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挈低声说道:“主有命,必从之。宗子怎可不敬?”
哎呀!
应该全心全意忠于自己的小伙伴竟然跳反???
吕阳却像是早就习惯,无奈地摇了摇头,问道:“去病何在?”
作为嫡长子,也是阴氏下一代家主,吕阳各种忙碌不说,阴暗的事情都是一肩扛起。
同父同母的胞弟吕去病到了秦国这边像是彻底放飞自我,先是三天两头往城外跑,后来干脆待在骑兵营地,再后来就是各种骑马纵横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吕去病对骑兵这个兵种有着痴迷一般的感兴趣,几天找不到人影变成挺正常的事情。
吕阳倒是不害怕吕去病出事。
任何时候都有近百人护卫,秦地这边的阴氏所有人都处在高度警戒状态,怎么可能让吕去病出事呢?
阴挈多少有些阴鸷,很快隐藏起来,答道:“携宗子令牌调兵,率三千骑往‘乌氏’而去。”
“我之令牌?”吕阳很确信自己没给吕去病什么令牌,更没有给予调兵的权力,一瞬间变了脸色,有那么些铁青地喝道:“胡闹!”
那可是窃取令牌,再私自调兵啊!
吕阳这个阴氏第一继承人都不敢那么做,是谁给的吕去病胆子?!
他就用不善的目光扫视包括阴挈在内的所有人,下定决心搞清楚里面有谁动了什么心思。
第740章:秦国?名存实亡啦。
任何时代的任何职业,但凡是家族的产业需要一位继承人,教育下一代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没有实际接手权力之前,继承人任何的表现都可能是一种表象或表演,等权力拿到手之后就会立刻变成另外一副面孔。
有一点倒是通用,不能对继承人有求必应,甚至不能让其生活得过于舒适和优越,要不然超过九成以上的继承人都要被惯废,剩下的一成则是有着超强的自律性格。
历史上的孟子有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一篇文章不止对一国君王是宝藏,对于为人父母也是教育宝典。
当然了,绝大多数人会很讨厌那种思想,认为自己就是牛逼,生下来就是为了享受。受苦?受尼玛哔啊!
吕阳当然学过这篇文章,也是吕武很难得能记得住全篇的著作之一。
他小的时候就是单纯的学而已,根本就不懂里面的道理,年纪很小就被放任出去打拼会感到不满,受了苦也会埋怨父母,等待慢慢触碰到权力才感到文章回味之后的甘美。
为什么很多人渴望有“后悔药”这种玩意?只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到了社会的毒打,成长起来之后觉得能比以前做得更好,自然而然也就认为“再来一次”的自己,不会是曾经那个自己啦。
吕阳自小有犯过错吗?有的。
人怎么可能不会犯错,要看错误带来的代价能不能承担而已。
作为阴氏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吕阳非常幸运,不管犯下什么样的错误都有一位父亲能够在事后收拾残局。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位“无所不能”的父亲,很多身为人父的成年人都会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而这就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性,使人能够以史为鉴。
当然了,人类记录历史的作用是什么?一般是重复去犯前人已经犯下的过错。
明明知道干了什么会得到悲惨下场,为什么还要去做呢?不是他们头铁,而是他们认为前人太傻、太蠢了,自己去干才不会得到相同的下场。
执行灭国命令的吕阳选择杀掉秦国公族的每一人,上从白发苍苍的老者,下至嗷嗷待哺的婴儿,不论性别,不看为人,一律就是杀杀杀。
如果不是吕武下了死命令不准伤害秦君,认为自己有铁血意志的吕阳连秦君都想干掉。
吕阳在春季来到秦国,杀戮从春天开始,一直到雪花纷飞的冬季依旧没有停止。
现在这么个年头,灭掉一个家族不会只是死上几个人,有些多子多孙的家族光是血脉相连的族人就有数百,乃至于是上千人,还要算上忠于这个家族的另外群体,灭亡一个家族要杀的人真心太多太多了。
“自古何处英雄不杀人?”吕阳在翻阅名单,一点心里不适都没有。
说起来也奇怪,英雄的的确确需要粘上一些跟血有关的事情。
很多英雄没有亲手杀掉一人,他们能够成为英雄是率领军队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代表着他们没有亲自杀人,下达一个指令却能让数千、上万、数十万人顷刻之间变成尸体。
所以,社会没有发展到所有人类大同之前,又或者没有外星人来侵略,不可能存在全人类的英雄,有人认为是英雄,必然有人视之为仇寇。
我之英雄,彼之仇寇,很是合情合理的呀!
名单很长很长,以一个家族作为一个篇章,再一个名字接着一个名字被画上了红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