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但凡有那个硬实力,用得着忌惮什么吗?
凭借硬实力打下的江山,很多事情干起来根本不存在什么忌讳,犯得着顾忌一帮遗老遗少,又或者害怕某个谁有样学样???
一开始就将该清理的家伙全部干掉,开创一个朗朗乾坤,它不香吗?!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吕武是秦国的“庶长”、“大良造”,也就是秦国的执政,一样是秦国的大臣来着?
然而,无论是表面还是内在,晋国元戎和秦国执政对吕武来说还是存在明确的区别。
首先,吕武是晋国的出身,等于祖上世代是个晋人。他成为秦国执政是用武力夺来,不但秦国公族明白是个怎么回事,列国也没人认为吕武真就是秦君的臣子。
即便是某天吕武成功取代了赵氏嬴姓,史书上记载的也会是阴氏以武力灭秦,绝不是记载以下犯上。
时间在一天又一天中过去。
春播结束之后,各个家族安排吕武的命令开始对治下进行征召,大批大批的武装人员来到“新田”郊外驻扎。
有大军集结,几个家族的军队因为刚刚结束征战,看着很是杀气腾腾的样子,着实让各国前来准备观礼的使节感到忧心忡忡。
观什么礼?当然是公子彪继任君位啊!
这一场继位将由吕武主持,先君姬周的师傅姬朝进行吟唱之礼。
所谓的“吟唱之礼”就是代表周天子来赐下祚肉,用“雅言”介绍公子彪祖宗十八代的来历,再着重选“节”……也就是某代晋君干了什么漂亮事,拿出来专门追忆夸赞一下。
周王室对于单公姬朝能去晋国担任那样的角色,打从事实上还是觉得挺有面子的。
晋国的一众“卿”给了单公姬朝高规格待遇,表现出来的就是尊重周天子,再来就是打造一种温馨局面了。
“元戎,各国使节已就位。”孙林父态度很是恭敬。
他现在是晋国的“博闻师”来着。也就是国君身边类似于特别顾问的角色。
另一个投奔晋国的原齐国执政崔杼则是成了晋国的下军尉,仅以待遇来看比孙林父要好。
还不因为晋国是个军果主义国家,军事相关的职位总是显得更有权势一些。
不然的话,国君“亲近人”的职位,看着其实会显得更雍容。
孙林父成了“博闻师”,崔杼成了“下军尉”,着实是让卫国和齐国的来人很是一言难尽啊!
齐国和卫国经过一连串打击,一个从当世一流强国沦落成为堪堪二流的国家,另一个很干脆从二流变成一个不起眼的三流国家。
最为让齐国和卫国遭受打击的是,传言中的舆论倾向,讲的是崔杼和孙林父一致遭遇两个国君的各种欺辱,不堪受辱才寻求晋国的帮助。
“我闻晏婴已是齐国执政?”吕武觉得挺讶异的。
孙林父很是感慨地答道:“年仅二十余,便是一国执政矣。”
事实上,吕武对春秋历史不是那么熟悉,要不然会知道晏婴成为齐国执政只是被提前了。
这一次齐国前来“新田”的代表就是晏婴,来之后没提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也没有对晋国表现出多么谦卑,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使人觉得会是个厉害的角色。
非常令人纳闷的是,卫国来的是叔孙宣伯,他还成为卫国的执政。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叔孙宣伯绿了鲁国的某位国君,被迫出逃之下成了卫国的执政?
卫国这是打算和鲁国没完了呀!
楚国的使节最晚抵达。
以前晋国有什么事情会邀请楚国,楚国也同样这么干,只是两国很少会进行回应。
“甚?”吕武看着楚国使节,难以掩饰意外,问道:“楚君薨逝?”
什么情况?
熊审是旧伤复发,还是“沫之战”受到的刺激太大,回国没多久就死翘翘啦???
第643章:新时代的降临
幸好熊审不是死在交战的当时,或是亡故在兵败回国的路上,要不然楚国和晋国绝对没完。
根据这个叫芈远的人说法,回国不到几天的熊审就突然薨了,死因有点难以进行辨证,猜测是猝死之类。
说起来也真是特娘的悲剧啊!
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之内,几个强国的国君先后入土,迷信一点都该好好地想一想老天爷到底是怎么了,一连有国君故去是不是在发出什么警示。
哪几个强国先后有国君逝去?去年齐君吕环死在女人肚皮上,今年晋君姬周在病榻咽了气,还有楚君熊审死在外出游猎的战车上。
齐君吕环就不用说了,活着的时候没干成什么事情,还让齐国变成那副模样,齐人不去破骂、挖墓、鞭尸就罢了,怀念个蛋蛋。
倒是晋君姬周和楚君熊审在位期间成了不少。
晋国当然是从一再内乱中重新稳定下来,并且化解了晋国西边和东面的危急。这些成绩未必是姬周策划,却是得到他的点头执行,功劳怎么都要算一份。
不要看楚国在“沫之战”战败,楚君熊审在位期间巩固了楚国在南方的霸主地位,一度打得吴国失去半壁江山,成功地架空了几个小型诸侯国为兼并打基础。这些都算是实打实的成绩。
事实上,作为一个领导人,哪怕那个领导人每天吃饭、睡觉、玩女人,只要国家的发展不错,功劳都会给算上一份。而这算是明摆着“潜规则”的一部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