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其它区域的兵力可以被掏空,作为都城的“新郑”肯定会留下守军的。
吕武现在在思考的是,拿下“新郑”会对范氏产生什么后继影响,总不能是阴氏夺取“新郑”再把郑国灭掉,胜利果实无条件交到范氏手里吧?
最终,吕武决定率军去“新郑”,可能就是单纯看个戏,也有可能参与进去,具体怎么做要看看到时候是个什么情况。
得知晋军要去“新郑”的侯晋等人当然是大喜,甚至可以说是狂喜。
他们这一次叛乱并不是头脑一热说干就干,事先有做很充足的准备,时机也选择得恰到好处。
前一段时间还是郑人的他们,地位方面在郑国可能也就那样,能够掌握的信息则是绝对远超非郑国贵族。
郑国因为要围歼“斗首”的晋军,出力也就比楚国少那么一丢丢,以两国的国力来衡量的话,郑国打从事实上发力比楚国更狠。
子产事先知道五氏会叛乱吗?列国没有相关的例子,只能说是发现一些端倪,不敢相信五氏会真的叛乱吧?
另外,子产执着于消灭“斗首”那边的晋军,想要的是打破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再来就是杀死或俘虏士匄、解朔、彘裘等等晋国高层,诱发晋国更深层次的矛盾。
直白说就是,子产相信只要弄死那些人,必然会助长阴氏的野心,掀起晋国新一轮的内战。
战略方向上子产没错,就是其他诸侯国的配合度太差了。
侯晋请求晋军不要过早出现在“新郑”守军的视野之内,得到了吕武的同意。
五个家族的私军抵达“新郑”没有扎营就立刻展开了进攻,士兵刚还没有冲到城门处,“新郑”的守军却是自相残杀了起来,随后城门被打开了。
“国君事先有召,我等应之,城内守军有我五家五千之数。”侯晋特地给吕武解释。
郑国都城“新郑”的守军大概是两万多,一下子五个家族占了五千?
吕武比较麻的是,明明五个家族已经叛乱,郑国君臣怎么没有消灭或解除五个家族私军的武装,仍然给安排守城任务啊?
有九道防御的“新郑”绝对是一只大王八,然而它的防御链在有内鬼的情况下,一道道防线被轻易地瓦解了。
吕武没能搞明白郑君姬恽和一概大臣的脑回路,一直到下令晋军也跟着攻城,直至晋军完成对城池的控制,人来到郑国宫城,站在高处瞭望整座城池,心里的困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全城遭到控制,连带郑君和一概大臣都活捉了,没发现半点阴谋的迹象。”吕武不是个喜欢涉险的性格,人已经来到宫城,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郑国都城“新郑”轻易就拿下了,国君和重臣全部被活捉,然后呢?
吕武看向了一脸迷糊的姬辊,心想:“要不要让郑国就此除名呢?”
第745章:大佬,给次机会呀
吕武觉得郑国的君臣脑子有坑,证据是他们没有在得知五氏叛乱后,缴了五氏在“新郑”五千士兵的械,或是干脆全部诱杀掉。
这件事情在吕武看来或许比较离奇,当代人的想法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现代人看来,清除或对叛乱归属的军队缴械或消灭,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吧?
春秋爆发的叛乱屈指可数,太久才会发生一次,搞得大家伙对叛乱没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很多事情因为没有前例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当然了,也能够说郑国的君臣心大,又或者是脑子不好使,很多事情没有前例,有些人处理起来却是应对极佳。
总之,乌龟壳一般的“新郑”以一种在春秋人看来非常离奇的方式陷落了。
在原版的历史上,五氏是在公元前563年爆发叛乱,他们想要投奔晋国被拒绝,感到绝望也就挥兵攻打“新郑”了。
而郑国可没有集结国中大量的可战之兵出征,国都“新郑”当然也没有采取戒备,一样是被五氏搞了里应外合轻易攻陷。
所以是“新郑”合该有这么一个劫难,比原历史好的是晋军的参战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新郑”的许多人。比如说,晋军没有在“新郑”大肆搞奸淫和屠杀。
历史没有被改变的话,五氏攻克了“新郑”就进行各种奸淫掳掠和屠杀,许多达官贵人死于这一场战事的同时,居住在“新郑”的普通人没死也会留下身体或心灵上的创伤。
尽管历史被改变了,居住“新郑”的所有人命运也只是好一丢丢,达官贵人成了晋军的俘虏,普通人少不得会有成为奴隶的人生经历。
郑人如果成为其他家族的奴隶,不但自己一辈子会是奴隶,子孙后代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也会是奴隶。
如果他们能够成为阴氏的奴隶,起码在某一天还能重获自由之身。对夫妻有点残酷是,他们后面未必能够团聚。
“郑君及大臣送往‘新田’,待我归师再行处置。”吕武不会将所有郑国的达官贵人押解前往‘新田’,会留下一些愿意合作的郑人劝降其它城邑。
用语言能够解决的事情,何必搞得血淋淋,是吧?
以现在的社会结构,贵族投降之后,他们的封邑基本上也就失去了抵抗意志。
按照正常的玩法,胜利者会拿走合适的利益,包括但不限制于人口、财帛等物,后面则是会放归被俘的贵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轻松