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瑕摇头。
凭心而论,他确实没办法说赵宋皇帝在这方面比蒙古大汗有气魄。
或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蒙古大汗是争雄天下的统帅,赵宋皇帝是牧守社稷的政客。不是同类人,根本就不可比较。
贾厚显得极为自信,又道:“阁下不必担心投顺后会受到大汗的清算。我家大帅连杨大渊都保得下来,何况是你?阁下若肯归服,大汗必任你阃帅蜀南,镇守一方,统兵牧民,世代封侯。大帅可一力担保,绝无虚言。”
蒲帷脸色大变。
他近来见李瑕行事,认为李瑕是担得起蜀帅……至少成都府安抚使之职的。
但朝廷没给这个权力,李瑕擅自揽权显然有诸多隐患。
恰是蒙古给出的这条件,能消弥这些隐患,甚至给到了更大的权力。
贾厚已扫到了蒲帷的脸色变幻,继续道:“时势至此,蒙古国一统天下,大势所趋。我辈所为,不该为生民谋太平?大帅欲经略成都,还百姓安乐;亦愿扶阁下镇川南。到时,川北川南,你我汉人世侯合力,造就一方乐土,岂不幸甚?”
见李瑕不答,他又道:“当然,不敢奢求阁下马上答应,但还请相信大帅的诚意。”
“我信。”李瑕颌首道。
蒲帷脸色又是一变,忙道:“可笑。何谓大势所趋?我看,蒙军年年战败,也敢妄言一统?”
贾厚不慌不忙,向李瑕拱手,问道:“可有地图?”
经过先前的一番话,又不见李瑕反驳,他已有了很大的信心。
“有。”
李瑕不介意听贾厚多说,随手拾了一张什么都未标注的地图,在堂中铺开。
贾厚随手便指点起来。
“大宋的整个防御,其关键在京湖战场襄樊之地。欲破襄樊,当先破蜀。而川蜀之关键则在重庆……阁下可知,大汗已进展到了何处?”
李瑕很感兴趣,问道:“何处?”
贾厚笑笑,手指划过涪江、嘉陵江、渠江,在重庆西北方向不远的合州圈了圈。
“不怕告诉阁下,自开战以来,大汗已斩宋将张实、杨立、段元鉴、杨礼、郑炳孙、王佐、徐昕等人;连破苦竹、青居、大获、运山、石泉、大良诸城。纵横捭阖,所向无敌。想必就在此时,钓鱼城业已投降。亡宋,指日可待……”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斩来使
合州,钓鱼城。
“将军息怒,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大宋礼仪之邦,不可贻人口实。”
王坚正虎目圆瞪,瞪着前面的晋国宝。然而身子却已被属下的幕僚死死抱住。
“放开。”
尚敏才又低声劝了一句,方才放开王坚。
站在厅上的是晋国宝。
他浑身汗流不止,低着头不敢去看王坚,心中却恨意上涌。
晋国宝与王坚曾同在余玠麾下共事,早年有故交。
这次,晋国宝随杨大渊投降蒙古,眼见各个山城守臣迅速投降,蒙哥长驱嘉陵江,愈感到了宋朝必亡。
本以为此次前来合州钓鱼城,定能劝降了王坚。
这是一番好意,要保王坚全家性命,没想到王坚一言不合反要杀人?
“永固,你何必如此?蜀地几乎全归大汗,仅余合州、重庆及川南几座小城,只要你开城归顺……”
“你还敢多言?!”王坚咬着牙,犹在克制着杀意,“我当你来递蒙虏消息,你竟数典背宗,卖国求荣?!”
话到此处,他自知若再说下去,必忍不住斩杀了这个“使节”。
满腔痛惜,只化作一声叱喝。
“滚!”
晋国宝既失望又庆幸。
失望的是未能说服王坚,庆幸的是总归保住了性命。
他悻悻然不敢作声,任士卒上前扣押他。
“将这叛徒捆了,丢下山去!”
王坚吩咐过后,坐在厅上,犹觉气闷。
“呵,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何道理?”
“将军,匈奴尚不杀苏武。我大宋岂可比匈奴尚不如?”
尚敏才俯下身,又轻声道:“将军若杀晋国宝,既便往后打了胜仗,朝廷只怕还是要和谈的,介时一追究,反而是将军之大罪。”
“我知道,不用你多说。”
王坚当然知道。
以宋朝对辽、金的旧例,必定是要和谈的。
“是。”尚敏才松了一口气。
少顷,王坚不甘,又道:“杨大渊便斩杀了王仲。”
“王仲献长宁垒,投降时害死了王佐将军,另当别论。”尚敏才道:“杨大渊先是图一时之快,到最后却又选择投降,斩使之事,险害了他全家性命。”
尚敏才这般说,不过是感慨世事无常。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坚反问道:“你是说,不杀晋国宝,便当是留条后路?”
尚敏才一愣,忙道:“学生绝无此意!”
王坚冷哼一声,起身踱了几步,眼中再次泛起杀意。
……
晋国宝被丢下山坡,滚得头破血流,蹒跚而行。
不多时,却有两个士卒从山上赶下来,再次邀他上山。
“哦?永固又请我回去?”
晋国宝只当王坚改了主意,大喜。
他重新上山,再次坐进竹筐,被提进钓鱼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