皮也只能打下去。”
张珏不由笑了笑。
他其实还没从就任北伐总元帅的惊喜之中平静下来,脑子里根本还是懵的。
太多事千头万绪。
“还有西路,兴庆府这些年饱经战乱,杨文安离开时又放了一把大火,短期已经难以承担作为大军集结的前沿重镇。西路只能遣一支兵马作为配合,到时再攻河套,朕属意杨奔担此事。”
“陛下英明。”张珏看向地图上的河套,道:“对了,还有一事。臣俘虏了一些元兵,听说我们似乎有一支兵马散落在阴山以北。”
“何处?”
“大概是在这一带,阴山以北的黑水河附近。”
“汪古部的世居地,爱不花的地盘。”李瑕转头向人问道:“爱不花我们俘虏了吗?”
“禀陛下,俘虏的名单里没有,首级里也没有。”
“嗯,继续说吧。”
“这些兵马兵力不多,但元军一直没能扑灭。据俘虏说,按竺迩几次向汪古部要草料,都被小股唐军骑兵劫了。元军以大军包围,他们便往更北窜了……”
“林子,你选一些会蒙语的细作北上联络。”
“是,陛下,只是……在草原上,细作不像是在城池里。”
“朕知道,你尽力。”
“……”
一场军议之后,李瑕正移驾,忽招过陆小酉,问道:“你不是告了半个月的假吗?”
“陛下,末将不告假了,在营中操练将士。”
“都是伤员,你伤也还未养好。怎么?不成亲了?”
陆小酉愣了一下,低声应道:“末将……提了亲,被拒绝了。”
“原来如此。”
李瑕还忙,拍了拍他的肩,没多说便离开了。
陆小酉学着旁人行礼恭送了,再次挠了挠后脑勺,感到有些丢脸。
“嘿,呆鸡。”有人从后面撞了一下陆小酉。
一转头,只见是刘金锁。
“刘大哥,你随张帅回来的。”
“没错哩,跟着张帅走这一遭,等北伐了,我就是先锋。”
“真的?”陆小酉羡慕不已,道:“那刘大哥莫不会是第一个杀进燕京的。”
“哈哈哈哈。”
刘金锁一听就开心,捧腹大笑了好一会,才道:“你还没讨婆娘,多大了?”
“快三十哩。”
“这么老了?没看出来。”
“我家里有两个兄弟,我娘以前没钱给我讨婆娘,后来则是太忙了。”
“是吗?”刘金锁十分惊讶,道:“我听说你们西北军回来,说亲的媒人能把门槛都踩破。”
“我那个……”陆小酉再次挠头,想到王翠的身份,又不知怎么说,只好说了个新学的词语,道:“有些难言之隐。”
刘金锁眼睛一瞪,愣了愣,却是没再多说,打了个哈哈,学着李瑕的样子,拍了拍陆小酉的肩,邀他下次饮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