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今年攻打宋国是一种既定策略,也就是早就决定在今年入侵宋国,并不是受到其它因素影响产生的军事行动。
纵观全局的话,今年是注定是难以得到平静的一年,几乎有能力进行军事行动的国家,他们全部都有属于自己的军事行动。
从这里也就能够看出一点,齐国衰弱造成的影响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原”是吕武的封地之一,他们走这一边的主要原因是,好些家族需要补充一批军备。
主要封地在这边的范氏,他们一共出动了四个“师”的兵力,走这一条路线能够少了转运粮秣的麻烦。
吕武等人抵达“原”时,关于楚君熊审已经集结大军北上的消息经由宋国那边被送过来。
根据宋国使节的说法,新近北上的楚军数量之多达到了“漫山遍野”的程度,看旗号出动的封君数量不低于三十。
楚国的封君到底多少很难说得清楚,封君之中有弱有强,比较强的没意外是楚国公族,血缘关系跟楚君越近家族实力就越强大。
当然了,家族的实力有很多区分,人脉、封地、经济、武力……等等,有时候实力强大不代表军事实力就过硬。
晋国的范氏不以武力著称,他们的家族没什么“王牌”部队,能够成为“晋国第一家族”依靠的是地多、粮多和人多。
“楚君北上,来者众也!”士匄觉得事情很大条。
倒不是被北上楚军的数量吓到,楚国每次北上的人数都很多,很多时候各种蛮人占了多数。
士匄很忧虑地说道:“楚之内乱已平?”
完特么蛋!
子反的那个家族那么没用的呀?怎么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给没声没息了!
吕武对此没有感到什么惊讶。
楚国是当世的霸主之一,还是南方不可撼动的霸主,内部的统治地位没有遭到动摇,任何的叛乱势力都注定会被扑灭。
相对起来,晋国虽然是北方霸主,处境方面却是远比楚国更加艰难。
这个是明摆着的事情,诸夏的文明之火在大河流域被点燃,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部落群是集中在大河流域,文明发展起来再建立的国家也多。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晋国崛起的时间太晚,没有来得及灭掉周边更多的国家,楚国则是早早将周边国家清扫干净。
吕武说道:“今次大战爆发实乃突兀,我并无准备。”
尽管没正式接触,一场大战却成了难免。
那是晋君姬周在“朝歌”所决定了的事实,晋国不能舍弃这位国君。
士匄、魏琦和士鲂,包括其余的晋国贵族都知道大战必然会爆发,排除掉其余的杂念,等待吕武给出一个作战计划。
“楚君当在宋国?”吕武不是在说废话。
比较晚北上的楚君熊审肯定是在宋国实力范围之内,以路程来算应该是在济水周边?
士匄问道:“元戎不往‘朝歌’会合君上?”
吕武还真的有这个想法,无奈的是不能这么做。
他们出兵的目的是救援国君,哪怕截住楚君熊审率领的楚国主力部队,礼法以及一些世俗观念方面却是绕不过去。
不是堵住楚君熊审破坏礼法,世俗观念决定了吕武只能率军去跟晋君姬周会合,不这么干会被解读出很多负面意思,到时候即便吕武率军击败楚君熊审的主力部队,世人只会说吕武无视了本国君主的安危。
这个就是很多身为人臣的群体,明明很多时候知道怎么做的效果会是最好,偏偏不得不去选择做了效果最差那个的原因。
看看士匄等人的脸色就知道了,一旦吕武不去“朝歌”的话,他们之中尽管有人心里巴不得国君完蛋,干的事情却会是劝谏吕武不能那么做。
吕武说道:“我已派人往‘商丘’邀请宋国出兵助战。”
宋国还是挺能打的。要不然作为直面楚国的国家也不能支撑那么久,一些时候还能战胜楚国。
换作是在“不讲武德”成为战争常态的时代,吕武会让宋军截断楚郑联军的后路,又或是干脆让宋军去攻打郑国。
要命的是现在为春秋中叶!
能给国君解围的方式挺多,包括截住楚君熊审,去攻打郑国来个“围魏救赵”,等等非常多的选项。
他们现在能干的只有赶紧去“朝歌”跟晋君姬周和下军、新军会合。
中军和上军沿着大河边上行军,路途中遭遇了不少商队。
事实上,道路很多没有错,有些区域走哪里最为便利则是“定数”,不止会碰上商队,还能碰上各国不知道要搞些什么玩意的贵族队伍。
各国的商队或是贵族发现晋国大军也不避让,是包括楚国和郑国的那些人都不会刻意避开晋军,遇上了甚至会送些礼物到晋军这边。
不了解春秋的规则会觉得很荒诞,然而对生活在当下的人则是一种习以为常。
他们正式进入卫国是从孙林父的封地过境,能够得到的消息更准确也更全面。
晋卫联军跟楚郑联军在“朝歌”郊外首次爆发交战是发生在一个半月前,楚君熊审在十九天前带着主力抵达战场。
孙嘉很是忧虑地说道:“我闻晋公族避战。”
那就是晋国的新军废了,压力全部压在晋国的下军身上。
也就是晋国公族丢脸丢到“国际”上,以后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说晋国公族就是一帮没胆货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