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武伸手握住剑柄拔了出来,刚有动作那边的士匄就已经出声制止,只是吕武的动作太快,来不及了。
一柄泛着铜光的剑被吕武握在手里,他用不解的目光看向士匄,问道:“何事?”
士匄指了指那盘蒸鱼。
放在巨大铜盘上的鱼已经四散,变成了一块块四四方方的鱼肉块,并且看去一根鱼骨头都没有。
原来剑是用来固定住鱼肉的?
“此吃食不可过早拔剑。”士匄一脸的可惜。
昂!
然后呢?
士匄又说道:“阿武不曾听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吕武当然听过啦!
这一句话被记载到《论语·乡党》上面,全句是: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吕武一边品鉴青铜剑,一边听士匄讲缘故。
原来这种蒸鱼应该先从尾巴开始吃,下筷每次都要考验眼力,看看能不能将已经切好却看不到纹路的鱼肉夹起来,吃到露出剑身再对藏在鱼腹的剑进行品赏。
这一把青铜剑不含剑柄,长度约在二十五厘米左右,宽度约八厘米,称之为宽面匕首更合适。
它的剑身两面都有花纹,并不是后面才铭刻上去,是锻造时就给形成的纹路。
“此剑乃是鱼肠剑。”士匄看来还懂不少?
不过,说起来也是,老范家的历史比阴氏悠久,士匄比吕武多懂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识,简直是太正常了。
吕武脸色比较怪,问道:“鱼肠剑?”
鱼肠剑在后世很出名的啊!
话说,鱼肠剑不是专诸刺王僚的绝勇之剑吗?楚君熊招给吕武来这么一出,干么呢???
然而,后世窥探古人只能从有限的文献中去窥探冰山一角,以为很稀奇的玩意,也许在古代是烂大街的货色。
专诸刺王僚,可能那道菜色就是需要一柄剑藏在鱼腹,因为这一件事情太过于有传奇性质,鱼肠剑也就借此在历史留名?
根据一些文献所记载,古人本来就有专门用来吃鱼的利器。这是体现在一种吃“脍”的文化上。
吕武在那柄剑上发现了什么?
他发现这柄剑非常不简单,制作过程中用了镀锡和镀铬的技术!
第673章:那一刻
那一刻吕武的想法是:“哎哟?我了个去!幸亏没吃啊!!!”
不管是镀锡或是镀铬,反正都跟重金属有关,而但凡是重金属就代表对人有害。
楚国的国君喜欢将带有重金属的剑放在食物之中?
看那道蒸鱼的烹饪手段,无疑是很繁杂和高级,一般人肯定吃不上。
所以,哪怕是可能有毒的玩意,楚国那边也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吃的啦。
这个就跟以后术士各种作死一样,一般人根本没资格吃术士搞出来的毒丸,身份起码得是权臣或王爷。
“好像也不对,工业成品只要温度没有达到一定的度,无法给渗透到食材之中。蒸鱼里面放含有铬的剑根本不是事。”吕武心想。
可算九年义务没白上!
现代含有重金属的玩意太多太多了,像是制作各种钢的配方里面就不缺重金属。
所以,只要不是身处重金属泛滥且封闭的区域,又或者是直接口服重金属,人根本不会因为短期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工具而中毒。
当然了,重金属也分类别,有些重金属哪怕只是一小段时间与之相处,一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关键词:铀。
古人想要长期接触重金属其实挺不容易的,人类那么漫长的历史,独独有罗马人爱上了“铅”,但近现代意呆利人变得那么菜,锅决不能甩给喜欢用铅杯子喝葡萄酒的罗马人身上。
事实上,现代意呆利人未必是古代罗马人的后裔,罗马人玩儿蛋之后日耳曼蛮夷和高卢野蛮人都很残暴的。后面意呆利分裂得很彻底,像是什么都灵人之类,也许是雅利安人的一支呢?
有一点可以肯定是,现代的埃及人跟古代埃及人没有血缘关系,经过环保色教派大肆屠杀以及各种禁止、塑造,文化也不是相同的文化,纯粹就是“借壳上市”而已。
吕武琢磨着要不要试探楚国一波,能换到锡和铬制作技术绝对是赚到了,对镀锡或镀铬技术则是更加渴望。
有一件事情他一直没搞清楚,好像有些历史文献中记载,镀锡和镀铬是越国或吴国的技术来着?
晋军和楚军一北一南扎营,双方之间的贵族互动不少,会盟台没有修建完成之前,日子就在这种状态中一天天过去。
两国的贵族互动起来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大概就是战照打,私下交流不能断的意思。以目前那种堂堂正正交战的姿态,某贵族有意或无意泄密,其实问题也不是太大。
在这一天,吕武本来以为会像往常那样在楚君熊招和晋君姬彪赠送食物中过去,还会对送来什么食物而有点小期待。
今天还是有楚人过来,却不是到了饭点送食物,是来邀请吕武前往一块狩猎的。
“我王已整装待发,望阴子驾临。”楚人就是这么说的。
不是会猎,是狩猎啊?仅是一字之差,含义却是天差地别。
会猎就是来点节目,比如闲着也是闲着,晋军和楚军出动少量的部队,双方来一场有激情又在控制范围内的碰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