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君卫衎这么干,几乎是等同于宣告卫国不打算好好过日子,要跟鲁国玩激情四射的活动。
那啥,国君是个精神病,该怎么办呐?
吕武没有马上见叔孙宣伯,还用很有深意的目光盯着魏绛看了一小会。
“主?”葛存得到召见,先行礼又看了一眼魏绛,品味了一下下现场气氛,说道:“敬请吩咐。”
吕武也没废话,问道:“卫国与鲁国近来如何?”
还有魏绛在场呢。
葛存选了一些能说的讲一遍,想到了什么似得,补充道:“宋复赠土予卫,听闻乃是卫执政功劳。”
呦呵?
这么看起来,叔孙宣伯不止点了“扒灰”的技能,邦交上面也是很有一套的?怎么在鲁国当执政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来。
所以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吕武当然知道卫君卫衎是个精神病,了解到卫国当前的现状,又知道卫国重新搞定宋国,一些事情也就不难推测了。
很明显的事情,卫君卫衎绝不是病情加重才任命叔孙宣伯为卫国执政,摆明了就是要从鲁国那里谋求在晋国身上失去的损失。
而鲁国近百年来一再表现拙劣,离得太远的列国可能不清楚,几个邻居谁不知道鲁国的嘴炮杀伤力百分之一百二十,实际动手的战斗力却只有五?
叔孙宣伯好歹当过鲁国的执政,对晋国受不了鲁国的事情很门清。他对鲁国内部事务更熟悉,铁了心要干些什么事情,伤害对比上绝对要比“张某人”更大!
那个“张某人”是谁?关键词:科举屡次不中,上党人、怂人。
得知了那些事情,吕武已经不打算见叔孙宣伯,无关于叔孙宣伯的人品,纯粹就是吕武的身份不合适。
卫国要跟鲁国打生打死,去呗。
晋国可以先站在旁边看戏,必要的时刻还能拉偏架,为什么要过早入场?
“绛。”吕武有些语重心长地说道:“卫鲁之事,且冷眼旁观便是。”
魏氏被鲁国搞得非常不爽?换作任何一位“卿”负责跟鲁国搞邦交,还能少被鲁国气或坑吗?
曾经的郤氏就不止一次被鲁国坑过,每一次都气得跳脚,甚至还发生过郤琦直接当着鲁君的面,进行破口大骂的事情。
结果好了,本来脾气就暴的郤琦直接在史书上变成一个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处在嚣张跋扈状态的人。
一个人真的能那样?没把其他人怎么样,要先自己脑淤血死掉的吧???
魏绛有些怔怔地应道:“是。”
不是“诺”。
也不是“唯”。
纯粹就是魏绛不理解,外加搞不懂跟吕武的相处状态,甚至觉得有些被看轻,心里满满的不是滋味。
第644章:可以开始玩变革啦
吕武要多么迟钝才能没有察觉到魏氏变得对阴氏感到忌讳和冷淡?
其实魏氏的做法不但让吕武没搞懂,连带各个家族也是看不懂魏氏的操作。
吕武是元戎了。
大家伙对阴氏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只是不会还有人觉得阴氏战斗力高,完全是吸收了郤氏和栾氏的养份吧?
事实上,阴氏还真的继承了郤氏和栾氏的一部分战法。这个也是这个家族吞并那个家族之后,必然得到的好处之一。
在这个知识匮乏的年代,获得什么知识都是弥足珍贵的,何况是来自老牌卿位家族的作战技法?仅是阴氏获得来自郤氏和栾氏的遗产,足够各个家族羡慕到不行。
吕武是元戎,阴氏看上去很强大,是什么让魏氏不再与阴氏保持以往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呢?
可能是魏氏察觉到了阴氏的野心,害怕保持亲密无间会被拉入深坑。
也许是魏氏觉得两家过于亲密,会让其余家族心生必须联合起来灭掉强强联合的阴氏和魏氏。
要不是吕武作为当事者,少不了暗自猜测是不是在演戏,阴氏和魏氏想要挖坑把谁埋了。
然而,吕武并没有得到来自魏氏的任何商议,甚至连隐晦的暗示都没有,魏氏自从魏相英年早逝就改变了家族的外交策略。
现在的魏氏跟阴氏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关系,也就是不会反对阴氏想做什么,遇到事情了会进行配合,双方的沟通却是远比以前少太多了。这种隔离感只有当事人能察觉得出来,外人还需要阴氏和魏氏在某件事情上爆发剧烈矛盾才能回过神来。
“魏氏在西并无异动,未见人口转移、囤积粮秣、兵甲器械。”葛存来也来了,怎么都要说点事。
目前阴氏在西边的利益侧重很大,几年间确认了好些封地的归属,很多是自己攻打下来的无主之地,一部分是从晋国这里用功劳换取,更多则是从秦国身上薅的。
秦国对外的联系已经被阴氏切断,哪怕是有对外的邦交活动,包括主要负责人和一些执行者皆是来自阴氏。
秦国公族并不是没有进行反抗,结果是得到个被杀得人头滚滚的下场。
阴氏当然不可能完全使用高压政策来对待秦国,拉一批、打压一批、弄死一批才是一种正规流程,有一些吕武推敲的政策已经开始在秦国执行。
比如阴氏早就有的“租佃制”在秦国推广,更进一步执行了开荒计划。
所谓的“开荒计划”并不复杂,鼓励贵族和自由民到无人区开垦,多少年之内有多少出产都算他们自己的可自由支配财产,到了年份再进行交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