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师的主角是“巫”,他们要操办祭祀仪式,还要进行很重要的卜挂。
没意外,卦象当然预言了出征大吉。
每一个国家在搞这一套时,得到的卦象都是大吉。至于为什么老天爷站在自己这边还会战败,一定是某某谁的锅。
大吉的卦象之下还吃了败仗?楚国那边要自杀谢罪,其余列国主帅们的下场一般是脱帽辞官,晋国这边则要看背后的家族给不给力了。
“仲父,此次出征保重身体。”晋君姬彪无比认真地看着吕武,小脸蛋上既是疲惫又是紧张。
他称呼吕武什么来着?
叫“仲父”啊?
这个所谓的“仲父”应该是亲生父亲的大弟,也就是同一辈份下年龄次于父亲的叔叔了。
辛亏不是“亚父”。
当然,“亚父”原本是个很正经的称呼,一直到秦末嬴政和吕不韦给搞成了跟“太师”一般的权臣代名词,后来更是被项羽对待范增给弄得变成了“傻瓜”的代名词。
晋君姬彪称呼吕武仲父是得到公族的认可,寓意为吕武跟晋悼公是同辈,希望吕武能像一名长辈那样来照顾年幼的国君。
历史上得到一国之君用“仲父”来称呼的人不少,管仲就是其中的一个。
而管仲被齐桓公称呼为“仲父”这件事情,不太好说是因为管仲名字的关系,还是其余什么原因。
吕武无法拒绝国君称呼自己为“仲父”的这一个事实,一旦拒绝会让公族惴惴不安,其余的卿位家族和中小贵族也该觉得吕武谦虚过了头。
现在的吕武打从事实上就是晋国的主政者,任何事务都需要他点头才能得到执行。
经过“许①”的会盟后,国际上承认了吕武的超然地位,晋国这边提高对待吕武的规格算是一种顺势行为。
现在这么个年头,没有人在当权臣后有干过篡国的事业,顶多就是各种嚣张跋扈和弄权。
晋国的公族封主和贵族,他们观察了吕武很久,发现吕武并没有过分的弄权,再来是吕武操办的一些事情对晋国明显有利,很难琢磨吕武给自己的历史定位是什么。
国君和公族当然希望吕武会是一名“管仲”一般的人物,承担起国家的大小事情,带着晋国走向辉煌,又在哪天功成身退,将权力过渡给姬彪。
然而,晋国可没办法出现“管仲”。
所以,公族只期望吕武在保护和增加卿族的利益同时,能够兼顾一下公族。
这一次出征,新军里面来自公族的部队有将近三个“师”,其中的两个是来自羊舌氏,其余由其它公族的封主来拼凑;赵武则是拉出了两个“师”。
在上军开拔往东的半个月后,其余各“军”也离开“新田”往南。
他们走的依然是“王野”的这一条路线。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交通要道就那么几条,里面“王野”的路况最好,再来也是路程最短的那条,晋军不走“王野”难道要刻意绕路吗?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晋国扛的是周王室的大旗,出征怎么都要给周天子亮一下相,来表示“顺天应命”啥的,再邀请周天子检阅一下。
一般情况下,周天子本人并不会到场,派来公卿走程序也就是了。
代表周天子过来的是新任单公姬蔑。他是单襄公姬朝的孙子辈。
前一任单公怎么了?他已经有自己的谥号,叫单顷公。
姬侩是怎么死的?晋国这边有派人去参加葬礼,怎么死的则是完全没过问。
事实上,单国跟晋国的交情也就因为单襄公姬朝是晋悼公姬周的老师,到了单顷公姬侩这一辈关系就淡了。
姬蔑见到吕武时,开口说道:“陛下已到成婚之时,我将往齐国择王后人选。”
怎么选的齐国?
然而,历任周天子选妻子,一般是在齐国或秦国挑选。
原因?太多的诸侯国都是姬姓,哪怕是出了五服,春秋时期依然讲究同姓不婚。
周天子其实还有其它的国家能选,像是当前比较活跃的宋国,乃至于是楚国。
问题在于楚国正在挑战周天子的地位,宋国是殷商后裔之国。
吕武太懂姬蔑怎么会递上那句话了,笑着说道:“我必为天子备下厚礼。”
现在阴氏是周天子的钱袋子之一,逢年过节,乃至于平时没少找理由去送钱。
吕武这么对待贪财的周天子当然有自己的理由,看只看到时候能不能有用了。
果然,姬蔑立刻露出了高兴的表情,对吕武这次南下得胜的祝福不要钱地喷洒出来。
他们在“王野”给周王室的公卿意思意思,不做耽搁继续南下。
路途之中来自郑国的消息不少。
接见完范氏使者并得知来意的郑国君臣并没有听话,第一时间集结大军南下入侵楚国。
子产一方面派出使节团要到晋国进行确认,另一方面则是有限的动员贵族。这样干肯定是为了拖时间,又不敢真的耽误老大的正事。
等吕武得知子产的做法,想法是:“范氏果然无法操弄郑国,士匄还是要多多努力呀。”
他们来到“虎牢”,士匄请示之后前去见刚刚抵达不久的子产,看样子有点像是要问罪?
范氏跟郑国是个什么样的相处方式,能够体现出范氏对外的掌控能力,也可以窥视到士匄的能力到底怎么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